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飲食與健康

想要享受美食,又不想發胖,到底該怎麼做呢?專家表示,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維持餐餐7分飽,適可而止不過量飲食,建議多吃蔬菜可增加飽足感。另外,也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攝取熱量太多容易肥胖

要活就要動。王進崑,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教授表示,攝取食物是提供人體機能運作的主要能量來源;若是攝取熱量超過消耗的熱量,過多的熱量就會轉化成脂肪囤積,導致肥胖、慢性疾病。

吃動平衡 均衡飲食

王進崑強調,想要享受美食大餐,又想控制體重不發胖,就必須「吃動平衡」,除了均衡飲食外,也要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可以增加新陳代謝,進而提高基礎代謝率。均衡飲食是指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尤其是纖維質含量高的全榖根莖食物、蔬菜及水果,可以維持飽足感,不容易感覺飢餓而過量攝取。

餐餐7分飽 找空檔運動

如何在生活中實行呢?王進崑教授舉例,每餐建議吃7分飽,以自助餐為例,餐盒裝7分量即可,利用生活中的空檔時間,每次進行10分鐘以上的運動,例如快走15分鐘、做健身操15分鐘,只要累積達30分鐘,效果與一次進行30分鐘的運動幾乎相同。

 

天漸轉寒冷,冬至是天氣最冷的日子,民眾往往會選擇溫補藥膳,如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來暖胃養生,然而冬季的藥膳要注意什麼?什麼體質、類型的民眾適不適合吃呢?讓中醫師告訴您冬季的養生方法。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政醫師表示,台灣秋季氣溫下降較不明顯,但冬季會明顯變冷,尤其以北部地區更為明顯,若東北季風一增強,若有下雨,氣溫往往會驟降。因此,有些民眾會自行使用溫補食材做調理,但是並非所有體質的民眾都可以食用,在料理中加麻油、米酒、生薑、胡椒、荳蔻、茴香、辣椒、花椒等做調味時,食用時要特別注意。

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該如何選擇? 我適合吃嗎?

賴博政醫師表示,冬季藥膳偏於溫燥,食用後容易上火,不是每一類的民眾都適合吃,以下三類民眾就不適宜吃過於溫燥的藥膳當作進補。

1. 陰虛體質

陰虛體質是津液、精血等陰質較為缺乏,通常表現形體偏瘦,容易口乾舌燥,手腳心熱,眩暈失眠,腰痠耳鳴,潮熱盜汗,心情煩躁,午後顴紅,皮膚乾燥,舌頭暗深紅,嚴重時可見裂紋等症狀。

若自己屬於陰虛燥熱體質,就應該避免進食過於溫燥的藥膳,就像火上加油,讓身體處於更為乾燥的狀態,有可能出現面部痤瘡,解便不順等症狀,這類民眾就應該選清淡的藥膳,而非溫燥的食補。

2. 感冒發燒的病人

如果感冒發燒,身體正處於免疫系統過於亢進的狀態,人體的免疫系統正在和外來的病原對抗,此時胃口食慾不佳,溫補藥膳藥膳一般不好消化,進食後可能會造成飲食堆積,中醫稱為食滯,通常會出現肚子疼痛,口中有異味,泛酸水,食慾更差,或大便較微酸臭等症狀。

3. 容易便秘口破

一般來說,容易便秘、口破的民眾通常是火氣較為大,在食用溫補食材時須小心,麻油、米酒、生薑、胡椒、辣椒、花椒等調味料都屬於偏溫,食用過量容易加重原本的症狀,若要食用,就應注意不要混合三種以上的調味料。

百合冬瓜燉鴨肉 不易上火、利水除溼

賴博政醫師提供百合冬瓜燉鴨肉作為不易上火的食補,百合常見養陰的中藥材也是食材,百合性味甘微寒,歸心肺經,可養陰潤肺,清心安神。冬瓜偏甘涼,具有利水除溼的作用。

作法:取適量冬瓜去皮洗淨後切塊,百合洗淨後(鮮百合尤佳)備用。先將鴨肉切塊汆燙去血水後,將所有食材放入鍋中,加入2-3片生薑,以及足量水燉煮後即可食用。

(文/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政醫師)

天氣愈來愈熱,可以遮住肥肉的多層次衣服再也穿不住,要怎樣才能更快甩掉讓人揮之不去的肥肉呢?很多人可能會趕快搬出存了很久的減肥飲食指南,尤其是據說可以吃肉又可吃油的低胰島素減肥,也就是「低GI飲食」,可能會很受歡迎,不過,只知道「低GI」,卻不知道要「低GL」,小心愈吃愈胖!

低升醣食物 熱量也不少

營養師劉純君說明,一般GI值超過70就是高升醣指數食物,56~69是中升醣指數,55以下則是低升醣指數。

低GI飲食的理論,是指吃了低升醣指數的食物以後,血糖不會快速升高,胰島素就不會急著把太高的血糖存成脂肪,也就不會變胖,但卻忽略除了醣類食物會形成熱量以外,蛋白質食物和脂肪等食物,雖然升醣指數低,但卻也會被人體轉化成熱量使用或貯存。

以馬鈴薯來說,主要組成是澱粉,光吃馬鈴薯的升醣指數很高,但若加了大量的奶油或起司去烤馬鈴薯,它的升醣指數會相對變得很低,成了低GI食物。但是奶油一克就有9大卡,起司一公克也有6大卡,熱量可能是相當驚人的500~600大卡,吃奶油馬鈴薯雖然血醣不會急速升高,但一定都會轉成熱量貯存成脂肪。

所以,如果以為只要選擇低GI的食物就可以減肥,往往會失敗,因為大家以為的低GI飲食,實際上並不是「低」胰島素飲食,而是「慢」胰島素飲食,升醣指數低的食物較高升醣指數的食物是消化比較慢,但最後還是會變成熱量。

低GI之外 也要低GL

現在最流行的減肥飲食指南,是低GI加上低GL,所謂低GL,指的就是低的「升醣負荷(Glycemic Load )」,也就是還包括了食物中含醣食物的熱量,計算方法是用GI值乘以含醣量再除以100,GL超過20就算高GL,11~19屬中GL,10以下算低GL。低GI的食物不一定低熱量,含醣量也不見得比較低,例如10公克的魚丸,因為含有高油脂及高蛋白質,GI值只有52,屬於低GI食物,但是醣類含量是20.3公克,計算後是10.56,就是中GL食物,熱量是277大卡,熱量也不低。

其實低GI飲食指南本來就不是用來減肥的,而是用來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用的。很多因素都可能影響到GI值,例如相同重量的飯和稀飯,由於澱粉糊化後的GI值愈高,所以稀飯和米飯相比是高GI食物,但是稀飯含水多,體積較米飯大,熱量反而較低;另外,像炒飯炒過以後澱粉老化,腸道排空慢,和米飯相較是低GI食物,但是加了油去炒的炒飯,熱量可能比米飯高了1倍之多。

控制總熱量 才是減重王道

要維持血糖穩定又不會吃進太多熱量,就要GI值及GL值兼顧,低GL的食物,總熱量也較低。根據能量不滅定律,不管是低GI或是低GL,要快速瘦身,計算總熱量才是王道。

劉純君表示,纖維會響GI值,也會把腸道撐大,加速食物排空,減少食物在腸道吸收熱量的時間,因此,選擇食物時可以留意它的醣纖比,低醣纖比的食物就是纖維較高,醣類較低的食物,例如與其吃醣纖比較高的白米飯,不如吃醣纖比較低的五穀飯,或是與其吃醣纖比較高的地瓜,還不如吃醣纖比較低的芋頭。

另外,若真的很愛吃飯,那就只好多吃一碗飯時,就多吃一碗同體積的青菜,增加纖維量,有助腸道排空。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