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男性疾病

46歲楊姓男患者,因工作勞累只要一回到家就疲累不堪,一年多的時間都沒辦法好好展現雄風,身心俱疲讓他變成蒟蒻男。原本只在藥局買藥,但因為效果不彰,後才在妻子強迫下就醫,就醫後確認患者為勃起功能障礙,醫師評估後建議進行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

勃起功能障礙源於年紀、心理壓力

童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謝肇新表示,勃起功能障礙多發生在中年男性,造成原因可能源於年紀、器官衰退、心理壓力等。上述患者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患者同意後,每週1次在陰莖及陰莖根部進行低能量震波治療,每次療程時間約半小時左右,利用低能量震波刺激,達到促進血管新生,讓海綿體能夠恢復良好功能;患者進行12次療程後,已經能夠維持,讓妻子也非常的滿意。

低能量震波治療是一種低侵入性療法

謝肇新醫師表示,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是一種低侵入性的治療方式,最初臨床上用於治療骨科肌腱筋膜發炎疼痛、慢性傷口癒合不良,以及心臟缺血等疾病。以往多用口服藥物(磷酸二脂酶第五型抑制劑,俗稱藍色小藥丸)來增加海綿體血流,但沒辦法讓血管新生,所以需要有吃才有效,但真正的病源沒有根除;而低能量體外震波則能促使血管新生,在經過約12次療程後,勃起功能或勃起硬度都有明顯的成效。

謝肇新醫師呼籲,男性若出現勃起功能障礙時,可尋求積極治療,找出真正病因對症治療,不僅可重振雄風拾回自信,也可避免引發其他併發症,或疾病延誤治療而更嚴重。(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一位30多歲的男子,幾乎周周到夜店玩樂,長期喝酒且菸齡超過10年,不正常的作息導致正值壯年的他,某次性交陰莖痿軟不舉,自信心大受打擊,因此到院接受治療。收治病例的萬芳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溫玉清表示,經檢查後發現,患者因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勃起功能障礙。提醒民眾,勃起功能障礙可說是心血管問題的前兆,若有類似狀況,應就醫檢查病灶,以免延誤病情,影響健康。 溫玉清透露,男性的性功能障礙,年輕者通常是早洩,即陰莖進入陰道到射精時間不到1分鐘,無法自己控制射精時間;而正值壯年的的不舉患者,通常是心因性因素,如憂鬱、睡眠障礙或工作壓力等造成。本案例在排除心因性因素後,進一步檢查心血管功能才發現病因。 原來陰莖和心臟血管同屬小動脈,若勃起障礙的起因來自陰莖血管動脈硬化,代表心臟血管往往早就出現問題,因此,勃起功能障礙可視為心血管疾病的前兆。提醒男性,千萬不要認為年輕就是本錢,忽視不正常的生活作息對身體帶來的影響。 為提醒男性排尿與性功能障礙的重要性,萬芳醫院特別邀請泌尿科醫師群親自編寫健康管理小手冊,講述男性排尿功能和性功能障礙等常見問題,讓民眾可在家自我檢測,並根據嚴重程度到院接受治療。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許多男性為了面子問題,即使面臨職場挫折、經濟壓力,也不願意傾吐心事,反而壓抑情緒,卻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臨床上曾有一名50歲中年男性,覺得自己心情低潮、做什麼都不對,工作專注度也降低,進一步就醫,被診斷出罹患憂鬱症;所幸經由接受抗憂鬱劑治療,並合併「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來加強治療,患者症狀在調整藥物的幾週內,就獲得明顯改善及緩解,慢慢重拾對生活的熱情,工作效率也提高,連同事及家人也能夠發現他的轉變。

全世界有3億5千萬人為憂鬱症所苦 上百萬人因憂鬱症走向絕路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全世界有3億5千萬人為憂鬱症所苦,是世界總人口的5%,且數字一直不斷再攀升,其中更有超過1百萬人因為憂鬱症而走向絕路。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5年國內男性死於自殺有2426人,女性1249人,男性將近是女性的2倍,由此可見,男性憂鬱症若未得到應有的注意,愁上加愁,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男性愛硬撐 堅強的代價也可能是憂鬱?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黃偉烈說明,現代社會競爭壓力大,不論男女,常見到過度焦慮、憂鬱的情況;但相較之下,女性主動求醫的比例較高,看診人數在部分醫療場域為男性的2至3倍。可能因受到文化對男性形象的期許,男性患者往往傾向自行處理,病症拖了幾個月以上,甚至撐到不得已情形才來就診。而憂鬱症是因為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調,以生理學來說,同樣處境下,行為表現也有所不同,例如某些人會顯得退縮而遲緩,或表現出焦躁與衝動。

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輔助 調節腦中多巴胺與血清素平衡

對於憂鬱症的治療,黃偉烈主任表示,可以藉由藥物或心理治療,來緩解相關症狀。目前實證支持的藥物和心理療法都已有多種選擇。若使用第一線抗憂鬱劑治療,緩解反應欠佳時,則會和患者討論,以調整劑量、合併另一種抗憂鬱劑,或合併「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等方式來輔助治療。

家人親友陪伴 是治癒關鍵!

黃偉烈主任建議,若家人罹患憂鬱症,最重要的就是「傾聽、陪伴」,可常帶他們出門散心,助其紓緩壓力,如不想出門就陪伴在家,避免碎碎念,以免讓患者更感壓力,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醫師最後也強調,別因為自己的忽略或社會大眾錯誤的認知,而習慣性壓抑情緒,不敢面對低落情緒與疾病,而錯失了及早治療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