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男性疾病

一名45歲的陳姓男患者兩年來出現漸進式雙下肢感覺麻痺,走路開始不穩,最近兩周連大小便功能都受到影響,就診後發現患者下肢肌力只剩下3分(正常人應是5分),確診是因為後縱韌帶骨化,脊髓受到壓迫導致;進行頸椎後位椎板切除減壓手術及鈦金屬釘內固定手術,從頸後將壓迫脊髓神經的骨化椎板移除,打入6支鈦釘固定頸椎,手術順利復原良好,術後下肢即有明顯感覺功能改善,住院一周返家休養,目前已可行走。 脊柱由韌帶固定 前後各一 神經外科醫師金若屏指出,脊柱是由一節一節的脊椎連結而成,脊椎與脊椎之間有椎間盤及關節相互連接,為增加脊柱的穩定性,脊柱椎體前後各有一條很長的韌帶,將每節脊椎加強固定,這兩條韌帶稱為前縱韌帶及後縱韌帶。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是頸椎的後縱韌帶發生骨化,從而壓迫脊髓和神經根,造成肢體感覺和運動障礙,骨化出現的原因仍不明,大多可能與先天基因有關,常在40~60歲左右發病,並以亞洲男性居多。 骨化原因不明 40-60歲發病 金若屏醫師表示,因為後縱韌帶在椎體後側,所以需先切除椎體才能到達後縱韌帶進而切除骨化部份。因為此患者頸椎壓迫的節段過長,因此採用頸椎後位椎板切除減壓手術,並需特別考量脊椎術後之穩定性。 頸部疼痛伴隨行動不便 宜盡早檢查 金若屏醫師呼籲,雖然目前後縱韌帶骨化症的成因不明,大多數患者發病時無明顯誘因,病程緩慢,近1/5的患者會因外傷、行走時跌倒等突然發病,嚴重時可能四肢癱瘓、大小便失禁。若民眾感覺頸部疼痛或不適,且伴隨出現四肢感覺、運動功能不適或障礙時,就應到醫院進行檢查,以利即早發現,即早治療。

1名約30歲男性,長期有便祕困擾,某次就醫後,竟被診斷出是腸道表皮細胞罹患黑色素癌;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醫師劉俊煌指出,包括手掌、腳底等皮膚表面,就連眼花,臨床上也曾診斷出患者是因罹患眼球黑色素癌導致。

黑色素癌初期不明顯 易錯過治療期

人體可分化黑色素細胞的部位,就可能會發生黑色素癌機率,尤其因初期症狀較不明顯,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導致錯失黃金治療期;劉俊煌說,在台灣,每年新增約250位的惡性黑色素癌患者,一旦發生轉移,就僅能接受化療,平均存活期約6至9個月,5年存活率低於1%。

黑色素癌病程變化快 可採免疫療法抵制

黑色素癌屬於惡性度高且病程變化快,儘管近年來有標靶治療,平均存活期也只有12至13個月;劉俊煌說,目前衛福部核准的免疫療法的抗癌新藥,可用來治療無法切除或已經轉移的晚期黑色素癌,另外,也有免疫療法,幫助喚醒身體內的防禦機能,也就是人體免疫T細胞來抵抗癌細胞。

使用這種新藥治療,副作用包括皮膚搔癢、紅疹、疲倦等,但比起傳統療法已改善許多症狀,不過缺點仍需患者自費;劉俊煌提醒,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就應提高警覺,就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就能及早接受治療,以免留下遺憾。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2014/12/18
一名三十多歲男子,一天拉肚子高達四、五次,而且每次都是帶油的糞便,因嚴重影響生活作息,前往家醫科就醫後,也不見腹瀉情形有明顯改善,遂轉至腸胃專科檢查,才發現已罹患胰臟癌第四期。 收治病例的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分院腸胃肝膽科白明忠醫師表示,許多疾病在初期的表徵都與輕症相似,容易被病人忽略,而錯過最好的治療時機。男子一開始解油便(脂肪瀉)時,誤以為只是腸胃不適拉肚子,後來前往家醫科就醫後轉至腸胃專科,做了內視鏡、大腸鏡與超音波等檢查後,才確定男子罹患的是胰臟癌第四期。因病患平常無飲酒或不良習慣,無慢性疾病,所以降低了警覺心,延誤就醫。 胰臟癌是腸胃道常見的癌症之一,由於胰臟癌初期沒有特別明顯的徵狀或不舒服,直到腫瘤大到一定的程度,才會出現腹絞痛,甚至背痛等非單一性的症狀。胰臟癌的症狀或不適,會依發生的位置而有不同,所以病患才會以為只是單純拉肚子。 白明忠醫師叮嚀,長期的慢性腹瀉是指二到四周內,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因腹瀉的病因有可能是來自於肝、膽、胰臟或其他全身性的疾病,故一定要前往腸胃專科就診,建議要做糞便、大腸鏡、內視鏡、超音波等檢查,再針對不同疾病做治療,及早發現能夠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