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牙齒護理

孩 童 是 最 容 易 蛀 牙 的 族 群 , 為 了 防 止 蛀 牙 , 每 天 至 少 要 幫 小 朋 友 刷 牙 兩 次 , 且 至 少 一 天 用 一 次 牙 線 清 潔 , 當 然 均 衡 飲 食 , 且 少 讓 小 朋 友 吃 零 食 都 很 重 要 。

此 外 , 使 用 含 氟 牙 膏 或 漱 口 水 , 並 加 上 氟 片 的 攝 取 可 以 加 強 牙 齒 結 構 以 防 蛀 牙 , 最 後 , 家 長 最 好 能 定 期 帶 孩 童 至 牙 科 檢 查 , 除 了 可 以 早 期 發 現 蛀 牙 或 其 他 問 題 , 更 能 夠 讓 孩 童 習 慣 看 牙 醫 , 而 不 會 有 合 作 困 難 的 問 題 。

20000506tt

許多人都說,蛀牙填補後牙齒就變敏感性牙齒了,千萬別去補蛀牙!尤其是吃東西時牙齒會酸痛難耐,就是因為蛀牙填補的關係,造成牙齒不健康。真的是這樣嗎?

牙醫師陳學甫表示,牙本質敏感的是,因溫度(主要是冷)、觸覺、化學(酸性物質)、滲透壓改變(甜食或被風吹乾的牙本質表面)等刺激,作用在外露的牙本質小管,牽動了口腔內的神經接收器,造成短暫而明顯的疼痛;然而,這種疼痛要排除牙齒齲蛀及裂隙等病理因素。

那麼,為什麼蛀牙填補後,牙齦會感到酸痛呢?陳學甫醫師說,除非填補牙也有外露的牙本質,否則應該朝接合劑界面或牙髓問題思考,不一定所有的「酸痛」都是敏感性牙齒。

牙齒敏感通常不只一個原因造成,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牙周病及牙齒損耗。臨床上,常看到病患因牙周病的齒槽骨被吸收而造成牙齦的萎縮,讓牙根外露;二來則是因不當的刷牙方式,傷害牙齦,也會造成牙齦萎縮、齒頸部外露及磨損,以致於,在口腔中可看到一顆顆又長又有凹痕的牙齒。有些民眾喜愛喝可樂、梅子醋等酸性飲料,其實也會造成齒槽骨的流失,嚴重時甚至會掉牙。

多數的牙齒問題是不可逆的!陳學甫醫師強調,平時要以正確的方式清潔口腔,若已要對抗敏感性牙齒,除了做好居家口腔保健外,也應配合醫囑治療。處理敏感性牙齒問題,臨床上多以降低神經敏感度、覆蓋或封閉牙本質小管,或是塗抹局部抗發炎或類固醇藥劑來治療。

近半患者同時患牙齦炎、牙周炎
牙醫拆解港人敏感牙齒五大誤解拖延忽視嚴重可致牙齒脫落


sensitive-teeth-1

牙醫調查:敏感牙齒個案較五年前上升 - 年輕患者平均僅20歲

當港人發現自己有蛀牙、牙周病,可能會第一時間找牙醫處理。但若每次吃喝冷熱甜酸食物和飲品時感到一陣痺痛,卻會認為這情況非常普遍,選擇「拖得就拖」,正正是港人常見的敏感牙齒問題。

舒適達在近50年來專注致力研究處理敏感牙齒問題。為了更深入了解港人患敏感牙齒的情況及誤解,藉此提升港人對敏感牙齒的認識及關注,於2010年8月進行兩個問卷調查:

1 ) 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的「港人敏感牙齒調查」,成功訪問504名 (25至55歲) 有敏感牙齒症狀的香港市民。

2) 「從牙醫角度了解港人敏感牙齒情況調查」,成功訪問101名於本港執業的牙醫,並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數據分析。

敏感牙齒問題愈趨普遍及年輕化  
牙醫調查:年輕患者平均僅20歲

sensitive-teeth-.2港人調查結果顯示,在890位25至55歲的受訪市民中,五成七(57%) 表示曾出現敏感牙齒症狀。當中逾七成半受訪港人認為敏感牙齒情況於本港屬普遍。受訪牙醫指,根據臨床經驗,平均每10 名求診者,便有4 名被診斷有敏感牙齒症狀。九成四受訪牙醫表示有患者洗牙前因牙齒被牙石包圍而不發覺自己有敏感牙齒症狀。

六成受訪牙醫認為,有敏感牙齒症狀的人數較五年前增加。同時,五成三受訪牙醫指敏感牙齒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年輕患者平均僅20歲。

雖然本港患有敏感牙齒的人愈來愈多,但港人對敏感牙齒問題認知不足。是次調查更發現,港人對敏感牙齒存有五大誤解:
  • 誤解一:進食冷/熱/甜/酸食物時感到痺痛,每個人都會?

    有逾一成受訪港人誤以為進食冷、熱、甜、酸的食物時,牙齒感到痹痛屬正常反應,而且更有高達64%認為痹痛只會短暫出現,戒食令牙齒赤痺痛的食物一會兒便不會再痛。
     
  • 誤解二:年紀大的人才會有敏感牙齒?

    有近半( 45%)受訪港人誤以為中年人有較大機會出現敏感牙齒, 不足兩成能正確指出任何人士均可能患有敏感牙齒。
     
  • 誤解三:敏感牙齒只是短暫性「小毛病」,不用處理?

    受訪牙醫指,每10 名敏感牙齒患者,平均僅有 5 人會就敏感牙齒問題主動尋求牙醫協助。當牙醫告知求診者他們有敏感牙齒時,52%情況輕微的求診者不會即時處理問題。情況嚴重的求診者也忽視問題:58%只處理最嚴重的一、兩顆牙齒;14%表示待敏感牙齒情況更嚴重才處理;8%甚至表示只是「小毛病」,只需簡單處理。

    此調查結果與患者調查不謀而合:沒有使用抗敏牙膏或尋求牙醫協助的敏感牙齒患者表示,痛到不能夠進食(60%),每次進食都痛(55%)或甚至不進食也痛(53%)時才會處理敏感牙齒!

    事實上,敏感牙齒與牙齦炎及牙周炎關係密切。受訪牙醫表示,患有敏感牙齒的求診人士中,分別有46%患牙齦炎和45%患牙周炎,情況不容忽視。
     
  • 誤解四:「避得就避」便會自行痊癒?

    調查發現,89%港人曾經以錯誤方法處理敏感牙齒,隨時令問題惡化——63%認為用不痛的一邊進食;60%認為應經常刷牙,防止食物殘渣留在口腔內便可有效處理敏感牙齒的症狀;54%認為應減少進食令牙齒痹痛的食物;更有24%表示刷牙時避開碰觸到敏感牙齒便可令敏感牙齒不再出現。
     
  • 誤解五:牙醫處理敏感牙齒問題所費不菲?

    四成患者指出,尋找牙醫處理敏感牙齒問題所費不菲。


象牙質外露致敏感牙齒

sensitive-teeth-3牙科醫生陳達年醫生指出,敏感牙齒因琺瑯質耗損或牙肉萎縮,導致牙齒內層的象牙質外露,外來物可直接進入象牙質內數千條微細管道,刺激牙髓內的神經,造成痛楚。

而造成琺瑯質耗損或牙肉萎縮的原因,可能是刷牙用力過度、經常磨牙或頻密的高酸性飲食所致。陳醫生指:「若擁有健康正常的牙齒,吃任何食物均不應出現痹痛的感覺,倘沒有蛀牙但每逢進食冷、熱、甜、酸食物或飲品時感到痹痛,便代表可能出現敏感牙齒。」

敏感牙齒患者日增   
與口腔護理習慣不當有關

陳達年醫生指出,一些後天的因素及港人的不良生活習慣,均導致敏感牙齒愈趨普遍及年輕化。「如過度用力刷牙;頻密的高酸性飲食,如汽水、果汁或紅﹑白酒等;近年確是多了患者不適當使用含漂白成份的牙齒美白產品,均會增加敏感牙齒的風險;加上港人生活壓力愈來愈大,令因磨牙致敏感牙齒的個案亦有所增加。」

港人處理敏感牙齒「拖得就拖」嚴重可致牙齒脫落

調查顯示不少受訪港人直至不能進食始求診或使用抗敏牙膏。陳醫生提醒港人不應忽視敏感牙齒,因為一旦牙菌膜形成,更會增加患牙齦炎、牙肉出血以及牙周炎的風險,嚴重者更有機會導致牙齒脫落。

敏感牙齒最常用的處理方法有三種:一,使用抗敏牙膏;二,塗上牙面氟化物;三,配製「護牙膠托」。三種方法均有效紓緩敏感牙齒症狀,其中尤以抗敏牙膏最為簡便。臨床驗證,只需代替日常牙膏每日早晚使用兩次,便可為牙齒提供持久保護,完全不會影響日常生活。

抗敏牙膏 速效紓緩敏感牙齒症狀

臨床驗證,使用抗敏牙膏有效紓緩敏感牙齒症狀。雖然耗損的琺瑯質已無法修補,但使用抗敏牙膏能有效迅速紓緩敏感牙齒症狀。以最新速效抗敏牙膏爲例,臨床驗證只需使用60 秒*,即可有效紓緩敏感牙齒症狀,持續使用更可為牙齒提供持久保護。

抗敏牙膏的抗敏技術大致可分為兩種,分別是滲透及堵塞作用。滲透作用是指利用化學物質阻撓痛楚信息的傳送;堵塞作用則以化學物質堵塞象牙質表面及其微細管道,形成保護層。陳醫生表示,抗敏牙膏使用簡便快捷,適合生活節奏急速的都市人。患者應選用含氟化物的抗敏牙膏代替日常牙膏,抗敏同時亦能防止蛀牙。

敏感牙齒困擾港人     嚴重影響工作表現

敏感牙齒問題困擾不少港人,許小姐便是其中一員。由於過份注重口腔衛生,刷牙太用力,甚至一日刷多次,最終令牙肉受損並且牙根外露,造成敏感牙齒。

出現敏感牙齒症狀後,首當其衝的當然是飲食上的轉變。許小姐一向喜愛雪糕、巧克力等甜食,她坦然:「每次看到雪糕時,內心都萬分掙扎,既想吃,但又怕那種椎心的痛,唯有把雪糕放在舌頭淺嚐,避免觸及敏感牙齒。如果不小心觸碰牙齒,甚至痹到頭痛!」

從事設計的許小姐更因敏感牙齒而於工作上遇上尷尬情況。當推介自己的設計時,因為要避免舌頭碰到敏感牙齒,不免會口齒不清,直接影響客戶的印象及信任。

一邊牙齒出現敏感牙齒症狀後,許小姐曾嘗試用另一邊牙齒進食,但最後兩邊牙齒也出現嚴重的痹痛,不論飲冷水甚至不小心觸碰也痛入心扉,最終向牙醫求診。牙醫建議每天使用兩次抗敏牙膏,令許小姐終可遠離敏感牙齒的痹痛,享受各種美食,亦重拾跟客戶交流的信心。

隨著敏感牙齒年輕化,陳醫生建議患者應立即處理敏感牙齒,除了正確清潔牙齒外,亦應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定期檢查牙齒,以免影響牙齒健康及生活質素,日後都要跟美食絕緣。

資料提供:舒適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