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飲食與健康

養顏美容是女性永遠掛口邊的話題,除了塗塗抹抹的保養品外,愈來愈多人希望用食療來美容肌膚。坊間盛傳多吃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如豬蹄、雞爪等,就能補充肌膚的膠原蛋白,讓皮膚Q彈,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分子結構巨大 無法直接吸收

事實上,豬蹄、雞爪等部位確實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但其分子結構過於巨大,必須先經過人體消化吸收,且人體在合成膠原蛋白時,還需要其他營養素輔助,例如維生素C,並不能直接將食物中的膠原蛋白轉換成皮膚的膠原蛋白。此外,目前尚未有研究指出攝取豬蹄、雞爪等食物有幫助肌膚合成膠原蛋白的功效。

膠原蛋白是真皮中的重要成分,充足的膠原蛋白讓皮膚飽滿有彈性。膠原蛋白同時也是人體結締組織中的重要蛋白質,由甘胺酸、羥脯胺酸等胺基酸所組成的巨大分子結構,廣泛的存在於皮膚、血管、關節等部位,大約佔蛋白質總量的25-35%、人體重量的6%。在人體扮演著黏合、支撐的重要角色。

以食物成分的角度來看,豬蹄、雞爪等部位確實含有膠原蛋白,但因為食物中所含的膠原蛋白分子量太大,吸收率並不高,所以不是多吃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就能促進肌膚的膠原蛋白合成。而且豬蹄、雞爪等食物除了含有較豐富的膠原蛋白,通常也含有較高量的油脂,如果大量攝食這些食材反而會吃下過多的油脂與熱量,因此要注意攝取量,不要過度期待這些食物可以補充肌膚的膠原蛋白。

均衡飲食 肌膚才有足夠抗氧化力

目前市面上已有相關的膳食補充品,將豬皮、魚皮等部位先以酵素處理和純化後製成膠原蛋白補充品,在一些人體試驗中指出可以改善皮膚品質,但不見得人人適用。一般民眾若想要維持肌膚的健康,還是應該從均衡飲食著手,攝取充足的維生素及礦物質,提供肌膚足夠的抗氧化能力,也減少發炎物質對肌膚的傷害。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罹患躁鬱症的患者,會有情感過度高漲或過於低落現象,傳統中醫而言,就將躁鬱症分成躁症、鬱症,像是鬱症就常見有肝氣鬱結型和心脾兩虛型,以心脾兩虛型來說,患者容易有多夢易醒、心悸、健忘等症狀,至於躁症則分成痰火擾心型和陰虛火旺型較為常見,其中像是痰火擾心型屬於體型較胖,容易有倦怠、性情急躁等症狀。

透過中醫調理 有效舒緩躁鬱症

躁鬱症多發生在季節交替時期,又以春天為好發時期;醫師李聰界, 鹿東基督教醫院中醫科主治指出,中醫治療方面,可採用疏肝解鬱的方式治療調理,像是合歡皮、川楝子、蓮子等藥材,都是不錯選擇,加上配合穴位按摩和運動,就能有效甩開躁鬱症找上門。

情緒起伏不定 按摩穴道舒緩情緒

李聰界說明,在按摩穴道上,可針對內關穴位和太衝穴位做按摩,能幫助緩解緊張情緒造成的胃腸問題,幫助疏肝解鬱的作用,建議可用拇指按壓至感到痠脹感即可,至少各按壓30秒較佳,另外也可透過泡保健茶飲,像是玫瑰、百合、浮小麥等藥材,做為日常茶飲,有助於舒緩情緒壓力。

家人易情緒化 親友應多留意並協助就醫

包括玫瑰花茶或寧心安神茶等,都是不錯的寧神安躁茶飲;出現相關躁鬱症症狀時,可盡早尋求中醫師調理,並求助於精神科醫師,身邊親朋好友也應多留意,及早發現介入治療,才能避免影響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

 

每到農曆春節假期,民眾總會準備一些零食,歡度春節假期。營養師蔡一賢提醒,無論是牛肉乾、豬肉乾,還是洋芋片、麻荖、春棗等食物,吃太多都會造成熱量堆積,以牛肉乾、豬肉乾來說,兩條大約一份,而一份熱量約70大卡,以體重60公斤計算,多吃兩塊牛肉乾或豬肉乾,必須快走15分鐘才消耗得掉。

吃牛肉乾、豬肉乾 肉類就要少吃

蔡一賢建議,民眾若要吃牛肉乾、豬肉乾等食物,正餐肉類就要少吃,若正餐肉類減少一份,快走時間7分鐘即可消耗掉多餘熱量。另外,像瓜子,一份瓜子約45大卡,以體重60公斤的人來說,必須健走10分鐘才能消耗掉這些熱量。

牛肉乾、豬肉乾等食物,除了熱量,鈉含量也較高,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壓患者與一般民眾都要減少食用。像洋芋片,除了熱量、鈉含量,脂肪量也較高,高血脂患者盡量少吃為妙。

明智選擇 選出最適合產品

民眾挑選零嘴時,可以利用每100g的營養標示,並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各產品的評估、比較。像是糖尿病病友在選擇零嘴時,就必須注意產品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醣類),此時就可以利用每100g的營養標示比較各產品中的熱量、含糖量,進而選擇出最適合的產品。

確認份數以免落入熱量陷阱 散裝食品也要有標示

許朝凱指出,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格式分為「每份及每100公克/毫升」或「每份及每日參考值百分比(%)」,有的產品每份的單位為50公克,但還是要標示每100公克╱毫升所含熱量、蛋白質、脂肪、糖、鈉含量,民眾才能有所比較。若是散裝產品,業者需要將相關資訊列於立牌、插牌等處,讓民眾多了解這些資訊。

營養標示的目的不是告訴民眾「如何吃」,而是要告訴民眾自己「吃進了什麼」。民眾選購年節食品,建議要「確認份數、留意熱量、明智選擇」,看懂標示、選對食物,才不會增加身體負擔。

(蔡一賢, 馬偕紀念醫院營養課課長、營養師; 許朝凱,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副組長)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