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男性疾病

一位58歲獨居男性,罹患慢性疾病及疑似患有憂鬱症,又因繳不出貸款而上吊自殺。根據高雄市衛生局統計103年自殺死亡案例中,男性占67.2%,女性占32.8%,年齡層以「45~64歲」為最多,占37.72%;自殺方式則以「吊死、勒死及窒息(懸縊)」最多,占29.9%;而自殺原因以家庭成員問題、憂鬱傾向及失業經濟因素較多,顯示男性承受家庭、工作與經濟的多重壓力,較不會主動釋放壓力與負面情緒,遭遇情緒困擾也較少尋求協助,而未能及時獲得周遭親友的關懷與支持,而造成憾事發生。

社交孤立增加自殺風險

自殺為多重因素造成的悲劇結果,傳統上男性比較不易表達內在困擾與情緒低落,研究顯示,社交孤立會增加自殺風險;相反的,良好的人際關係則可做為保護因子,因此,伸手接觸那些孤獨孤立者,提供支持與友誼,是一種挽救生命的行為,人人都可以成為生命的守護天使。

3步驟發揮守門人精神

高雄市衛生局呼籲大家珍愛生命,發揮守門人精神,只要3步驟「一問、二應、三轉介」,關心自己及周遭親友的情緒困擾,若發現自己或親朋好友有憂鬱傾向或是自殺企圖,應盡快至相關醫療機構求醫,評估身心的健康程度,適時紓壓,以免憾事發生。

今天是罕病日,根據中央健康保險署103年12月底止,政府公告罕見疾病種類共有204種,罕病病友不管在疾病診斷、生活自理、家庭照護等方面都面臨重重困境。

一名28歲陳姓男子,清晨被家人發現突然全身痙癴且意識不清,在急診室被診斷是癲癇發作。因為是第一次發生癲癇,醫師建議住院做詳細檢查,出院後又多次出入醫院,再度腦部核磁共振造影檢查結果也證實是左大腦有新發生的腦梗塞病灶。

粒線體疾病具遺傳性 屬罕見疾病多次出入醫院 罕病症無法根治 收治病例的臺中醫院罕見神經退化疾病照護中心蔡宗璋主任表示,另人起疑的是,陳先生是一個23歲年輕人不但年輕就初次罹患腦中風,更是接連發生右、左大腦梗塞,這些病症發生在年輕人極不尋常,最後證實患者腦梗塞病灶區域內的乳酸偵測值異常地高,符合粒線體疾病的表現,目前仍無根治方法,治療以控制血糖、控制癲癇發作及預防再度腦中風。

多次出入醫院 罕病症無法根治 蔡宗璋主任說明,粒線體是一種細胞內的構造,主司將體內的葡萄糖轉化為(ATP),是細胞運作時所必需的能量來源。 當粒線體產生疾病時,症狀將遍布全身,因此臨床病症呈多樣性而無固定的表現型。粒線體疾病原因分為遺傳型或是後天獲得型,其中遺傳型粒線體疾病是政府公告的罕見疾病之一,為母系遺傳。

蔡宗璋主任提醒民眾,在治療方面,雖然粒線體疾病目前仍無根治方法,治療以控制血糖、控制癲癇發作及預防再度腦中風。個人生活型態也會影響病症的表現,例如,睡眠不足、熬夜、過度耗用體能、飲食不定的生活型態都會讓疾病快速惡化。建議罹患此病的病友,必須了解此疾病的特殊表現,治療方面,更不能只仰賴藥物治療,更不要聽信不明偏方,以免加速疾病惡化。 至於,患者親朋好友基於關心病友,請勿隨意推薦藥品或保健食品以免花錢又傷身。

現代人已脫離不了3C產品,但卻造成許多人疑慮,究竟長期使用是否會影響健康呢,像是就有說法指出,手機可能會造成男性不孕,根據以色列最新研究就顯示出,手機重度使用者的精蟲數量和活動力都會呈現低下現象,不過多數學者還是認為並沒有直接的證據可以證明,因此也許可能手機真的會造成男性不孕,但卻不是主要原因。

手機電磁波 有效阻止失智病程

另外,2003年曾有瑞典的研究發現,類似手機的電磁波會傷害老鼠的腦細胞,加速失智症的發生,不過2010年,美國研究卻證實手機電磁波反而阻止實驗老鼠的失智症病程發展,也因此手機造成失智症的說法宣告打破。

長期使用手機 小心影響視力

不過長期使用手機,可能會使眼睛造成負擔,是否會因此演變成眼癌,根據德國醫師Andreas Strang發現,臨床上,眼色素層黑素瘤患者使用手機較控制組高,但目前仍未有更多實證支持,但雖不會引發眼癌,過度使用手機,的確會影響視力,且加速老化。

手機帶給人類究竟是新科技的方便性,還是造成健康的隱藏性殺手,也或許是一種科技恐懼症,但手機確實可以慢慢地讓在它周圍的組織溫度變高,會造成什麼危險,至今仍是個謎,不過無論如何,使用任何3C用品,最重要是懂得適量即可,必要時也應適時休息,才能避免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