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男性疾病

一名46歲中年男子,平時有慢跑習慣,日前突然感到呼吸急促,差點喘不過氣,他趕緊到急診就醫,檢查才發現有心腎衰竭情形,原來是輸尿管結石引起;接受經皮穿腎取石手術治療,身體不適症狀逐漸改善。

輸尿管結石

收治個案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賴明志指出,該患者進行一連串檢查發現,心臟擴大收縮能力只剩下一半,且雙側腎水腫合併右腎萎縮,有急性腎衰竭的情形;進一步腹部X光檢查發現,雙側輸尿管結石大於2公分,確診為輸尿管結石。

無症狀更嚴重

賴明志醫師表示,輸尿管結石可分為有症狀及無症狀,有症狀者通常伴隨腰痠、腰痛或血尿等症狀;而無症狀者則會造成腎臟水腫、心臟功能減退,通常對身體傷害較大,嚴重可能造成急性腎臟衰竭,建議手術治療改善。

少鹽多喝水免復發

賴明志醫師強調,手術治療根據結石體積大小而定,體積小可採用體外震波碎石或經尿道輸尿管鏡雷射碎石;若體積大則需要採用侵入性的經皮穿腎取石手術。他建議患者,平時應少攝取高鹽食物,並每天喝水2000至3000cc,以免結石容易復發。

一名22歲男大生很重視外表,也常健身,從18歲開始,腋下、肛門附近開始起疹子,他原本不以為意,以為是青春痘、毛囊炎,沒想到疹子越長越多,變成一大片,常流血、流膿,衣服腋下老是黃黃、帶污漬,嚴重時,他擔心污血滲出,甚至拿衛生棉墊吸附污血,肛門附近的疹子也讓他痛到無法久坐,差點被這種疾病搞到崩潰。這位男大生看過一些醫師,最後才終於確診罹患「化膿性汗腺炎」,經過開刀治療,症狀才獲得改善。

抽菸、肥胖 發病風險增加 臺大醫院皮膚部廖怡華醫師指出,化膿性汗腺炎是一種自體發炎性疾病,盛行率約萬分之5,女性患者為男性3倍之多,患者年齡以20歲到50歲居多,有這種體質的人一旦抽菸,或有肥胖問題,很容易就會發病。

化膿性汗腺炎剛開始時,病灶有點像毛囊炎,後來會長成像「疔仔」,不過與一般疔仔不同之處在於,疹子間會形成瘻管、連成一片,嚴重時會流血、化膿,夾雜一些疤痕,因為不斷發炎,患者也會感覺疼痛。

病灶常發炎 很容易細菌感染 廖怡華醫師表示,化膿性汗腺炎常發生於腋窩、鼠蹊部等皮膚皺褶處,也容易發生在肛門附近,剛開始不會帶有細菌,但長時間發炎,病灶很可能就開始長細菌,一旦細菌感染,這些細菌往往特別兇猛,可能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若是肛門附近,腸道細菌也可能附著、滋長,味道非常可怕,治療時多需要使用到後線抗生素,才能產生效果。

生物製劑免開刀 提供患者多一種選擇 傳統治療化膿性汗腺炎,多以抗生素、A酸等藥物為主,如要徹底解決問題,就得開刀,將發炎、潰爛毛囊去除,再進行補皮手術。廖怡華醫師建議,已進展至第二期以上、使用口服抗生素三個月以上無效的病患,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幫助控制病情。今年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等自體免疫疾病的生物製劑已通過化膿性汗腺炎適應症,讓不宜手術或控制不佳的患者多一種選擇,多數患者經過3-6個月的治療,化膿、疼痛情形多可獲得改善。

不過醫師也提醒,結核病患者不宜使用生物製劑,因此患者用藥前,醫師會安排檢查,以確認患者是否有肺結核。停藥後3到6個月內,部分患者可能復發,因此生活、飲食習慣也要多注意,避免食用辛辣、高糖食物與乳製品,且不要抽菸、多控制體重,以免疾病發作。

一名45歲的陳姓男患者兩年來出現漸進式雙下肢感覺麻痺,走路開始不穩,最近兩周連大小便功能都受到影響,就診後發現患者下肢肌力只剩下3分(正常人應是5分),確診是因為後縱韌帶骨化,脊髓受到壓迫導致;進行頸椎後位椎板切除減壓手術及鈦金屬釘內固定手術,從頸後將壓迫脊髓神經的骨化椎板移除,打入6支鈦釘固定頸椎,手術順利復原良好,術後下肢即有明顯感覺功能改善,住院一周返家休養,目前已可行走。 脊柱由韌帶固定 前後各一 神經外科醫師金若屏指出,脊柱是由一節一節的脊椎連結而成,脊椎與脊椎之間有椎間盤及關節相互連接,為增加脊柱的穩定性,脊柱椎體前後各有一條很長的韌帶,將每節脊椎加強固定,這兩條韌帶稱為前縱韌帶及後縱韌帶。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是頸椎的後縱韌帶發生骨化,從而壓迫脊髓和神經根,造成肢體感覺和運動障礙,骨化出現的原因仍不明,大多可能與先天基因有關,常在40~60歲左右發病,並以亞洲男性居多。 骨化原因不明 40-60歲發病 金若屏醫師表示,因為後縱韌帶在椎體後側,所以需先切除椎體才能到達後縱韌帶進而切除骨化部份。因為此患者頸椎壓迫的節段過長,因此採用頸椎後位椎板切除減壓手術,並需特別考量脊椎術後之穩定性。 頸部疼痛伴隨行動不便 宜盡早檢查 金若屏醫師呼籲,雖然目前後縱韌帶骨化症的成因不明,大多數患者發病時無明顯誘因,病程緩慢,近1/5的患者會因外傷、行走時跌倒等突然發病,嚴重時可能四肢癱瘓、大小便失禁。若民眾感覺頸部疼痛或不適,且伴隨出現四肢感覺、運動功能不適或障礙時,就應到醫院進行檢查,以利即早發現,即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