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健康資訊庫

月經來的時候脾氣真的會變差嗎?這可能是許多女性會有的經驗,而男性朋友可能也有所察覺,不當怪罪女性。

女生月經來潮前一週左右開始,荷爾蒙會發生變化,容易發脾氣等身心不適症狀,經期後又消失,稱為「經前症候群」,建議不適的患者,可先尋求醫師專業診斷,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經前症候群」 保持健康生活來避免

女生月經來潮前一週左右開始,荷爾蒙會發生變化,有些人會出現腹部疼痛、乳房脹痛、腰酸、頭痛及心情煩躁、敏感、容易發脾氣等身心不適症狀,等到月經來潮或結束後,這些不適症狀即消失或減緩,一般稱之為「經前症候群」。

「經前症候群」所出現的症狀只有出現在月經週期前、後幾天才算,當月經來時症狀會消失,因此和月經來脾氣會變壞完全無關。其實,只要平日執行健康生活,充足睡眠、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及保持心情愉快,必要時可依照醫師、藥師指示補充適量維生素B,就可以輕鬆跟「經前症候群」的壞脾氣說再見。

「經前症候群」的症狀因人而異,如果確實出現這些症狀,最好先給專業醫師診斷,排除其他疾病可能後,自己也才比較安心喔!

月經期間可以發生性行為嗎? 盡量避免

此外,網路常見「月經期間可以發生性行為嗎?」等問題,女性經期來建議不要從事性行為較為妥當。月經來時性交會使經血逆流入腹腔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的風險增加。此外,經期間因正值子宮內膜剝落,沒有完整的上皮保護,受感染而發炎的機率也可能會增加。

 

「老人經不起摔,年紀到了,就容易骨質疏鬆性骨折,骨折後的併發症更會要人命。」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高醫骨科部顧問醫師林高田表示,常跌倒是身體警訊,很多人更是跌倒骨折,才發覺有骨鬆症,呼籲民眾可透過單腳穿褲子來檢測跌倒風險,平常更應訓練肌力、平衡感,均衡飲食,並找到可持續的運動。

跌倒是身體警訊 老人骨鬆易骨折,增死亡風險

林高田指出,關係跌倒的平衡感是綜合能力,包含肌力、認知能力、視力等因素,與肝、腎和內分泌器官相關,而心臟疾病、電解質不平衡、精神情緒、頭暈疾病也會增加跌倒風險,「如果常常跌倒,代表身體機能差,可能離生命終點不遠了。」

不過,老年人老化,常跌倒算正常嗎?林高田強調,老人容易跌倒是事實,但不可能一天跌倒好幾次,老人經不起摔,年紀到了,就容易骨鬆性骨折,骨折後的併發症更會要人命。

根據統計,髖關節骨折1年後,男性死亡率約為22%,女性約為19%,死亡率相當高。他解釋,骨折後可能長期臥床,行動不便,少吃營養不足,進而免疫力降低,增加褥瘡、泌尿道、肺部感染等併發症風險,最後導致死亡。

圖片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高醫骨科部顧問醫師林高田

骨鬆性骨折常見3部位 注意身高變矮4公分、駝背徵兆

尤其許多人跌倒後骨折,才驚覺鈣質流失,骨密度降低,已經骨質疏鬆了。林高田醫師指出,骨鬆性骨折的部位,根據年齡有不同特徵:

1.五十至六十歲間「橈骨遠端」:若同樣跌倒用手支撐,年輕人可能只是韌帶處受損,但罹患骨鬆的老年人,手腕處卻容易骨折。

2. 七十歲至八十歲間「髖骨骨折」:髖關節位於股骨(大腿骨)與骨盆之間,依據解剖位置,70歲常見「股骨頸骨折」;接近80歲則「轉子間骨折」較多。

3.八十歲以上「脊椎斷裂」:脊椎骨折分慢性和急性,脊椎的椎間盤呈圓錐罐頭狀,跌倒時,常壓迫在前方,導致椎間盤垮掉,發生壓迫性骨折。

雖然骨鬆通常沒有症狀,不過林高田醫師指出,患者的身高與年輕時相比,尤其是女性停經以後,身高變矮差距3-4公分以上,以及肋骨下緣與骨盆之間的寬度,開始變短,代表有駝背問題,就要留意骨鬆。

預防骨鬆飲食怎麼吃? 醫:均衡飲食是王道

「補充身體剛好缺乏的營養,飲食才有效果。」林高田醫師先強調,不過每個人缺乏的營養素,沒有檢查很難得知,因此最好的策略就是均衡飲食,有如日式料理,採「食材多元,總量少」為原則。

若是針對骨質疏鬆,擔心缺乏的是鈣質,不過林高田醫師分析,補充足夠的鈣,還要有足夠的胃酸消化,以及充足的維生素B,小腸才能吸收。隨著年紀,胃酸越來越少,消化吸收不良,老年人更要注意「別吃太少」,容易蛋白質等營養不夠,都會影響骨頭健康,太瘦的人骨鬆風險反而高。

預防骨鬆如何運動? 骨鬆患者運動危險嗎?

骨質疏鬆運動會有危險?林高田醫師強調,只要安全、正確運動就不會有危險,且骨鬆一定要運動,因為骨頭需要負重,骨細胞裡的偵測器,偵測到重力、壓力,才會生長,只靠飲食、藥物是不夠的。

至於什麼運動比較適合骨鬆患者?林高田醫師說,運動要根據自身情況適量調整,不過度運動、逞強,循序漸進,「只要有興趣持續、甚至有朋友一起的就是好運動。」強度常建議要半小時、心跳每分鐘150下,不過他也說,爬樓梯、多走一段路,累積運動量,也是好習慣。

長輩跌倒脊椎骨折 骨鬆誤認癌症骨轉移

林高田醫師分享,有一名長者,去日本旅遊時,摔了一跤,緊急送醫,脊椎骨已骨折,但腦部發現有一病灶,懷疑是癌症骨轉移導致骨折。

家屬和患者以為癌症末期,都很沮喪,結果轉診給醫師治療,發現其實只是骨鬆性骨折,認知功能也正常,腦部只是過去中風病兆,並無惡化跡象。

醫師給予骨鬆藥物治療,並叮囑在椅子上運動,均衡飲食,一個月後已能自行撐拐杖來看診,兩個月後就脫離拐杖。

骨鬆、易跌別輕忽 找出原因先預防

林高田醫師說,骨質疏鬆是身體健康的綜合指標,與蛋白質不足、運動缺乏、胃潰瘍、憂鬱、糖尿病等慢性病相關,應求助醫師診斷,揪出病因。至於預防跌倒,平衡感、肌力都要訓練,平時可觀察單腳穿褲子是否不穩,或平時走路速度過慢也是徵兆。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