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70歲的王老先生近2週來為上腹痛所困擾,至醫院進行抽血檢驗及做胃鏡檢查,但沒有特殊發現。相隔數日,又因持續腹痛到醫院掛急診。急診醫師迅速進行超音波檢查,發現1顆7公分的腹主動脈瘤,所幸在血管攝影及會診血管外科後,及時安排住院及手術治療,目前已平安康復出院。

急診超音波小型化 助降低風險、提高成功率

成大醫院急診部朱紹中醫師表示,超音波小型化及普遍化,對於急診室的床邊診察具有即時性與方便性。許多急診病患往往都需要嚴密監控或反覆檢查,因超音波能在短時間內重複施作,相較於電腦斷層或X光,不僅減少輻射暴露的風險,對孕婦及小兒也更加實用。

此外,由於超音波檢查不需要由體外置入監視裝置,也不需額外抽血或打顯影劑,這樣的非侵入性檢查能減少病人的風險及不適,尤其是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或有過敏病史的病人也較為安全;甚至必須進行侵入性治療時,如困難管路、膿瘍或體液抽吸時,超音波引導也可以減少風險並提高成功率。

多系統整合 急診超音波效果極大化

朱紹中醫師解釋,急診超音波檢查是重點式、焦點式判斷,所以通常不會對肝膽胰脾腎等器官進行全面掃描,而是依當前病況及需要做掃描評估。除此之外,急診超音波也重視多系統整合,以進一步增加正確性,得到更全面的判斷,尤其在急救或重症患者的輔助評估上,更是急診超音波能發揮極大功效的領域。

常常牙齦出血、瘀青、紫斑,可能是血小板低下甚至血癌引起!一名70歲楊阿嬤因為牙齦出血看牙科,牙醫師發現可能有血小板低下問題,會診血液科醫師後,發現血小板只有2千多。楊阿嬤看診時有全身紫斑、異常出血問題,經過網狀血小板檢查,發現網狀血小板數值高達25%,只要大於10%就可評估是周邊破壞型病變而非骨髓破壞型病變。藥物治療約10天,血小板數值就恢復正常。

用網狀血小板 評估骨髓製造血小板的功能

烏日林新醫院血液科主任林增熙說明,以往遇到不明原因引起血小板低下的患者,要得知是否罹患骨髓造血疾病,必須抽骨髓確認病因。現在透過新型血液檢測了解網狀血小板數值,只需經由常規抽血,不需額外抽血,就能得知網狀血小板的數值,30分鐘就能幫助鑑別診斷是否可能為血癌。

什麼是網狀血小板?血小板是沒有核的細胞,幫助身體止血、傷口癒合;網狀血小板為血小板的不成熟細胞,主要用來評估骨髓製造血小板的功能。當血小板不足或過多都是異常。血小板低下易使身體容易出血,如牙齦出血、瘀青、碰撞易有紫斑出現、女性生理期長、月經量多,長期下來便容易貧血,導致心臟腫大等,必須至血液科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以利了解血小板低下的原因。

「網狀血小板」檢查 降低輸血、抽血風險

「網狀血小板」的常規檢查,為評估血液疾病的一大利器,且具有以下4大優勢:(1)減少病人不需要的輸血,降低輸血風險;(2)搭配血液常規檢查,不需多抽血;(3)減少骨髓檢查與心理負擔;(4)檢查報告正確快速,即時提供醫師臨床診斷,期盼能提高臨床的實用價值。

林增熙主任表示,「網狀血小板」檢查的應用範圍相當廣,可與其他科別結合,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及減少血栓的風險,例如針對血小板低下的患者,可輔助醫師做決策,是否安排病人立即做骨髓檢查;針對B、C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許多醫師在做胃鏡、大腸鏡、肝動脈栓塞時,會先輸血小板,如果先接受「網狀血小板」檢查,可減少不必要的緊急輸血,降低輸血風險發生。

針對想接受心導管手術治療、栓塞治療的病人,則可評估抗血小板藥物與是否要輸血;一般民眾如果想了解血栓的風險,也可透過「網狀血小板」的數值來得知,如果數值高,會增加血栓的風險。「網狀血小板」檢查快速有效又方便、正確性高,未來預期將能被臨床廣泛運用。(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阿明(化名)是貨車司機,每次上廁所後出血的狀況反反覆覆已長達15年,使用藥物治療也不見好轉,讓他十分困擾,最近終於在不堪其擾下接受新式微創痔瘡環切手術,沒想到術後傷口沒有傳說中那麼痛,當日也可以下床、恢復日常活動,讓他直呼太晚決定動手術,白困擾了好多年。

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李明璋表示,阿明是因為近期加班頻率增加,久坐駕車讓他解便後出血的狀況更嚴重,甚至可以在肛門口摸到一小粒痔瘡,才終於讓他下定決心尋求手術幫忙,事實上,比起傳統痔瘡手術術後惡名昭彰的疼痛,現行微創痔瘡環切手術不但傷口小、出血少、手術時間短、恢復快,且副作用與併發症也比較少,已經漸漸為痔瘡手術洗刷惡名,大大提高病人對手術的接受度。

痔瘡輕重分4期 第2、3期可考慮微創痔瘡環切手術

痔瘡從輕到重可分為四期,第一期時,痔瘡位於肛門內,只有解便時才會出血;第二期排便時,痔瘡會脫出,解便後會自動復位;第三期排便時痔瘡脫出,必須靠手自行復位,到了第四期,則是痔瘡脫出,病人無法再自行復位。臨床上,病人經常會拖到第四期才就醫接受手術,但其實如果真的影響生活,介於第二期與第三期之間,若用藥仍無法改善,經醫師評估後,就可以考慮進行微創痔瘡環切手術。

目前羅東博愛醫院手術中使用的的痔瘡環切吻合器,已經進展到第二代,根據研究顯示,第二代的環切吻合器在術後48~72小時內,可降低60%的出血率,術後肛門狹窄的後遺症也降低約15%,且切除效果更好、復發率更低。

痔瘡雖然體積不大,但卻能讓病人因為坐立難安而影響生活品質,加上許多人因為工作因素,痔瘡的發生率始終居高不下,院內平均每個月多達30例的痔瘡手術,著實為數不少。因此李醫師提醒,除了均衡與清淡的飲食和規律運動之外,避免久坐與久站也是預防痔瘡與術後保養的準則,若因工作需要經常久坐或久站,建議過程中要提醒自己每隔一段時間就起來走動,就算是起身上廁所或喝水,都好過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不動。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