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健康資訊庫

fe-misc-991201a01.jpg當 我 們 有 意 或 無 意 發 現 頸 部 腫 塊 時 , 心 裡 一 定 會 十 分 緊 急 疑 慮 , 究 竟 這 是 什 麼 東 西 呢 ? 該 找 那 一 科 的 醫 生 看 呢 ? 頸 部 腫 塊 , 就 是 在 我 們 身 體 頭 頸 部 長 出 任 何 原 來 不 存 在 的 腫 塊 , 我 們 可 能 無 意 中 摸 到 或 腫 塊 長 得 很 大 , 別 人 也 能 清 楚 的 看 見 而 後 提 醒 自 己 。

頸 部 腫 塊 究 竟 代 表 什 麼 呢 , 大 致 上 可 分 為 發 炎 性 腫 脹 、 先 天 性 囊 腫 、 良 性 腫 瘤 及 惡 性 腫 瘤 四 大 類 , 前 三 種 屬 良 性 病 變 , 而 後 一 種 則 為 惡 性 病 變 。 根 據 文 獻 統 計 , 頸 部 腫 塊 大 約 有 80% 是 屬 於 惡 性 腫 瘤 。 惡 性 腫 瘤 中 , 又 有 80% 是 由 身 體 其 他 部 位 轉 移 而 來 的 轉 移 癌 , 尤 其 是 以 頭 頸 部 耳 鼻 喉 科 範 疇 轉 移 來 最 多 , 又 佔 約 80% 。 這 就 是 有 名 的 「 三 八 定 則 」 , 即 三 個 80 % 。

由 以 上 的 統 計 發 現 , 頸 部 腫 塊 確 實 有 相 當 大 的 可 能 是 屬 於 惡 性 腫 瘤 , 尤 其 是 耳 鼻 喉 科 區 域 的 惡 性 腫 瘤 , 像 鼻 竇 癌 , 鼻 咽 癌 , 口 腔 癌 , 舌 癌 , 喉 癌 , 下 咽 腔 癌 , 唾 液 腺 癌 等 等 都 能 轉 移 到 頸 部 淋 巴 組 織 去 的 , 這 也 就 難 怪 大 部 分 人 在 發 覺 有 頸 部 腫 塊 以 後 會 寢 食 難 安 了 。

既 然 頸 部 腫 塊 和 耳 鼻 喉 科 關 係 密 切 , 發 現 頸 部 腫 塊 找 耳 鼻 喉 科 醫 師 是 無 庸 置 疑 的 , 耳 鼻 喉 科 醫 師 可 以 用 一 些 小 鏡 子 , 加 上 代 表 耳 鼻 喉 科 醫 師 的 頭 鏡 , 在 門 診 就 可 以 看 到 其 他 科 醫 生 看 不 到 的 鼻 腔 、 鼻 咽 腔 、 喉 嚨 、 下 咽 腔 等 部 位 , 這 些 都 是 容 易 長 癌 症 而 轉 移 到 頸 部 的 地 方 。

一名2歲多周小妹妹,出生後就被發現有開放性動脈導管,經兩年持續追蹤,雖無立即危險,但仍有導致持續肺動脈高血壓及心臟衰竭的風險,因此在醫師建議下採以兒童心導管術介入治療,經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先天性心臟病心導管介入醫療團隊執行,約一小時內順利完成動脈導管封堵治療,術後患者恢復良好。

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初期症狀不明顯 出現這些症狀快就醫

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因此若孩童出現心跳快、呼吸喘費力、餵食困難易疲倦、易盜汗等症狀時,甚至兒科醫師聽診發現有心雜音時,就應盡快接受進一步確診。土城醫院兒童心臟內科莊奇錫醫師指出,治療上,目前採以兒童心導管術介入治療為主要方法之一,包括房中膈缺損、心室中膈缺損、開放性動脈導管、肺動脈狹窄等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也都能藉由此治療方式達到治療目的。

胎兒呼吸急促且活動力差 恐是開放性動脈導管惹禍

開放性動脈導管是兒童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發生率約1/2000,佔所有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的5至10%。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臟內科鍾宏濤主任暨土城醫院主治醫師表示,動脈導管是一條胎兒期介於降主動脈和肺動脈間的血管,若出生2至4週後仍未關閉,也就是開放性動脈導管,胎兒會出現呼吸急促、餵食困難、活動力不佳等症狀,嚴重甚至持續肺動脈高血壓及心臟衰竭。

兒童心導管術介入治療 傷口小術後恢復快

兒童心導管術介入治療則是藉由心導管機,在X光透視下,利用導管來治療異常的心臟結構,比起傳統外科開心手術,不僅傷口小,也不需插管及全身麻醉,相對併發症少,術後恢復快。土城醫院兒童內科部陳力振主任強調,若孩童有心臟疾患,除了積極接受診斷、門診追蹤,也可藉由心導管術介入治療,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隨著我們對大腦的理解日益精進,非侵入性腦刺激術逐漸受到重視,與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合為精神醫學在治療上的三大支柱。而目前在非侵入性腦刺激術中,「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的相關研究最多、應用也最為廣泛,目前已被衛生福利部核可作為難治型憂鬱症的第一線治療。

經顱磁刺激如無針針灸 用磁波刺激大腦皮質穴位

什麼是經顱磁刺激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鄭勝允解釋,可以把經顱磁刺激想像成是無針的針灸,運用磁波來刺激特定大腦皮質穴位,進而傳遞能量以達到活化腦細胞的功效。

從憂鬱症患者的腦部正子攝影中可以發現,左邊的背外側前額葉(DLPFC)細胞活性不佳,與記性變差、無法專心、反應遲鈍、心情低落、負面思考等認知與情緒症狀有關;此時,精神科醫師可針對該區域施以經顱磁刺激治療,每天約40分鐘,一週進行五天,兩到四週之後約有七成的患者可以改善上述的這些症狀。

非侵入性腦刺激術副作用少 但4族群不適用

目前比較會建議對藥物治療反應不理想或是不希望服藥的個案接受經顱磁刺激治療。但經顱磁刺激安全嗎?鄭勝允主治醫師指出,經顱磁刺激的一大特點就是副作用極少,絕大多數接受治療的患者僅會有輕微頭皮發麻的感覺,而且隨著治療的進展,這種感覺會越來越不明顯。

此外,過程中也不需麻醉,每次治療結束後也不會有等待恢復期,可立即恢復原本的日常生活;但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因為磁場會與金屬製品產生交互作用,所以不建議有腦內金屬植入物、電子耳、心臟節律器等金屬產品的患者接受經顱磁刺激治療。

經顱磁刺激運用廣 有望成傳統治療不佳者新希望

經顱磁刺激還可以應用在哪些精神醫學領域呢?鄭勝允主治醫師舉例,像是失智症、強迫症、恐慌症、飲食疾患或是成癮疾患,目前都已進入到研究階段,且初步的研究結果都以正向居多。期待未來可以透過經顱磁刺激這類新的技術,造福許多傳統治療效果不甚理想的患者,還給患者一個清晰明亮的大腦。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