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健康資訊庫

每個人都有打針抽血的經驗,醫檢師都會告誡用力壓緊傷口,可以避免瘀青不適,不過有些人反而會去揉傷口,其實反而有時會增加瘀青風險。究竟打完針後該揉一揉傷口嗎?食藥署強調,並非所有的針劑打完都需要揉,有些針劑打完不適合揉,如果揉了,反而會有反效果,呼籲打針時,可詢問護理師或專業醫事人員後續的處理方式,並且注射藥品後,最好在原處休息30分鐘後再離開。

有些針劑打完不適合揉 小心反效果

針對謠傳「打完針後,一定要揉一揉,隔天傷口才不會瘀青?」食藥署表示,並非所有的針打完都需要揉,有些針劑打完不適合揉,如果揉了,反而會有反效果。一般而言,打針後需不需要揉,依注射的藥品種類或注射方式而定。

食藥署提到,通常打胰島素(皮下注射),或打血管針(靜脈注射),如打點滴、抽血及一些小量的藥物注射等,這類的針劑打完後,不需揉,只需輕壓傷口,直到不再出血即可,如果揉的話,可能會使血管遭到拉扯,而導致皮下出血或瘀青。

打針劑時 詢問醫事人員後續處理

至於部分肌肉注射的藥品,食藥署建議輕揉注射部位,以加速藥品的吸收或使藥品快速產生藥效。而部分疫苗,雖然也是肌肉注射,但因疫苗是在注射後,讓藥品緩慢被身體吸收,慢慢誘導身體產生抗體。因此,打完疫苗後,不建議搓揉注射部位,若注射藥品24小時後有產生局部硬塊,可透過熱敷的方式改善。

食藥署提醒,目前注射的藥品種類繁多,建議民眾打針時,可詢問護理師或專業醫事人員後續的處理方式,並且注射藥品後,最好在原處休息30分鐘,如無任何不適或過敏反應後再離開。

參考資料:

1聽說打完針後,一定要揉一揉,隔天傷口才不會瘀青?

你的孩子有弱視嗎?在美國,每一百名就有2到3位的兒童會受到弱視的影響,比例極高。一項研究顯示,看動畫電影可能成為簡易、孩童也不太會拒絕的治療弱視方法。

弱視又俗稱為懶惰眼(Lazy eyes),成因是因為兒童在成長期間,視覺沒有正常的發展,在長期失去刺激的情況下,大腦最終會放棄了該部份的視力功能,視力減退,形成弱視。

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因為高度遠視或高度散光,或兩眼不等視等屈光不正所引起。其他如眼位不正,像內斜視或外斜視,或因先天性眼皮下垂,先天性白內障,也會造成弱視。

時下治療弱勢最常見的方法是戴醫療眼罩,患者必須戴上眼罩數周到數月,它會迫使較弱的眼睛用眼,這種治療方式幫助大腦的相關視覺部分得以發展的更有效率,並穩定視力。然而,研究主持人德州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的艾林博士(Eileen E. Birch)發現,目前的治療方法通常結合「知覺」學習任務,儘管有效,卻會讓孩子覺得厭倦,或是太複雜而容易放棄。

如今,團隊研究了一個更有潛力且更生動有趣的治療方式-欣賞動畫電影。 研究人員以八名4到10歲有弱視的孩童作為研究對象,要求孩子們需要連續兩週觀看3D電影,同時配戴3D眼鏡。兩週結束後,所有兒童的視力有顯著的改善。「僅僅觀看超過兩周6部的電影(9小時),孩子的視力已改善很多,視力檢查表能看清楚得多出1至4行。」原有療法在同樣時間只能改進1行左右,顯得有效的多。 國內醫師也指出,弱視的孩童需要多從事耗眼力的工作,例如:打電動玩具,看電視,以持續加強刺激發育。總之,多用眼,治療效果才會更好更快。這和我們一般護眼觀念「多休息,少用眼」大相逕庭。

 

你有常常水腫、排尿困難甚至血壓變高等情況嗎?小心可能是慢性腎臟病早期徵兆。國泰綜合醫院社區護理組個案管理師曾寶玉指出,當腎臟因疾病或傷害而不能維持正常功能時,就會使廢物或過多的液體累積在血液,這時就會出現相關徵兆,一旦受損超過3個月,無法恢復原有的功能時,就演變為慢性腎臟病。

腎炎患者多數無症狀 定期尿液檢查是關鍵

但哪些人又為慢性腎臟病高危險群呢?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痛風、65歲以上長者、藥物濫用者、腎炎以及有腎臟病家族史等者都可能提高致病的危險因子。曾寶玉個案管理師表示,像是糖尿病主要因長期高血糖會導致血管病變進而造成腎功能下降,痛風者則容易因血液尿酸濃度高,產生尿酸結晶沉澱在腎臟造成腎臟傷害,其中腎炎因多數人未有症狀,得藉由定期尿液檢查才能確診。

慢性腎臟病分5期 治療依據每期患者各有不同

曾寶玉個案管理師說明,事實上,慢性腎臟病共分為5期,得透過年齡、性別、血清肌酸酐計算出腎絲球過濾率來判定腎功能期別,治療上,第1、2期患者可透過健康飲食、規律生活、控制三高以及定期追蹤等方式以維持腎臟功能,而第3、4期患者因得減緩進入末期腎臟病,因此除了養成健康生活型態且定期就醫治療,也應維持護腎飲食,做好自我心理調適,有助於延緩腎臟病惡化。

預防腎功能衰退 從改變飲食生活習慣開始

至於第5期患者因進入末期腎衰竭,通常得面臨洗腎、換腎,甚至進入安寧緩和治療。曾寶玉個案管理師呼籲,為避免演變末期腎衰竭,預防勝於治療,平時配合改變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才是預防及延緩腎功能衰退的最好方法。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