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貧血

長期痔瘡流血卻不在意,導致嚴重貧血,當心會有生命危險!有一名年約60幾歲婦人,近半年來,因為痔瘡幾乎天天出血,也不理會,直到整張臉蒼白、頭暈,甚至講話會喘,前來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科門診檢查,經由大腸鏡排除不是癌症;驗血後發現血紅素低到只剩4、5gm/dl,連正常值一半都不到,這才趕快處理好貧血狀況,再花了二、三個月才治好痔瘡,這才恢復健康。 肥胖、便秘久站職業 易痔瘡形成族群 仁愛醫院消化科主治醫師許文章表示,痔瘡雖然不是惡性疾病,但不醫治也有相當程度的後遺症,不能輕忽;痔瘡是一種肛門部的慢性病,是由黏膜下血管,結締組織及細小的平滑肌纖維,這三個結構所組成。俗話說:「十男九痔、十女九痔」,女性大多因為懷孕後,連帶影響痔瘡靜脈曲張;男性則約30、40歲,因為年紀漸長,結締組織變得鬆散,也易形成痔瘡。另外,像是肥胖、便秘、生活作息不正常、或者是久站的職業也易引起。

痔瘡依照症狀分4級 判斷輕重程度 痔瘡依照症狀可分為1至4級,許文章醫師指出,從輕度到重度大概只有40%左右的人會有症狀,最常見的就是出血、肛門騷癢、甚至疼痛等等;究竟該如何判斷痔瘡的嚴重程度,以及適用的治療方式?透過以下分級帶你了解。 第一級:排便時可能出現少量出血,或伴隨搔癢感與分泌物,痔瘡不脫出肛門。 第二級:除出血外,排便時痔瘡會脫出肛門,但便後會自動縮回。 第三級:痔瘡持續增大,排便脫出肛門後,必須用手將其推回肛門。 第四級:痔瘡長時間脫出,且無法用手推回,有突起物及疼痛感。 初期沒症狀只需痔瘡藥 後期嚴重才考慮開刀 許文章醫師指出,第一級痔瘡透過自我護理能夠自癒,而第二、三級的痔瘡,例如初期外痔與二期後的內痔,則需要在加強自我護理的同時,使用痔瘡藥來止血止疼、清潔消炎,至於第四級的痔瘡,例如第四期的內痔與嚴重的外痔,長期慢性出血導致貧血,則需要採取手術治療。 避免久站、久坐、久蹲 保持正常生活作息防痔瘡 避免痔瘡發作,許文章醫師建議民眾,保持正常生活作息,勿熬夜、要戒酒、戒辣及少吃油炸食物,避免便秘或腹瀉,避免久站、久坐、久蹲及在馬桶上坐太久,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多喝水、多攝取含纖維的食物、水果、蔬菜,也可以多進行溫水坐浴,促進肛門周圍血液循環,以利消腫、止痛。

39歲的陳小姐,今年3月開始,月經多得像血崩、經常頭暈,原來是子宮內長了2顆肌瘤,以及1顆卵巢腫瘤,害她嚴重貧血;醫師考量病患尚未生育,以達文西機械手臂切除肌瘤、腫瘤,月經過量問題終於改善。

子宮肌瘤 造成經血量暴增

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任陳國瑚指出,經由超音波檢查發現,該患者子宮內有2顆10公分的肌瘤,肌瘤塞滿整個子宮,腹部腫大有如懷孕5個大,造成經血量暴增,才會引發嚴重貧血,而左邊卵巢則有6公分的腫瘤。

達文西機械手臂 保留子宮、生育功能

陳國瑚主任表示,進一步問診發現,該患者12年前,曾以傳統剖腹手術切除子宮肌瘤,考量仍有生育需求,運用達文西機械手臂,在腹部切開數個不到1公分的小洞,將子宮肌瘤取出,再切除卵巢腫瘤,同時保留子宮、卵巢及生育功能。

傷口小、恢復快 術後隔天能下床

陳國瑚主任強調,達文西機械手臂透過3D立體視野,搭配機械手臂360度靈活操作,能夠避免傷害血管及神經,利用微創手術精密縫合,出血量極少、傷口小,也幾乎沒有疼痛感,且恢復時間快,患者術後隔天就能下床活動,散步洗頭趴趴走。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的捐贈數目成長當中,截至8月上旬,總共收到11位捐贈者捐贈骨髓,目前已突破4000例。而網路上常有人說,「聽長輩說,捐骨髓給血液疾病患者,會傷害細胞、神經,導致貧血,甚至得癌症!」此類的言論,令許多滿腔熱血的民眾裹足不前。究竟捐骨髓,對身體有沒有傷害? 是否將民眾暴露於罹患癌症的風險之下呢?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佳宏醫師來解惑。 什麼是「捐骨髓」?對於許多血癌疾病患者,接受骨髓移植是有效的方式之一。一般來說,就是將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病患不正常或失去造血功能之骨髓裡,讓病患的造血功能能夠恢復。 骨髓的來源有什麼?骨髓移植,依骨髓來源不同分為「異體骨髓移植」與「自體骨髓移植」,而自體骨髓移植其供髓者就是病人本身,當病人以化學治療達到緩解時,將病人骨髓抽取處理後冷凍起來,再於適當時機進行骨髓移植;而異體移植又可分為「親屬性」與「非親屬性骨髓移植」,親屬性骨髓移植其供髓者為病人的兄弟姐妹(因同父同母之子女基因型較類似)或其他近親家屬,而非親屬性骨髓移植其供髓者,則為一般志願捐髓的民眾。 捐贈骨髓的手術為何,是不是很痛苦?以往傳統的骨髓穿刺,是在捐贈者的脊椎骨上進行莫約1百多次的骨髓穿刺,過程確實很辛苦。但隨著科技進步,現在的採骨髓的方式也大有改善,如同採周邊血一樣快速、簡單。 手術過程為何?當捐髓者準備捐出骨髓時,先施以全身麻醉,使用「抽髓針」,從捐髓者身上兩邊腸骨處來抽取骨髓,骨髓就如同血液一般,通常要抽多少是依受髓者病人體重來決定,一般抽取骨髓約每公斤病人體重10至15c.c,的骨髓,舉例來說,50公斤的女性,一次得抽取500至750c.c.的骨髓量。 捐贈骨髓後真的會貧血、罹癌嗎?一般來說,當血液量或骨髓量減少時,大腦會接收到身體的指令而繼續工作、造血,因此不論是捐血或捐骨髓,體內自然有機制會啟動「再生」機制,骨髓捐贈不同於器官捐贈,因健康的人體其骨髓再生力強,每日可生成約70c.c.新的血液,因此一般捐過骨髓後約休息2周即可恢復,不會有血液抽乾導致貧血或罹癌的風險存在。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