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男性疾病

28歲的董先生於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擔任藥師,去年12月中旬,在台中市立殯儀館出席長輩告別式,但過程中突然胸口灼熱,以為是胃食道逆流,想透過抽菸舒緩不適,最後演變成心絞痛,緊急送醫後,檢查發現是心肌梗塞,經由心導管手術治療,才挽回一命。

董先生的菸齡達10年,由於工作場所禁菸,因此一天的抽菸時間多半在上、下班前,習慣起床兩根菸,下班到睡覺之前,可以抽掉幾乎一包菸。收治這位董先生的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心臟科主任曹承榮表示,患者才28歲,卻有著82歲的血管,研判是抽菸造成嚴重血管硬化,導致心肌梗塞發生,接受心導管手術後已順利康復。

曹承榮主任指出,董先生的血管年齡猶如7、80歲,照理說28歲的血管應該彈性很好,但在進行氣球擴張術時,使用一般氣球,擴張壓力相當於12個大氣壓,卻無法將阻塞的血管撐開,改以高壓氣球,相當於20個大氣壓才成功。 曹承榮主任進一步表示,在進行心導管檢查時,發現他的心臟三條主動脈中,兩條有阻塞,因此透過局部麻醉,置入三個支架來改善問題。

由於患者沒有心臟病史、喝酒、高血壓和肥胖等狀況,研判致病的最大危險因子為抽菸。因為抽菸會影響血管舒張功能,也會讓身體分泌發炎的前驅物質,長期下來會擾亂血脂肪,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尼古丁則會增加心跳和血壓,使冠狀動脈收縮,可能引發心肌梗塞。 高血脂、抽菸、高血壓、高血糖、肥胖都是動脈硬化危險群,若存在危險因子或輕微硬化者,應該每3年追蹤檢查一次;中度硬化斑塊者宜2年檢查一次;血管狹窄逾五成者,每半年到1年就要追蹤一次。曹承榮並建議,要預防血管硬化,平時應適當運動和健康飲食。

 

醫美整形外科剡友賢醫師表示,許多人過了中年,新陳代謝變慢,加上飲食不正常、應酬多、運動少,形成腹部一大塊鮪魚肚、手臂蝴蝶袖…等,常常想減就是減不下來,最常見以節食挨餓減肥法,這方式常常瘦得快、復胖也快,如此反復就會變成所謂忽胖忽瘦、甚至復胖會更嚴重的溜溜球身材。

六塊肌變鮪魚肚 「微米粹脂術」助他找回身材與自信

一位任職科技業的32歲工程師前來向他求診,對於自己日益壯大的鮪魚肚非常不滿意,因為過去有健身習慣,腹部也練出傲人的六塊肌,婚後有了小孩加上工作十分忙碌,又有吃消夜的習慣,不知不覺中自己竟變成胖肚大叔,身形臃腫,穿衣服十分不雅觀,變得很沒自信,希望能藉由抽脂的方式去除多餘的脂肪。在剡友賢醫師的評估下,建議採用德國的「微米粹脂術」,其原理是使用十二段水力變化的扇形水柱沖刷出脂肪細胞,可較完整並不損害地抽出身體脂肪,也有不少人選擇將抽出的脂肪做回填再雕塑出立體的曲線,例如有人回填到臉頰、胸部、唇、腹肌…等等。這類型手術因為抽脂傷口較不明顯,大多第二天就能正常上班了,所以不少上班族以此種方式雕塑身體曲線。

任職科技業35歲工程師向剡友賢醫師諮詢

抽脂成功5大關鍵:找對醫師+術後保養+飲食+生活習慣+運動

剡友賢醫師也特別提醒,減肥不容易成功有3大因素:無法持之以恆、停滯期長、復胖機率高。案例抽脂後能有精實的好身材,很大的原因在於配合抽脂後的術後按摩、飲食控制與運動。抽脂並不等於減肥,而是需配合身體及組織的特性,做不同層次的脂肪移除。抽脂後仍然要配合適度的運動以維持身材。案例中的男子在接受「微米粹脂術」後,密切配合剡友賢醫師定期回診接受術後的按摩療程,並且也鞭策自己每天進行適度的健身運動,手術後第二個月身形已漸精實,第四個月明顯的腹肌線條浮現,改善了穿衣的線條,不知不覺變得更有魅力、更有自信。

越來越多人選擇以抽脂的方式來雕塑身材,但千萬不要認為抽脂後就可以放恣生活的規律,剡友賢醫師特別呼籲抽脂手術成功關鍵除了找對醫師,還要做好術後保養、正確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並且配合適度的運動,才可以事半功倍!

一名年長男性心絞痛患者正在醫院診間等看診,因為等待時間有點長,閒閒沒事,便拿起一顆舌下含片(硝酸甘油片NTG,一般稱為耐絞寧)服用,不料一吃,馬上昏倒,引起診間騷動,醫療人員趕緊將這名患者送急診,所幸經過治療、觀察,患者終於恢復意識。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佳濱表示,這位患者是他所收治,當時他詢問患者,沒事為什麼要吃舌下含片,患者說自己從來沒吃過舌下含片,想嘗嘗舌下含片的味道,沒想到一吃就昏倒。

亂吃舌下含片 易造成血壓驟降 林佳濱醫師解釋,舌下含片主要是幫助慢性心絞痛患者舒緩不適症狀,患者心血管雖然狹窄,但還沒有塞住,含舌下含片後,血管會放鬆、血壓會下降,進而減輕心絞痛不適症狀,但如果沒事亂吃舌下含片,血壓急速下降,患者很容易昏倒,對於年長者來說,非常危險。所以建議患者服用舌下含片時,一定要坐著,或躺臥在床上,旁邊也一定要有人陪同,以免發生昏倒意外,萬一發生可以及時了解情況、及時就醫。

林佳濱醫師強調,舌下含片可以放鬆血管、改善慢性心絞痛症狀,但如果血管完全塞住、產生急性心肌梗塞,使用舌下含片不但無法解決急性心肌梗塞問題,患者還可能因血壓下降而突然昏倒,這樣很容易受傷,狀況就更加棘手。

急慢性心血管問題治療大不同 別輕信網路吸血栓謠言 另外,最近網路有謠言指出,運用像吸塵器般技術,可以吸出心肌梗塞血塊。林佳濱醫師對此表示,治療急性心肌梗塞時,雖然會使用微導管吸出血管中的膽固醇斑塊,但效果並不像謠言所說那般神奇,微導管治療原理是運用負壓將血栓清除,患者清除血栓後,還是需要使用氣球擴張、置放支架,以免血管再度栓塞。

林佳濱醫師表示,微導管療法並非用來治療慢性缺血性心絞痛,這類患者常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主要是血管內膽固醇囤積造成血管壁增厚,當血管狹窄、血管供應減少,便會引起上述症狀。目前治療方式以氣球擴張、血管支架放置術為主,網路謠言、影片中的血管清除概念並不適合用來治療慢性心絞痛,民眾接受治療後,若有高血脂問題,還是要持續服用降血脂藥物、多注意飲食、生活習慣,才能減少血管膽固醇囤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