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男性疾病

五十三歲的關先生,是森林管理員,幾乎日日都在森林中健走,某日左下肢開始有發麻無力現象,剛開始以為是走太多路而不以為意,直到走樓梯整個人跌倒二三次,就醫診斷才發現,脊椎竟有兩處腫瘤。

黃國烽醫師表示,脊椎腫瘤的發生率是十萬分之四,而有百分之七十為良性。因為長得很慢,所以一開始用X光往往檢查不出來。一般人也常會以為是長骨刺而輕忽,透過核磁共振查看,黃國烽醫師發現關先生脊椎兩個腫瘤的其中一個,已嚴重壓迫到神經,到了非動手術不可的狀況。

醫師強調,一但感覺手臂、胸頸、腰背疼痛,或是無預警經常性的手腳麻木,走路不穩,就可能是脊椎腫瘤的警訊,應及早接受檢查與治療,防止遺憾發生。

19歲的沈同學,1年多前,出現走路不穩、手部莫名無力等症狀,就醫檢查竟發現,罹患罕見多發性神經纖維瘤,他的脊椎上長10多顆腫瘤,其中2顆甚至壓迫到頸椎神經,所幸及時開刀切除,才免於癱瘓的命運。

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國烽指出,該患者經由X光檢查發現,其脊椎有10多顆纖維瘤,有2顆壓迫到頸椎第2、3、4節,其中1顆長達3公分,幾乎已填滿脊髓腔,影響腦脊髓液分流循環;若不開刀恐會癱瘓或致命。

黃國烽以顯微鏡輔助頸椎腫瘤切除手術,歷經7個小時,終於成功摘除患者頸椎上的巨大神經纖維瘤。黃國烽強調,高位頸椎手術的風險很高,稍有不慎可能會有呼吸衰竭、四肢癱瘓、大小便失禁等併發症,嚴重甚至死亡。

黃國烽表示,多發性神經維纖瘤是一種自體顯性遺傳性疾病,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纖維瘤,無特定生長部位,包括腦部、胸椎、腰椎、脊椎都可能長出腫瘤,發生率僅4萬分之一,但只要不壓迫到神經,患者定期追蹤即可。

 

30歲的邱先生,體重110公斤,BMI值高達37,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狀。因無法配合醫囑配戴正壓呼吸輔助器,而選擇減重手術。台北慈濟醫院健康體位管理中心醫師張健輝為邱先生做各項評估,並討論治療方式後,選擇「胃袖狀切除術」為邱先生減重。

切除部分的胃 達減重效果

胃袖狀切除術是以腹腔微創手術,切除部分的胃,減少胃的容量,有效達到降低飢餓激素、減重效果,體重一般可減少到70~80%。但由於此手術是切割腸胃道,因此有胃潰瘍、嚴重胃食道逆流及橫膈疝氣者,不適合採用此減重手術。

BMI值35以上就屬病態肥胖

每個人的健康體重隨著年齡、性別、身高而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來界定健康體重標準。以我國成人來說,BMI值介於18.5~24為健康的體重範圍,倘若BMI過高,數值大於35以上,則屬於病態性肥胖。

十大死因有八項與肥胖有關

對於嚴重肥胖或病態性肥胖的人來說,心理上常缺乏自信心,因而減少許多社交及就業機會;健康上,除了造成體能衰退,甚至還可能導致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血脂異常、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痛風)、骨性關節炎、冠狀動脈心臟病、乳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等疾病,國人十大死因中,就有八項死因與肥胖有關,顯見維持健康體位的重要。

因肥胖威脅健康 須採積極治療

對於因肥胖已嚴重威脅身體健康者,醫師會建議採取較積極治療方式,如減重手術。一般減重手術有:胃繞道、胃袖狀切除術、胃束帶摺疊、胃折疊、胃束帶及胃內水球等。醫師會依據每個人狀況,給予治療方式建議。

切勿病急亂投醫 反而增加負擔

張健輝醫師提醒,坊間的減重、體位控制方式良莠不齊,有的人為求速效,病急亂投醫,誤服未經許可的藥物或是接受不明的手術,不僅體位無法得到改善,反而增加身體的負擔,不得不多加小心。

飲食與運動是維持體態的必要

即便透過醫療方式恢復健康體態,但後續自己無法控制飲食攝取,而又導致體位失衡的例子,也不勝枚舉。因此,為了擁有健康體態,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是維持體態的不二良方,倘若有控制體位的需要,也務必尋求正確管道,不要誤信偏方,定能找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