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飲食與健康

天氣漸熱,每年總發生因飲食衛生不潔,而引發多位學生上吐下瀉甚至食物中毒的案例,多半原因是食物在製作或遞送過程中沾染上不明病毒,民眾食用後引發病毒性腸胃炎掛急診求治的情況。

高溫烹煮除菌 生食易繁衍細菌

醫院蔡宗龍院長表示,食材準備過程中會受到高溫烹煮,多半的細菌與病毒不易存活。但是在食物煮熟後,溫度開始下降,春夏準備交替的季節,細菌病毒繁衍在這個環境下活躍性高。

不論在家中或者外食店家,若以冷食或加入生食販售(例如生薑、蔥蒜、沙拉等) ,如果食物暴露在空氣中,容易在暴露的狀況下附著感染源。

小心病毒感染 外食族慎選餐食

冷卻的生食或熟食、若沒有加蓋或封套阻絕暴露在空氣中,傳遞時會增加碰觸到食物的機會,或者旁人打噴嚏、咳嗽等飛沫附著在食物上,如果不慎沾到會引發腸胃炎的病毒或細菌類型(如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腺病毒、沙門氏菌及阿米巴菌)。

民眾吃下後,會引發諸多症狀,例如水瀉和嘔吐,也可能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感染後1~3天出現腸胃炎,外食族在挑選食物上,要特別留意店家是否有做好衛生措施。

供膳人員要衛生 五要訣遠離病毒

蔡宗龍強調,再次特別提醒餐飲團膳供應者,應該要注意供膳流程是否有有留意到感染源防堵與預防措施,例如知道供膳人員已經有類似流行感冒等初步感染症狀,就不能從事配膳、食品分裝、裝盤及冷盤製作等末端食材與供貨遞送。

朴子醫院特別提醒五要訣:

1.勤洗手

2.食材用水要新鮮衛生

3.生、熟食器具要分開裝

4.食物要徹底加熱再吃

5.要注意食物可以保存的溫度。

(蔡宗龍 - 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院長)

 

冬天冷颼颼,不少人都有手腳冰冷的問題,有民眾習慣喝薑茶祛寒、暖身,真的有效果嗎?營養師表示,老薑富含薑辣素,能夠促進血液循環,確實可以改善手腳冰冷,但也容易刺激腸胃;若有腸胃問題者就不適合,可少量吃生薑、粉薑,也能達到暖身效果。

薑有3種 口感大不同

資深營養師黃淑惠指出,市面上薑主要分為3種,包括生薑、粉薑及老薑。生薑的採收期較早,口感鮮嫩且多汁,也就是俗稱的嫩薑;粉薑的塊莖飽滿,水分、辛辣味適中;老薑的外皮粗厚,纖維質較多,口味辛辣。

富含多種植化素 預防癌症、關節炎

黃淑惠分析,薑的抗氧化力很強,具有多種植化素,包括薑辣素、薑油酮、薑烯酚、檸檬醛,其中薑辣素的含量相當豐富,根據研究顯示,能夠抑制自由基,預防罹患大腸癌、卵巢癌,引誘癌細胞走向自我消滅的功效,也能降低關節炎的發生。

老薑可祛寒、暖身 腸胃差不適合

黃淑惠營養師強調,薑的辛辣味來自薑辣素,尤其是老薑所含成分最多,有助促進血液循環,能夠祛寒、暖身,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但是,腸胃不好的人就不適合食用,以免刺激腸胃加重負擔。(黃淑惠 - 郵政醫院資深營養師)

 

一名現年70歲的邱先生,2個月前得知先前做的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反應,就醫檢查發現大腸長了三個息肉,其中一個為管狀腺瘤,甚至有癌變的跡象。收治邱先生的肝膽腸胃科楊智超主任建議,家人也應接受大腸鏡檢查,竟一家七口均驗出息肉。

只有出嫁女兒健康 重鹹飲食恐是關鍵

針對這起案例,楊智超說明,反而只有出嫁多年的兩位女兒安全過關,進一步了解發現,邱家與兩位女兒的夫家相比之下口味明顯偏重許多;醫師研判造成這樣落差的原因可能是飲食習慣,建議平常要注意除了少油少鹽多運動外,食物乾淨、新鮮、煮熟也很重要。

增生性、發炎性最常見 腺瘤性與癌關聯大

楊智超解釋,大腸息肉是發生在大腸黏膜層的隆起物,好發於直腸和乙狀結腸,依據息肉的特性可分為增生性息肉、發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前兩者屬較常見的息肉,變成惡性腫瘤的機率較低。

而腺瘤性息肉則是被認定與大腸癌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其中可細分成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及管狀絨毛狀腺瘤。「管狀腺瘤只要大於1公分,癌化機率每年就會增加5至8%,而絨毛狀腺瘤及管狀絨毛狀腺瘤的風險則更高於前者。」

十大癌症之首 防腸癌從飲食開始

近年都市人飲食逐漸西化,選擇性越來越多,但也因飲食過度精緻,讓大腸癌長期居於十大癌症首位,甚至成為大腸癌發生率最高的國家。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建議要多吃高纖食物,並盡量減少高脂肪高熱量的攝取量,不吃不新鮮或不乾淨、沒煮熟的食物,搭配規律的運動,促進腸道蠕動,才能「腸」保健康。

早期發現治癒率達9成 糞便潛血檢查助揪腸癌

根據國健署統計,早期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其關鍵就在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楊智超主任提醒,民眾可以到醫院來尋求幫助,透過糞便潛血以及內視鏡的檢查來了解身體狀況,尤其是有家族史的民眾一定要特別謹慎,配合醫生長期追蹤,才能防止憾事發生。(楊智超 - 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