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蔬果植物營養

據 美 國 紐 約 Cedars - Sinai Medical Center 最 近 發 表 一 份 調 查 , 指 出 女 士 在 懷 孕 期 間 , 若 吸 收 過 多 異 黃 酮 ( 可 於 大 豆 或 豆 科 植 物 中 找 到 的 成 份 ) , 胎 兒 的 發 展 、 組 織 成 長 及 發 育 期 均 會 受 到 影 響 。

研 究 人 員 以 懷 孕 的 老 鼠 作 為 實 驗 對 象 , 先 餵 養 牠 們 粟 米 油 或 Genistein ( 大 豆 中 的 一 種 物 質 , 功 能 跟 雌 激 素 一 樣 ) , 發 現 無 論 是 雌 性 或 雄 性 的 初 生 小 鼠 , 若 老 鼠 媽 媽 進 食 的 是 Genistein , 體 重 都 較 餵 養 粟 米 油 的 小 鼠 輕 ; 這 些 初 生 小 鼠 都 較 為 雄 性 化 , 雄 性 小 鼠 的 發 育 期 更 提 早 開 始 了 。 ex19990921db02.jpg

他 們 又 研 究 女 性 在 16 至 20 個 禮 拜 懷 孕 期 中 , 異 黃 酮 及 殺 蟲 劑 如 何 影 響 睾 丸 素 的 形 成 ; 發 現 3 成 胎 兒 接 收 過 多 份 量 的 殺 蟲 劑 物 質 , 而 4 成 的 胎 兒 則 受 到 異 黃 酮 的 影 響 , 份 量 如 同 母 體 製 造 180 倍 的 雌 激 素 。

異 黃 酮 在 人 體 內 的 功 能 , 跟 雌 激 素 相 似 。 異 黃 酮 可 醫 治 女 性 更 年 期 的 症 狀 。

由 於 荷 爾 蒙 對 胎 兒 在 第 一 個 月 的 成 長 非 常 重 要 , 若 母 親 於 該 時 期 進 食 作 用 如 同 荷 爾 蒙 的 一 些 食 物 , 便 有 可 能 影 響 胎 兒 的 發 展 。

學 者 認 為 , 雖 然 異 黃 酮 的 影 響 未 必 會 令 全 部 胎 兒 畸 形 , 但 這 次 研 究 至 少 可 幫 助 預 測 一 些 難 以 察 覺 的 影 響 , 例 如 有 關 神 經 系 統 、 免 疫 系 統 及 荷 爾 蒙 水 平 的 問 題 。

9911

補氣的食物

  • 馬鈴薯(洋芋、土豆、山藥蛋) 味甘、性平。作用:補氣、健脾。宜於脾虛體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發芽的馬鈴薯芽與皮有毒,忌食。
  • 紅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於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 香菇 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氣,托痘疹。宜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屬於發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 山藥 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作用:補氣健脾,養陰益肺,補腎固精。宜於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泄瀉。濕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
  • 栗子 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作用: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於脾虛食少,反胃,瀉泄。氣滯腹脹者忌食。
  • 紅棗(大棗) 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作用:補益脾胃,養血安神。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
  • 雞肉 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作用:補中益氣,補精添髓。宜於脾胃虛弱,疲乏,納食不香,慢性泄瀉。實證、熱證、瘡瘍和痘疹後忌食。
  • 兔肉 味甘、性涼。作用:補中益氣,涼血解毒。宜於脾虛食少,血熱便血,胃熱嘔吐反胃,腸燥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
  • 豬肚(豬胃) 味甘、性溫。作用:補益脾胃。宜於虛弱、泄瀉,近代用於胃下垂和消化性潰瘍。
  • 牛肚(牛百葉) 味甘、性溫。作用:益脾胃,補五臟。宜於病後氣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 羊肚(羊胃) 味甘、性溫。作用:補虛弱、益脾胃。宜於形體瘦弱、脾胃虛寒。
  • 牛肉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中氣下陷,慢性泄瀉。
  • 桂魚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血。宜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虛寒證、寒濕證忌食。
  • 泥鰍 味甘、性平,歸脾、肺經。作用:補中益氣,利水祛濕。宜於中氣不足、泄瀉、脫肛。
  • 粳米(大米、硬米)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宜於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嘔吐、泄瀉。
  • 秈米 味甘、性溫,歸肺、脾、心經。作用:補脾胃,養五臟。宜於脾虛濕盛腹瀉。熱證、濕熱證、陰虛證忌食。
  • 糯米(江米) 味甘、性溫,歸脾、胃、肺經。作用,補中益氣,補肺斂汗。宜於脾虛腹瀉,近代用於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粘滯難化,食積證、氣滯證、濕證、脾虛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 扁豆 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作用,健脾化濕,清暑和中。宜於脾虛濕盛,食少便稀,暑濕吐瀉。氣滯腹脹者忌食。
  • 豇豆 味甘、性平,歸脾、腎經。作用:健脾,補腎。宜於脾胃虛弱,腹瀉,嘔吐。氣滯證和便秘者忌食。
  • 蜂蜜 味甘、性平,歸脾、肺、大腸經。作用:補脾緩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宜於脾胃虛弱胃痛,津虧腸燥便秘,近代用於消化性潰瘍。濕證、濕熱證、胃脹腹脹、嘔吐、便稀者忌食;不宜與蔥、萵苣同食。

補氣類食物對脾虛證有治療作用,請流覽脾虛證的飲食治療

正氣的食物:不同體質的患者(這裡說的體質,是從中醫角度通過看舌苔、診脈等望聞問切手段去辨識的,如寒、熱、虛、實等),對疾病、用藥的反應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確定忌口食物時,也應結合體質來決定。例如感冒,可因體質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感冒類型。體質壯實的人可表現為實證外感,體質虛弱的人可表現為虛證外感。這兩種感冒類型,在忌口方面就有差別。實證外感不宜進食帶補性的食物與藥物,而虛證外感則可進食帶補性的食物與藥物。

“流感時,喝雞湯有助於將病毒排出體外”的說法,在中醫看來,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對。因中醫的治病原則中有“虛則補之”一說,即體質虛則借藥物、食物的補性來扶助正氣,“扶正以祛邪”,“邪祛則體安”。若是體質壯實,再加上補性的食物、藥物,則會火上加油,加重病情。雞湯屬於補虛、扶助正氣的食物,所以,感冒時喝雞湯適宜於虛證外感者,而不適宜於實證外感者。

  國外掀起了「人參熱」。英國醫生給一些老人服用人參,過一個時期,發現他們臉色紅潤,頭發變黑,精神抖擻。蘇聯學者,給一些長期上夜班的人服用人參,發現他們工作中出現的差錯,比不服用人參的人大大減少。瑞典學者,給一些學生吃了一段時間的人參,結果他們在考試時大大減少了錯誤,獲得了較好的成績。這些成果,使不少國家的學者大為振奮,1974~1980年先後如開了三次國際人參討論會。人參已引起科學家們的廣泛重視,在美國已有五、六百萬人用人參治病。在國外,人參成了熱門貨。

 人參在中國是早就受到重視的。中醫一向認為它「力能補虛」。《神農本草經》把它列為「上品」,稱其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等作用。據宋朝《嘉祜圖經本草‧論人參》記載:「相傳欲使二人同走(競走),一含人參,一空口,各走三、五裏許,其不含人參者必大喘,含者氣息自如。」在一些由於感染、失血、心肌梗塞引起血壓下降而致休克的人,吞服3~10克人參粉(或煎成湯服),常會見到「起死回生」的功效;一些久患慢性病的病人或體質虛弱者,常在「冬至」節氣前後服30-60克人參,也能起到補氣強身的作用。

 從現代藥理學的大量實驗結果來看,人參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它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良好的作用,能加強大腦皮肢的興奮過程,同時也能加強它的抑制過程,還能增強體力,增強人體對一切非特異性刺激的適應能力,能增強機體對糖原和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對機體的顯著的抗疲勞作用。人參對心臟,尤其是對冠心病患者有良好的作用,它能使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明顯增加;能增強機體對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即增強對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因素所引起的不良刺激的防禦能力;注入人參製劑,對於處在垂危狀態下或大量失血的病人能使其已經降得很低的血壓回升。

 人參對內分泌系統也有作用,實驗証明,人參能加速大鼠的性成熟過程,並能使性成熟的雌性大鼠發情期延長。人參的根和莖、葉,還有抗利尿作用。人參對於高血糖症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不能完全代替胰島素)。人參對於腫瘤病人也有良好的作用,把它配合抗癌藥物一起使用,可增加人體控制的消滅癌細胞的能力,提高專一性抗癌藥的療效,減少它的不良影響。

 人參固然有良好的藥理作用,但也不宜長期大量使用。這一點古人早就注意到了。徐洄溪在《百種錄‧論人參》中指出:「人參長於補虛,而短於攻疾,醫家不論病之已去未去,於病久或體弱,或富貴之人,皆用參;……不知病未去而用參,則非獨元氣不充,而病根遂固,諸藥罔治,終無愈期,應當曲審病情用藥。」這裡告訴人們,人參主要是用來補虛的,如果外邪未去而急於用人參來補,則因人參不是用來祛邪攻疾的,常易導致邪氣閉塞,即所謂「閉門留寇」。這就不但不能起到大補元氣的作用,反而使原有的疾病很難治癒,所以應該分析清楚病情之後再用藥。中醫認為,凡肺氣壅滯、胸悶憋氣、表邪未解,及一切實証、熱証,都要忌用人參。不然的話,將會事與願違,反而弄了毛病來。

 人參常被應用於氣虛者(如有心慌、氣短、自汗、舌質色淡,舌體胖,有齒痕,脈結代等症狀者)。對兼有血虛的慢性失血、貧血等氣血兩虛者,須配用熟地、當歸等補血藥同服;對伴有怕冷、長期浮腫、大便溏薄、夜間多尿的陽虛者,須同服附子、肉桂等溫藥。對陰虛火盛者(如有肝咳無痰、心煩舌燥、午後潮熱、盜汗、舌紅、脈細數等症狀者),就不宜用人參。如使用,則可能出現便秘、鼻衄等現象。人參能益氣健脾,提高消化功能,但如長期過量使用,則可使人的食欲減退、壅滯作飽。如有作飽現象,即應停用人參。服用鮮蘿蔔汁(或萊菔子3-6克煎服)可減輕此症狀。

 由於長期大量使用人參,國外出現了「人參濫用綜合症」據美國醫學會雜誌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神經精神病研究所,有人對133名連續服用各種各樣商品人參製劑超過一個月以上的對象進行觀察,結果發現大多數人有過度使用人參的效應,引起興奮、失眠、神經衰弱、高血壓;有些人還出現皮疹、水腫和清晨腹瀉。該研究所把服人參後出現的高血壓伴有神經興奮、皮疹、清晨腹瀉等症狀,定為「人參濫用綜合征」。(這些人的平均劑量為每日3-15克)。

 台灣也有類似的報告:常服人參製劑者見有興奮、高血壓、神經質、失眠、皮疹、晨間腹瀉、水腫和月經困難等表現。據認為,長期監用人參導致高血壓的原因,可能是由於人參達瑪烷三醇糖 具有強烈的中樞興奮作用;而人參達烷二醇糖對中樞神經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因而又可引起低血壓。有些興奮作用如抗疲勞和增強性功能,可能與人參促進肝糖原及磷酸化合物的合成有關。據蘇聯有關文獻報導,有人服3%人參酊200毫升後,可出現全身玫瑰疹、搔癢、眩暈、頭痛、體溫上升及出血,有一人因內服500毫升3%人參酊而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