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飲食與健康

近期FB瘋傳由台客劇場拍攝的「挑戰糖尿病-營養學該更新了嗎?」影片,點閱及分享揭破萬。但醫療院所也陸續接到,糖尿病患者在未與醫師、營養師溝通下,就自行採取生酮飲食法,導致嚴重低血糖險些送命。

生酮飲食 高脂肪、極低碳水化合物及適量蛋白質的飲食模式

林煜幃營養師表示,先來簡單說明生酮飲食是什麼。生酮飲食就是利用高脂肪、極低碳水化合物及適量蛋白質的飲食模式,在能量代謝過程中迫使脂肪走不同的路徑代謝,此時脂肪分解後就會產生酮體。在生理應用上,在健康人體內酮體只要低於70mg/dL是無害的。在飢餓狀況下,酮體也有節省對葡萄糖的利用,避免血糖快速耗損。在醫學應用上,酮體可抑制腦部不正常放電,可治療癲癇症。

過多的酮體 長期下來易傷害腎臟及心臟

林煜幃表示,除了這種極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坊間書籍及網路文章有很多減重方式,例如防彈咖啡減重法、斷醣飲食、阿金減肥法都是生酮飲食。但這些方法一般都是在沒有專業醫療人員監督下實行。在錯誤的飲食下往往都會產生過多的酮體,長期下來容易傷害健康,尤其是腎臟及心臟。

而糖尿病患因缺乏胰島素或胰島素的量不夠,很容易使體內酸鹼機制失衡,造成糖尿病酮酸中毒,若不緊急送醫是會有立即性的危害。且糖尿病患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和腎臟衰竭的問題,若此時酮體及游離脂肪酸增加,必定會提高併發症的風險。網路影片只考慮是否會降血糖,但糖尿病並不是只看血糖就好,必須要多方面的評估計畫才能得到全方位的治療。

均衡飲食並控制好醣類總量 對血糖才有幫助

林煜幃營養師表示,生酮飲食,或許是糖尿病控制血糖的選項之一,但絕對不適合一般大眾。特別是已經服用糖尿病藥物或打胰島素治療,千萬不要貿然使用此方法,一但產生嚴重低血糖,是會危及生命的。建議還是均衡飲食,控制好醣類總量,對血糖才真正有幫助,不要被錯誤的網路資訊誤導。而針對減重想利用生酮飲食法的人還是要提一下,生酮飲食的確會讓脂肪燃燒,但所生成的產物是弊大於利。且有可能一輩子不碰到醣類嗎?不可能。如果你是靠極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減重,當你恢復原本飲食,必定復胖更胖。所以一開始就要選擇正確的飲食方式,不要多走冤枉路。(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45歲以上代謝症候群盛行率,不論男女均高於3成,並隨著年齡上升而增加;此外,研究顯示,每天只要增加攝取360cc的含糖飲料,不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提高83%,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更增加29%。因應氣溫下降,不少民眾習慣飲用薑母茶、桂圓紅棗茶,或沖泡黑糖塊來暖身。但要小心,喝錯恐傷身!

熱飲甜心雙陷阱 慢性病高風險族群應當心

公共衛生學系邱弘毅教授表示,天冷時民眾多喝熱飲,由於市面飲料店因成本考量會採用高果糖糖漿,但高溫時果糖甜度會下降,為了維持相同口感,熱飲相較冷飲要加更多的果糖才能維持同樣甜度,一不注意恐會多喝下5-10克的糖。因此,若平常喝冰飲習慣加果糖球的民眾,改喝熱飲應盡量改選用砂糖包,以避免攝取過多的糖份。

普遍城市人對含糖飲料攝取頻率的提升,而研究發現,961名40~75歲居民中,14.2%平均每周含糖茶飲飲用量多於500 ml,不僅相較於未飲用含糖飲料者,血壓較高,並且有14.9%機率在10年內得到心血管疾病,為沒飲用含糖飲料者的1.15倍,不得不慎。

堅守「自煮、減量、微糖」原則 預防慢性病從日常作起

冬日飲品可採取「自煮、減量、微糖」的原則,盡量自己準備不外買、多喝水不喝飲料、若要喝也盡量降低糖份的攝取量。此外,透過建立健康生活習慣與提升健康危險因子的認知,是預防慢性病的共通法則,不但能降低慢性病發生及死亡率,也減輕社會與個人的醫療負擔。(邱弘毅- 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