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男性疾病

小便冒出放屁聲,當心可能罹患大腸癌!就有ㄧ名四十五歲男子日前突然頻尿,且有血尿的情況發生,在小便時還會冒出像放屁的空氣聲。起初被當成泌尿道感染治療,導致病情惡化為血便,甚至尿出糞便。輾轉至臺中慈濟醫院檢查,診斷為大腸癌二期,進行手術切除並服用化療藥物治療,目前仍持續追蹤中。

解尿冒出氣聲 恐是泌尿道與腸胃道出現瘻管

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陳至正醫師表示,解尿時冒出氣聲,甚至夾帶糞便,就有可能是典型泌尿道與腸胃道相通。該名男子經驗尿、攝影檢查、膀胱鏡與電腦斷層等進一步檢查,確認泌尿道感染來自膀胱跟腸道間的瘻管,而瘻管來自乙狀結腸腫瘤侵犯到膀胱造成通道,從影像學判斷腫瘤已達五公分。在大腸鏡檢查後,確知男子罹患乙狀結腸癌,術中切除全部的乙狀結腸及部份膀胱,以確保腫瘤及瘻管廓清乾淨。

近三成因大腸癌 從大腸貫穿至膀胱

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方佳偉指出,國外統計,導致泌尿道與腸道出現瘻管的原因,百分之五十是慢性發炎的憩室膿水找出路,從一開始的憩室變成膀胱跟大腸的通道;百分之廿到卅是惡性腫瘤,當惡性腫瘤長在大腸,吃穿大腸腸壁,直接貫穿膀胱壁,進而形成通道。其中,年紀愈大者,得到惡性腫瘤機會愈高。

遠離大腸癌 可從規律生活作息著手

方佳偉醫師表示,大腸癌若不是先天基因遺傳,就是後天抽菸、喝酒、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導致。而從事勞力工作的該名患者,回想起平日飲食習慣,不僅抽菸、喝酒,還有作息不正常的習慣,確實值得改進,更決心未來會遵從醫囑,不碰菸酒、生活作息正常,飲食清淡並定時回診追蹤。

一位41歲的外籍男性,3月底隨台籍妻子來台灣探親。到台灣的前幾天患有感冒症狀發燒、倦怠等,但並未在意。2日後的早上發生突發性的呼吸衰竭致心跳停止,經119施行心肺復甦術並急送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經急救後恢復心跳,並送至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及葉克膜治療。

流行性感冒併發急性呼吸窘迫症

經流感快篩後,診斷為流行性感冒併發急性呼吸窘迫症,後經新型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以及呼吸器和葉克膜支持性治療,病況在一周內逐漸改善。後順利恢復意識及心肺功能,拔管之後康復出院。現已順利返國。

流感併發重症及確診數呈上升趨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富康指出,雖然目前已進入夏季,但根據疾病管制署的資料,五月第四周相較前幾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上呼吸道/類流感群聚通報案件,流感併發重症通報數及確診數均呈現上升的趨勢,因此流感仍不可輕忽。

加強個人衛生習慣

目前社區主要流行病毒型別仍以A型H3N2為主。張富康醫師建議民眾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接觸傳染。若有呼吸道症狀,應配戴口罩,打噴嚏時用手帕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盡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流感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

民眾如有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按醫師指示使用流感抗病毒藥劑,並在家充分休息,以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已擴大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對象

另外,為因應疫情,疾管署已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對象,增列「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民眾如有流感症狀經醫師臨床判斷判定符合公費用藥劑使用條件者,不需快篩,均可依規定使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期間至7月31日止。

歐洲一項研究發現,男性若接受睪固酮療法,可能增加嚴重血栓風險,在接受治療前六個月,風險最高。研究發現,男人接受男性荷爾蒙療法後,出現靜脈血栓風險上升63%,當靜脈產生靜脈血栓,便可能引起靜脈血管栓塞。美國心臟協會指出,這些血栓可能造成心臟病、中風、器官受損,嚴重甚至導致死亡。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線上版〈英國醫學期刊〉(BMJ)。

治療剛開始六個月 風險最高

研究首席作者德國流行病學、統計學與資訊學研究院學者凱羅斯‧馬提尼斯表示,患者接受睪固酮治療後,在剛開始六個月,靜脈血栓風險快速上升,這樣的風險可延續九個月,之後風險就會逐漸下降。

醫界早發現,女性使用含雌激素避孕藥會增加血栓風險,過去研究認為,睪固酮療法也可能產生相似風險。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曾在2014年6月要求所有睪固酮產品要提醒民眾,這類產品可能增加靜脈栓塞風險。美國食藥署也提醒,睪固酮療法可能增加心臟病、人格改變、不孕等風險。

男性接受睪固酮治療 血栓風險上升六成三

在這項研究當中,研究團隊收集約19,000名英國靜脈栓塞患者的數據,與其他909,000名年齡相仿控制組相比,結果發現,與沒有接受睪固酮療法的人相比,男性接受睪固酮治療後的前六個月,血栓風險上升六成三。

美國心臟協會指出,靜脈栓塞風險因子包括肥胖、長時間靜止不動、年齡增長等,過去曾出現血栓的人,靜脈栓塞風險也比較高。

男性睪固酮低下 仍應積極就醫

研究作者表示,目前還不知道為什麼睪固酮會造成血栓問題,可能是身體有些酵素會分解血栓,而睪固酮會干擾這些酵素作用,特別是本身較容易產生靜脈栓塞的人,更容易受影響。因此民眾接受睪固酮療法前,一定要諮詢醫師,評估用藥利弊得失,以減少用藥風險。

由於男性睪固酮低下恐出現更年期症狀,而且男性睪固酮濃度和精神活力及三高息息相關,若睪固酮低下應積極就醫,依照醫師建議,適當補充睪固酮並監測健康狀況,以增進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