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飲食與健康

談到中醫補血,很多女士想到「四物湯」,生理期過後來喝個四物湯!然而,生理期過後一定要喝四物湯補血嗎?每個人都可以喝四物湯嗎?

生理期後適當補血符合中醫養生法

中醫師廖芳儀表示,生理期就傳統中醫學來說,會讓體內的氣血隨著經血排出而呈現較低落的狀態,因此生理期過後適當地補血是符合中醫理論的養生方式。

根據狀況選擇不一樣補血方式

補血可以根據每個人的狀況選擇不一樣的補血方式,除了四物湯以外,偏於腎虛寒冷體質的婦女還可以選擇杜仲茶或是桂圓紅棗茶,偏於容易疲倦的氣虛體質反而要選擇當歸黃耆等藥材才是對症。另外有些婦女本身體質就偏於燥熱,這時候反而不需要在生理期過後補血。

圖片

平素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或是各種婦科炎症的病人,在生理期過後反而比較適合以桂圓、枸杞、杜仲等更為平和的補血方式,或是適當地補充桑葚、葡萄、蘋果、芝麻、紫菜、櫻桃、蔓越莓、紅鳳菜、紅莧菜等補血的蔬果也是非常適合的食療方式。

這些體質生理期後可補血

生理期過後可適當補血的體質:

血虛體質— 生理期經血量少,經血顏色偏淡紅或粉紅,下腹悶,容易疲倦,臉色白或偏黃,唇色淡紫,手腳容易冰冷。

氣虛體質— 生理期經血量正常或少或多,經血顏色偏淡,容易疲倦或頭暈,活動容易喘,容易感冒,臉色白或偏黃,講話聲音小或容易無力。

腎虛寒冷體質— 生理期週期容易亂,經血量少,顏色偏暗或紫,容易腰痠,容易疲倦,甚至不容易懷孕。

四物湯再加減藥材 達到更好效果

廖芳儀醫師表示,四物湯出自於中醫古籍『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流傳已久的名方,包含當歸、川芎、地黃、芍藥四種藥材,是中醫補血的基本方,也是婦科聖品。但是臨床中醫師在使用上,大多會根據病人的情況,適當地加減一些藥材,尤其對於腸胃功能較差的病人增加一些健脾的藥材如陳皮、白朮等幫助補血藥效,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廖芳儀 -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

 

大熱天,有人不動都會流汗,動一下就大汗淋漓,依據傳統中醫而言,有所謂自汗症;中醫師指出,有自汗症的人,往往氣不夠或是身體過熱,經由中藥調理可以排邪,自汗症獲得改善後,可以喝烏梅湯來斂汗。

不動都流汗恐有自汗症

有人汗腺特別發達,就是比一般人容易流汗;謝明憲,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表示,因為體質的關係,確實是有人特別容易流汗,也有人會在臉部或是腋下較易出汗,依據中醫而言,自汗症是一種症狀名,常會走幾步路就流汗,甚至不走路,都有可能流汗。

體熱陰虛易多汗

身體過熱也是容易出汗,謝明憲指出,體熱口渴,熱排不出,也會流汗,脈象會跳很快,這時就要以白虎湯及人參湯來改善陰虛;至於婦女更年期也會有容易盜汗的情形,常會處在低熱狀態,也是陰虛證型,就需要養陰清熱,可以用當歸六黃湯、秦艽鱉甲湯和知柏地黃丸來治療。

玉屏風散可固表止汗

毛孔打開全身出汗,是正常防護功能;但是,流汗過多,往往氣會不夠,所以應該要以補氣藥以及解表藥來改善體質,例如玉屏風散,也可添加黃耆、黨參與人參,氣補足了,就不會莫名出汗。

浮小麥與烏梅可斂汗

謝明憲醫師說,當補氣養陰清熱都將實熱痰濕排除之後,虛證的氣虛陰虛都獲得改善,則是可以再服用收斂藥,例如浮小麥與烏梅來斂汗,平常也可喝些綠豆薏仁湯來排暑濕,以及喝些烏梅湯來斂汗,並可生津止渴,減少汗流失。

 

 

民眾過舊曆年間不過度飲食,維持健康體重不發胖,精挑細選、多吃蔬果才為健康加分。李文昌, 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主任, 建議,民眾自己準備年菜的選擇,採少油、少鹽、少糖、挑食材顧健康,若需買外帶年菜或上館子用餐,則需謹守「精挑細選」、「年年有餘」、「多添蔬菜」、「足量水果」4大原則,以免傷身。

挑選年菜四大原則

1.精挑細選:

選食材、選烹調方式,應優先選擇家禽類如雞肉、鴨肉及海鮮類等白肉優先;烹調方式則以清蒸、滷、燙、涼拌菜餚為主。

2.年年有餘:

份量較大的食物,建議民眾可以共享,或將1餐分成2餐食用,以減少熱量及飽和脂肪的攝取。

3.多添蔬菜:

建議增加炒青菜或準備新鮮蔬菜,適量加入肉品或湯品年菜中,可以增加飽足感。

4.足量水果:

以當季新鮮水果(如小番茄、葡萄)取代甜點,建議每天應攝取2份水果(1份水果約1個拳頭大小) ,可以促進健康、提高免疫力。

聰明吃還要快樂動

年節期間仍應維持「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的健康生活方式,利用假期闔家出遊或與親朋好友相約出外走春、拜年,還可以就近利用社區的公園、健走步道、自行車道來健走或騎單車,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