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貧血

小寶是足月寶寶,母奶吸食很順利,但皮膚越來越黃,活力也較剛出生時差。出生第2天,醫生診斷小寶為高黃疸,黃疸值直逼換血標準。醫師問診時發現小寶父親是蠶豆症患者,母親則是不確定自身狀況,寶寶抽血檢測亦發現有貧血的狀況,經進一步分析,確診為溶血性貧血合併高黃疸,經照光處置及補充輸液後,小寶恢復健康。

新生兒黃疸分生理性和病理性 台大新竹分院小兒部李孟如醫師表示,新生兒黃疸在台灣地區是極為常見的症狀,大多數無症狀,單純皮膚偏黃。新生兒黃疸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及「病理性黃疸」,所謂生理性黃疸通常出現在出生後第三天後,第五~七天大時達到高峰,且最高黃疸值未達照光標準。而病理性黃疸則大多出生24小時內即出現,且黃疸指標大於15。典型的黃疸症狀會從頭開始,一路黃到腳底。若發現寶寶軀幹及下肢都很黃,需盡快就醫接受處置。引起黃疸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常見的原因是由於紅血球破壞增加導致溶血性貧血及膽紅素製造過多。

紅血球被破壞原因有三 李孟如醫師指出,新生兒溶血性貧血是紅血球被破壞引起,新生兒的紅血球壽命平均是70~90天,較成人的120天短。紅血球被破壞的原因主要,分成(1)與免疫相關:源自於與媽媽的ABO血型不合導致寶寶的血球被破壞、或是母親有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媽媽的抗體通過胎盤攻擊寶寶所引起;(2)寶寶先天的紅血球缺損:包括較常見的酵素異常狀況(如蠶豆症)、海洋性貧血及較少見的紅血球細胞膜異常;(3)感染時引發紅血球破壞增加。

結果未明前避免接觸禁忌物 李孟如醫師提醒,爸媽蠶豆症引發新生兒溶血性貧血伴隨的黃疸通常較嚴重。新生兒於出生後48~72小時皆會進行新生兒篩檢,一般約2~4週後會有報告,在報告未明前,不確定寶寶是否有蠶豆症時,應先避免接觸相關禁忌物品,如紫藥水及樟腦丸(奈丸)。

值得注意的是,寶寶呈現高黃疸期間進行蠶豆症數值的相關檢驗,可能會有偽陰性的情況。此時醫師通常會建議在高黃疸狀況緩解後,再追蹤蠶豆症數值會較準確。

有任何異狀應儘快就醫 新生兒無法明確表達不適,且臨床症狀變化快速,李孟如醫師呼籲爸媽若有發現任何異狀,宜儘快就診。

一名51歲的楊小姐,日前大量解血便長達4天,就醫時已發生嚴重貧血,必須輸血,陸續接受多次胃鏡、大腸鏡檢查,以及電腦斷層血管攝影,仍找不出原因;醫師建議接受膠囊內視鏡檢查,竟是少見的小腸出血。

胃腸鏡檢查 無法找到小腸出血

收治個案的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黃天佑指出,該病患在3天內,做了1次胃鏡、2次大腸鏡,以及1次電腦斷層血管攝影,但都找不到出血的原因,且持續嚴重出血,經過緊急輸血仍未有起色,建議接受膠囊內視鏡檢查,才找到出血原因,並於隔天安排經肛門小腸鏡止血。

膠囊內視鏡 腸胃疾病無所遁形

黃天佑醫師說明,一般胃鏡及大腸鏡無法檢查小腸出血,而膠囊內視鏡僅10元硬幣大,透過吞服進入腸道,內建的攝影機可依照腸胃蠕動速度,持續拍照8至15小時,並在1天內隨糞便排出,隔天返院回收即可。

定位病灶位置 處理更精準快速

黃天佑醫師強調,膠囊內視鏡可準確找出腸胃出血原因及定位,包括小腸出血、發炎、潰瘍、癌症等小腸疾病都可以檢查清楚,對於後續處理也能夠更加精準、快速。

2歲大曾小妹生長曲線正常,靈動雙眼加上異常白皙的臉蛋,總讓人忍不住想捏捏臉頰,但最近相較於幼兒園其他健康寶寶,顯得有食慾不振、病懨懨的狀況,家人見狀十分焦急,赴醫檢查後確診為「缺鐵性貧血」,給予連續口服鐵劑治療半年後終恢復正常。醫師提醒,「一白遮三醜」觀念落伍,健康才是王道!

嬰幼兒缺鐵性貧血 3因素最常見

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長、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部顧問醫師彭慶添表示,鐵是製造血紅素的必要元素,也是很多內皮系統組織酶反應的媒介,因此缺鐵的小孩易有感冒或懶散等症狀,尤其會影響兒童的學習力。

嬰幼兒缺鐵性貧血常見的原因包括懷孕週數不足、飲食因素或腸胃道因素,針對曾小妹的狀況,研判應是飲食因素造成,如鐵質攝取不足、在6個月後未適時給予副食品、1歲後喝過多牛奶等。

口服鐵劑治療 半年即可看見成效

治療方面,確診缺鐵性貧血的小孩靠調整飲食已緩不濟急,會建議給予足夠劑量的口服鐵劑治療,搭配果汁服用,都可促進鐵質的吸收,但應避免與牛奶同時服用,但可飯前服用,以免減少鐵質吸收,通常會持續治療半年,前三個月能有效矯正貧血狀況,後三個月則為儲存日後所需的鐵質。

4個月大篩檢 及早發現治療效果佳

彭慶添醫師建議,一般母乳哺育的小孩至少四個月就要補充鐵劑,6個月大後的嬰幼兒對鐵質需求大增,須從食物補充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而1到5歲的孩童每天飲用牛奶量不得超過600毫升,因缺鐵性貧血不容易於初期發現,建議家長於孩子一歲大時,可接受缺鐵性貧血篩檢,若是早產兒,則建議於四個月大時即做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