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老年護理

暈是老年患者臨床常見症狀之一,是一種運動性錯覺(或幻覺),是指患者在靜止狀態睜眼或閉目時,有動的感覺。不少老年人因發作性眩暈而深感苦惱,尤其是當變換體位或頭頸無意識地在左右旋轉時,眩暈感更為明顯。其中一些老年人還同時伴有頭重、耳鳴、走路不穩或出現視力減退、記憶力下降、顏面和四肢輕度麻木。這些都是發病率很高的老年眩暈症的表現。一般的眩暈症狀本身多不會引發嚴重的不良後果,其預後狀況也比較好,但對於老年人來說,眩暈不僅僅會給其帶來沉重的精神壓力,還常常引起摔傷致殘甚至致死等意外,發生率高達15%以上。


引起老年性眩暈症約90%是由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此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常常有血液流變學的改變,以及由於自體免疫性反應所致的免疫複合物,也可使血流不暢,供血減少。腦組織對血氧變化十分敏感,在這種長期由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缺氧的情況下,很容易引起腦功能障礙,從而發生眩暈症狀。


老年性眩暈症患者要從各個方面去解決,不要一暈就用藥。藥物不是萬能的,人的精神才是保持青春活力的源泉。每位老年人都應做到以下四“常”,有病早治、無病早防,才是中老年人長壽之良方。

一.是常快樂: 對於老年性眩暈症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做到思想樂觀,保持心胸開闊,儘量避免焦躁、憂慮、緊張等;
二.是常運動: 經常適當地開展一些體育鍛煉,但運動量不宜過大,可採取散步、慢跑、體操等方式,改善血液迴圈;
三.是常吃素: 飲食宜清淡,不吃油膩重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只要注意生活調理,可使症狀得以緩解;
四.是常檢查: 對於原有高血壓者應注意觀察和調整血壓,糾正血壓的具體數值要視原來血壓而定,設法改善腦部的血液供應,防止血管硬化的加重。


韋辰/韓振奎

跌倒為造成骨折主因 嚴重恐失能

老年人跌倒是造成骨折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跌倒的發生率大約是30-40%,其中約有5-10%會引致較嚴重的傷害,如骨折、頭部創傷、及嚴重撕裂傷等;有些老年人也會因為害怕再跌倒,因此自我設限行動,導致活動能力逐漸降低,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臺大醫院指出,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包括老化造成本身平衡、姿勢控制與肌肉力量變差;慢性疾病或者是認知功能下降等內在的因素;還有外在因素如因為慢性病而服用多重藥物、環境不孰悉或者是光線不佳等因素,甚至是穿著不適當的鞋等。

預防老人跌倒 下肢肌力、平衡訓練是關鍵

隨著老年人口的快速成長,健康老化是高齡化社會所要努力的方向,臺大醫療體系社區健康促進列車,自2013年起舉辦第一次義診與篩檢活動至今,共計服務了28,592人次,今年度的院慶義診主題定為「健康篩檢、運動來點、幸福滿點」,期許為社區民眾帶來更多健康意識與健康促進。

今年的義診活動,臺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將設計簡化的運動,包括下肢肌力訓練、平衡訓練等綜合性運動,透過有趣的方式,將良好的運動習慣、健康老化的概念帶入社區,協助降低社區老人跌倒的風險。而運動也可以「分期付款」、「少量多餐」,只要每次10分鐘,每天3次,做到微喘、微流汗,就可以達到運動強身的效果。

台大舉辦義診活動 關懷社區民眾健康

台大總院暨北護分院於6月16日(星期六)上午在青年公園舉辦「健康篩檢、運動來點、幸福滿點」義診活動,結合中正、萬華兩區公所、健康服務中心及社區資源單位 共同舉辦。活動內容包括各項健康篩檢、衛教活動及社會福利、服務等政策宣導,以多樣化的活動與民眾互動,關懷社區民眾健康。

此外,金山分院在6月23日(星期六)在金山分院舉辦「韻動123 健檢保安康」,新竹與竹東分院在6月16日(星期六)在新竹市文化公園舉辦「123顧健康,好簡單」,雲林分院在6月9日(星期六)在西螺鎮文昌國小舉辦「樂活傳愛」,歡迎踴躍參加。

107年3月底統計,我國老年人口比例超過14%,正式步入世界衛生組織所稱的「高齡社會」,而目前全國368個鄉鎮市區有高達2成的鄉鎮市老年人口比例超過20%,率先邁入「超高齡社會」。

衛生所體貼長輩 高齡化調整服務

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希望透過偕同各縣市衛生局一起推動「高齡友善衛生所」,以有系統地檢視,幫忙衛生所服務改造,對長輩在地安養與健康老化盡一份實際的力量。

彰化縣二水鄉衛生所主任陳宏賓指出,二水鄉老人人口已超過22%,衛生所一開門進來的都是老人家,除了看病也把預防衰弱及失能融入整個服務,從評估、營養及運動幫忙長輩都能活得久、活得好。二水鄉衛生所甚至在衛生所內設置了不老健身房,並由彰化縣衛生局聘用運動指導員下鄉服務,目前每天都至少有20位長輩前來運動。

高齡友善衛生所 軟硬體雙語服務

高齡友善衛生所是在高齡化的時代,適當調整過去衛生所服務模式,從軟硬體雙管齊下進行改造,讓長輩使用服務更便利。同時為使外籍照顧者能充分了解照顧方式,除了準備外語衛教本,更有衛生所延攬外籍照顧者擔任服務志工,協助外語即時翻譯服務。

高齡友善衛生所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讓服務衛生所同仁及志工,透過高齡體驗與教育訓練讓同仁「知老、敬老」,並在環境上強化噪音、溫度等監測,除了服務長輩之外,也讓員工每天上班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

推動認證制度 全人照護擴大服務

自101年起國健署開始推動「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截至今年8月已有469家機構通過認證,其中有216家衛生所,通過認證的衛生所占所有衛生所58%。

長者是社會寶貴的資產,國健署積極推動「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為臺灣高齡照護鋪設基石,期待健康照護體系以全人照護為原則,結合跨域服務,提供健康促進、疾病管理與復健照護的完整模式,妥善利用與長者頻繁接觸的機會,成為增進長者健康與尊嚴的重要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