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男性疾病

歐洲一項研究發現,男性若接受睪固酮療法,可能增加嚴重血栓風險,在接受治療前六個月,風險最高。研究發現,男人接受男性荷爾蒙療法後,出現靜脈血栓風險上升63%,當靜脈產生靜脈血栓,便可能引起靜脈血管栓塞。美國心臟協會指出,這些血栓可能造成心臟病、中風、器官受損,嚴重甚至導致死亡。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線上版〈英國醫學期刊〉(BMJ)。

治療剛開始六個月 風險最高

研究首席作者德國流行病學、統計學與資訊學研究院學者凱羅斯‧馬提尼斯表示,患者接受睪固酮治療後,在剛開始六個月,靜脈血栓風險快速上升,這樣的風險可延續九個月,之後風險就會逐漸下降。

醫界早發現,女性使用含雌激素避孕藥會增加血栓風險,過去研究認為,睪固酮療法也可能產生相似風險。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曾在2014年6月要求所有睪固酮產品要提醒民眾,這類產品可能增加靜脈栓塞風險。美國食藥署也提醒,睪固酮療法可能增加心臟病、人格改變、不孕等風險。

男性接受睪固酮治療 血栓風險上升六成三

在這項研究當中,研究團隊收集約19,000名英國靜脈栓塞患者的數據,與其他909,000名年齡相仿控制組相比,結果發現,與沒有接受睪固酮療法的人相比,男性接受睪固酮治療後的前六個月,血栓風險上升六成三。

美國心臟協會指出,靜脈栓塞風險因子包括肥胖、長時間靜止不動、年齡增長等,過去曾出現血栓的人,靜脈栓塞風險也比較高。

男性睪固酮低下 仍應積極就醫

研究作者表示,目前還不知道為什麼睪固酮會造成血栓問題,可能是身體有些酵素會分解血栓,而睪固酮會干擾這些酵素作用,特別是本身較容易產生靜脈栓塞的人,更容易受影響。因此民眾接受睪固酮療法前,一定要諮詢醫師,評估用藥利弊得失,以減少用藥風險。

由於男性睪固酮低下恐出現更年期症狀,而且男性睪固酮濃度和精神活力及三高息息相關,若睪固酮低下應積極就醫,依照醫師建議,適當補充睪固酮並監測健康狀況,以增進身體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2014/12/18
一名三十多歲男子,一天拉肚子高達四、五次,而且每次都是帶油的糞便,因嚴重影響生活作息,前往家醫科就醫後,也不見腹瀉情形有明顯改善,遂轉至腸胃專科檢查,才發現已罹患胰臟癌第四期。 收治病例的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分院腸胃肝膽科白明忠醫師表示,許多疾病在初期的表徵都與輕症相似,容易被病人忽略,而錯過最好的治療時機。男子一開始解油便(脂肪瀉)時,誤以為只是腸胃不適拉肚子,後來前往家醫科就醫後轉至腸胃專科,做了內視鏡、大腸鏡與超音波等檢查後,才確定男子罹患的是胰臟癌第四期。因病患平常無飲酒或不良習慣,無慢性疾病,所以降低了警覺心,延誤就醫。 胰臟癌是腸胃道常見的癌症之一,由於胰臟癌初期沒有特別明顯的徵狀或不舒服,直到腫瘤大到一定的程度,才會出現腹絞痛,甚至背痛等非單一性的症狀。胰臟癌的症狀或不適,會依發生的位置而有不同,所以病患才會以為只是單純拉肚子。 白明忠醫師叮嚀,長期的慢性腹瀉是指二到四周內,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因腹瀉的病因有可能是來自於肝、膽、胰臟或其他全身性的疾病,故一定要前往腸胃專科就診,建議要做糞便、大腸鏡、內視鏡、超音波等檢查,再針對不同疾病做治療,及早發現能夠及早治療。

一名男子到海溝釣魚,當場被魚輕輕刺傷手及腳趾,沒想到回家不到一天的時間,開始高燒不停、四肢無力,左上肩也不明原因腫的像「麵龜」一樣大,家人嚇得趕緊送往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才檢查出海洋弧菌感染,緊急開刀治療後,即時挽回一命。

病危通知都發出 緊急手術救一命

這位54的孫姓男子,因平時喜歡到鄰近海溝釣魚,當天好不容易等到魚上勾了,一不小心沒抓好,魚就掉到地上刺傷腳趾及手指,原以為只是小傷口,回家後開始發燒,背部也出現不明紅腫,當時誤認為是被蚊子叮咬,直到四肢開始無力,家人覺得不對勁,趕緊叫救護車送到大林慈濟醫院,檢查後才證實是海洋弧菌感染所引起。

經由黃介琦醫師緊急手術治療,加上住院過程中病人情況一度危急,病危通知書也已通知家屬,最後,在醫療團隊細心照顧下,終於恢復了健康。孫先生看到自己肩上縫合的愛心笑了,他說:「永遠都不會忘記醫生的救命恩情,以後再也不敢釣魚了。」

慢性肝炎併肝癌 全身發炎陷昏迷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暨整形外科主任黃介琦說,病人本身患有慢性肝炎併肝癌,免疫力低下,送到醫院時細菌已由手指及腳趾感染到肩膀、下肢,增加手術的困難度,加上驗血有發炎反應,且持續疼痛、紅腫、發燒,診斷是壞死性筋膜炎,於是先使用筋膜切開術,清除壞死組織,並給予抗生素治療;傷口與血液培養均為海洋弧菌,住院過程經歷了敗血症休克,急性腎衰竭與呼吸衰竭,情況持續惡化,原本紅腫的左背部,開始產生出血性血泡,病人陷入昏迷。

海洋弧菌很危險 免疫力低要小心

黃介琦提醒,並非每個人接觸到海洋弧菌就會受感染,通常是免疫力較差的族群,如肝硬化、慢性肝炎、糖尿病等,比較容易在接觸後發病,病情的進展會相當快速,往往在數小時至一、兩天內,就會造成嚴重的壞死性筋膜炎與敗血症,甚至併發多重器官衰竭,死亡率可能高達五成。建議平時最好勿生食海鮮類,料理時也最好戴上手套,以防傷口感染或刺傷,若不小心被魚刺刺到了,出現紅腫熱痛、發燒等發炎症狀,必須儘速就醫,請醫師診斷,才能掌握治療先機,降低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