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健康資訊庫

身高不能重來!如果發現孩子身高成長較其他同齡小孩遲緩時,最好能就醫檢查,如果確認為病理原因,應積極接受診治。

開業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黃正宏院長表示,他個人的臨床經驗中有一名11歲男童,爸媽身高都不高,發現孩子長高速度比同年齡的小孩緩慢,進而帶他就醫檢查,結果發現他的骨齡超前且有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的問題,醫師建議在骨齡還沒密合前,趕緊接受治療,經過積極治療3年後,終究達到正常的理想身高。

影響身高因素多 可區分為先天與後天

雖然身高有7至8成是來自遺傳;不過,黃正宏院長指出,除了先天基因遺傳之外,後天的營養、運動、情緒壓力及性早熟等都可能影響身高,而且兒童生長遲緩要確認是否有疾病導致,例如氣喘、先天性心臟病、糖尿病、生長激素缺乏、染色體異常、或是其他因素等,都可能會影響孩子長高發育。而且想要長高,從小到大每個生長階段都要注意,尤其是青春期生長速度最快。

生長激素缺乏、小胖威利、透納氏症 可利用生長激素治療

黃正宏院長進一步指出,當孩子的生長曲線百分位在3%以下時,就應該要檢查是否有問題,並可依據父母身高及孩子骨齡來預估未來身高,如果身高太矮且長高的速度太慢(通常小學生1年要長4公分),可能需抽血檢查,也應查明原因。至於目前針對孩童生長激素分泌不足而導致生長遲緩,可用生長激素治療之外,對於小胖威利以及透納氏症,也可以用健保生長激素治療。

長高三要素 營養+運動+睡眠

想要使孩子長高有三大要素。黃正宏院長提醒,營養最重要,要有好的蛋白質,例如牛奶、豆漿、雞蛋與肉等,避免高油脂食物與喝含糖飲料,少吃動物皮及內臟,而且來歷不明的中藥補品也可能會引起性早熟現象,另外塑化劑也會造成性早熟且干擾生長;其次則是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以跳躍與伸展最好,例如跳繩、打球、游泳;第三則是睡眠,10點以前要睡覺,因為生長激素分泌在晚上10點後與早上5、6點是高峰期,在晚上熟睡期分泌最多,最好是要睡足8小時,不要晚睡。

血糖機數值不夠精準,可能會讓患者陷入危機,日前門診有一名糖尿病患出現低血糖症狀,拿起血糖機一測,數值為70mg/dl,以為吃顆糖果就沒事,殊不知症狀越來越嚴重,突然昏迷送醫才發現正確血糖值僅有50mg/dl。醫師提醒,血糖機失準恐誤判數據,造成患者血糖過低或過高之風險。

血糖忽高忽低 恐有致命危險

謝安慈醫師, 雙和醫院新陳代謝科表示,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要得到良好控制,做好血糖監測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有了精準的數據,才能在藥物用量、飲食上做完善的調整,避免血糖高低起伏而造成高血壓高滲透壓昏迷、酮酸中毒等風險。

SMART聰明檢測法 監測血糖控制飲食

目前醫界正推廣SMART聰明檢測,無須天天扎針,透過同一餐餐前及餐後的血糖數據變化,來制定適合患者的個人化治療,根據此數據便能讓患者了解剛剛吃的食物對不對,食物的攝取量是否正確。開業家醫科陳宏麟醫師指出,過去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固定同一個時間監測血糖,長期看來血糖都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卻忽略了飲食可能造成的血糖改變,使用SMART聰明檢測法後,便可得知餐前餐後血糖數據的變化,依此作為調整飲食的原則。

精準醫療時代 數據正確更重要

許惠恒醫師,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也提醒民眾,精準醫療已經是全球趨勢,針對個人不同的生活習慣、基因來提供個別診斷以及治療對策,因此治療團隊對於數值正確度的要求越來越嚴謹。糖尿病並非絕症,配合醫療團隊的治療,糖尿病是可以被控制的。

民眾選購血糖機要多注意

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統計,在1992-2009年間,有100個致死案件與自我血糖監測數值準確度有關,在2004-2008年之間,更產生了12672個嚴重危害健康的案例,其原因就是自我血糖監控數值不正確,對此美國FDA於今年五月底嚴格執行新版ISO品質認證,將無法達到標準的血糖機下架,目前台灣尚無相關法令規定,但許惠恒醫師還是提醒民眾,選購符合最新2013版國際ISO 15197規範的血糖機較有保障。

 

「婦癌」,常見有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與卵巢癌,威脅全球女性健康;其中,卵巢癌又屬棘手狀況,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已是中晚期,治療不易。對此,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郭靜諭提醒,除了定期檢查及早發現疾病外,日常習慣更是至關重點,才能強健身體、守護健康。

卵巢癌早期症狀難覺 務必定期檢查留意變化

卵巢癌因為早期腫瘤範圍僅在卵巢,初期症狀難覺,素有沈默殺手之稱,往往是感受到腸胃不適至胃腸科、消化科別檢查,經由轉診才確診,已是晚期狀況,癒後不佳。因此郭靜諭提醒,女性若是覺察自己有腸胃痛、腹瀉、腹部腫脹等,也要留意至婦科就診,避免拖延診治;另外也要注意平時定期進行抹片、超音波檢查,隨時注意身體變化並及早發現疾病。

飲食調理重要 維持平和體質促進正常運作

除了以檢查方式進行防治,女性的日常健康照護更是重要,郭靜諭提醒,強健的身體是抵抗疾病的核心,特別因為女性有生理週期並有懷孕可能,更需要將體質調理好;平時就應透過「飲食」進行基本照護,包含避開寒性飲食,如生食、生菜、瓜果類等,也留意烹調方式,不可過度油炸、調味,以均衡飲食為重點,培養自我體質在平和狀態,勿過燥、過寒,更可以促進氣血運作,讓身體保持元氣。

規律作息適時紓壓 進行身體全面照護

另外,由於社會發展與過去不同,現代人人常處於高壓狀態,也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務必要讓自己適時紓壓,並維持規律作息,協助自己身體各方面代謝及正常機能,維持健康狀態。郭靜諭呼籲,若是身體有任何的生理變化都須留意,勿強忍忽略,才可以及時因應疾病,掌握身體變化、進行全面照護。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