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健康資訊庫

今年八十二歲的彭木田,身材精瘦的他一直都有運動習慣,某日在健走時,突然感覺胸悶呼吸急促,且持續了快一個小時,馬上到心臟內科診所求診,經由檢查發現不只心血管阻塞,而且鈣化的很嚴重,但因心導管放置支架治療的效果有限,與心臟外科討論後,建議進行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才救了他一條命。

傳統開心手術 恢復時間長、疼痛感重

花蓮慈院外科部主任張睿智表示表示,傳統開心手術需要進行開胸,因為骨骼、肌肉的傷口,病人術後疼痛感較重,恢復時間也比較長,急性恢復期平均需要十到十四天,慢性恢復期至骨頭癒合完全,至少需要三到六個月,而且在恢復期間有不適合提重物等注意事項。

微創手術開心不需開胸 術後傷口小、恢復時間短

微創開心可以在不需要開胸的情況下進行手術,賴鴻緒教授補充,尤其是利用達文西機器手臂進行輔助的微創手術,手術只有數個不到兩公分的傷口,出血量少、恢復時間短,對於年紀大的長者,以及因為其他疾病導致身體狀況很難承受開心手術治療的病人來說,可以大幅減少手術可能帶來的風險。

心血關疾病與胖無關 這些因素也是危險因子

張睿智主任提醒,大多數的疾病都有徵兆,如果有不明原因的胸悶、胸部劇烈疼痛,就應該快點找醫師檢查,而且很多人對心血管疾病都有個誤解,以為只有體型較胖的人才會有,但是疾病不能光看體重、外型,有時候因為體質因素或者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造成內臟脂肪的增加,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花蓮慈院 為東部心臟治療寫新里程碑!

花蓮慈院在2015年為東部地區引進微創開心手術,降低許多手術上的風險,讓以往可能因為年紀或身體狀況很難接受手術治療的病人,有了更適合的選擇。

日前舉辦「心臟微創開心一百例成果發表會。」由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林俊龍、花蓮慈院副院長陳培榕、外科醫學發展中心主任賴鴻緒、外科部主任張睿智與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趙盛豐,以及第一百例接受微創開心手術的彭木田與第一例接受達文西心臟瓣膜修補手術的張堅埭共同見證。

一名65歲女性,4個月前因中風導致左側肢體無力,持續復健治療時發現左側手部及肩膀疼痛不適,且末梢腫脹膚色改變無法活動。回診時醫師表示可能是好發於中風病患患側的肩手症候群,給予短暫抗發炎藥物及類固醇治療,並提供物理治療1星期後病狀改善。停止藥物治療,但持續進行物理治療,避免復發。

肩手症候群發生機轉和病程不明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專科護理師黃薏謙說明,肩手症候群又稱為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CRPS),是一種發生機轉和病程不明的疼痛症候群。臨床表現包括慢性疼痛、灼熱感、痛覺過敏、伴隨感覺、運動、自主神經等障礙。雙側皮膚溫度會呈現差異,患側肢體腫脹、皮膚變薄且發亮。臨床需要和蜂窩性組織炎、皮膚感染或深層靜脈栓塞等作區別,也可以利用核醫攝影幫助診斷。

保守療法可以物理治療等方法 緩解症狀

複雜性局部疼痛的保守療法,症狀出現早期以物理、職能治療,輔以藥物治療為主。施行保守療法目的,除了改善病人症狀,提升生活品質,最重要的是介入的時間點,越早介入,越能緩解症狀。

物理及職能治療包括藉由輕輕摩擦或按摩患肢,達到減敏效果;抬高、按摩及壓迫患肢,減少水腫,必要時加上副木輔助;為了預防關節攣縮,被動關節運動也必須視情況及早施行;另外,一些物理治療可以有效減少疼痛。

針灸亦可達到止痛效果

黃薏謙專科護理師表示,除此之外,亦可對病人施行針灸,達到止痛效果。當保守療法無法緩解症狀時,則考慮採取介入性療法來處理,一般需要轉介到醫學中心接受神經阻斷治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對付複雜性局部疼痛的最好方式,愈早介入治療,越能避免惡性循環,呼籲民眾及早至醫院求治以及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一般在醫院接受健康檢查時,大多都有「血脂肪」抽血檢查,常看到「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4項指標出現紅字,讓人看得霧煞煞!烏日林新醫院家庭醫學科古育瑄醫師表示,常遇到民眾拿著健檢報告詢問,分不清楚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其實只要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或低密度脂蛋白超過正常值,就代表您患有三高中的「高血脂」。

認識血脂肪的4大指標

古育瑄醫師說明,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頭號警訊,通常不會有不舒服徵狀。如果血液中膽固醇濃度過高,容易堆積在動脈血管壁內層,造成硬化或血管阻塞。當發生感染、天氣溫度下降、情緒高漲時,恐怕會引發中風、心肌梗塞或猝死等緊急重病,危害生命。認識與控制膽固醇相當重要!血脂肪4大指標,包括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

1、總膽固醇/血液中的總膽固醇含量。

2、三酸甘油酯/為中性脂肪,提供人體熱量。

3、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為血管清道夫,將血管管壁上沉積的壞膽固醇,運送至肝臟清除代謝,維持血管健康。

4、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是引起血管管壁變窄、硬化阻塞的危險因子。

讀懂您的血脂紅綠燈

總膽固醇(TC)正常值應小於 200 mg/dL,200~239 mg/dL 為警戒值,240 mg/dL 以上為危險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正常值應小於 130 mg/dL,130~159 mg/dL 為警戒值,160 mg/dL 以上為危險值;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男性正常值應大於 40 mg/dL、女性 50 mg/dL,若男性小於 40 mg/dL 、女性小於 50mg/dL 即為警戒值,甚至危險值;三酸甘油酯(TG)正常值應小於 150 mg/dL,150~199 mg/dL 為警戒值,200 mg/dL 以上為危險值。

怎麼吃提升好膽固醇? 醫師解答3迷思

對於膽固醇、高血脂,民眾常有諸多疑問,像是不明白好膽固醇、壞膽固醇的實際影響,或只想以飲食、健康食品調理而不用藥,還有該怎麼提升自身好膽固醇值?古育瑄醫師針對最常見的3個迷思進行解答。

迷思1/好膽固醇(HDL)、壞膽固醇(LDL),差在哪邊?

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可將血管中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而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則將肝臟製造的膽固醇帶回血管。當血管中囤積過多壞膽固醇,會開始引起血管管壁狹窄硬化,進而產生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肌梗塞等。建議要盡量提升好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在血液中的濃度。

迷思2/高血脂一定要吃降血脂藥嗎?可否只靠飲食、健康食品降膽固醇?

發現高血脂的時候,可以檢視自己的飲食和運動習慣、減少油脂攝取量。食物烹調宜選用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煮、滷等方式,少吃油炸、油煎的食物。少用高湯、滷汁、肥肉、豬皮、雞皮、鴨皮等。少用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豬油、牛油、奶油等。少吃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糕餅、西點、速食食品等。除了飲食控制,也建議戒酒、戒菸、規律運動以及正常的生活型態。

迷思3好膽固醇太少了,該怎麼調整?

影響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因素分成 3 個層面:基因遺傳、運動、攝取優質油脂。無法改變天生基因,但可以適量運動,搭配好的飲食習慣來補充 ω−3 脂肪酸。例如家用油品方面,可選用魚油、海藻油、雞蛋黃油、魷魚油、磷蝦油、沙棘果油、亞麻籽油、車前葉藍薊油、南美印加果油、大麻籽油等含較多的 ω−3 脂肪酸。

每周 2 ~ 3 次適量攝取魚類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如秋刀魚、鮭魚、鯖魚、鮪魚等。另外堅果內含豐富的天然油脂,不僅有助提升好膽固醇,保護血管健康,內含的膳食纖維亦可增加飽足感及促進排便。只是食用堅果時要注意是否有發霉情形,避免攝入黃麴毒素,造成中毒或致癌的可能性。並且盡量挑選無調味堅果,以免攝取更多熱量和鹽分。

古育瑄醫師表示,民眾在面對膽固醇超標該如何控制的問題,建議可直接向醫師詢問,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狀況給予用藥建議與飲食指南,遠離高血脂對健康的威脅,才能夠健康保平安!(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