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飲食與健康

90歲的謝爺爺,因跌倒導致右髖疼痛,無法站立,經X光檢查發現為右髖粉碎之大腿骨骨折,和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骨釘內固定手術,術後一週康復出院,另一名94歲羅奶奶,也是因為跌倒造成右髖之大腿骨粉碎骨折,疼痛、無法站立,經詳細身體檢查,發現心肺功能明顯較差,接受骨折內固定手術後,復原良好。

髖關節骨折長者 一年死亡率約為30%

髖關節骨折是65歲以上老年人常見的嚴重創傷之一,病人可能因此臥床、生活失能,造成患者和家屬生活上極大的不便和壓力,根據統計數據,發生髖關節骨折長者,一年死亡率約為30%,然而,經由骨科及早手術治療,是能有效改善的。

衛福部苗栗醫院骨科醫師汪家成指出,長者除了會比年輕時有稍多的健康問題或疾病外,也容易在跌倒時發生骨折,其中又以脊椎和髖部的大腿骨骨折最痛苦,造成時間上或長或短的臥床、失能,此類外傷,如果不積極治療,除了短期造成的劇痛、臥床不便外,中長期有可能導致虛弱、褥瘡、感染、靜脈栓塞,甚至因此而死亡。

汪醫師進一步指出,老年人發生跌倒次數和傷害嚴重度,隨年紀增加而相對增高,提醒民眾應該及早做好「保『密』防『跌』」,保持骨質密度部份,應該加強正確、適度的運動,例如快走、騎單車和補充鈣質,可攝取奶粉、小魚干、吻仔魚、黑芝麻、紫菜、髮菜等,都是含鈣量高的食物,以避免骨質疏鬆症發生。

預防跌倒則應注意居家環境,地面宜平整防滑、照明要適當、動線無障礙物,傢俱固定擺放,此外,此外,還需留意是否服用藥物,有無可能引起暈眩或方向感迷失的潛在危險,才能有效防跌。(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冬天一到,流行性感冒伺機而動,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退燒,人體的免疫系統進入備戰狀態,為了抵禦外來病原體入侵,可以攝取有效提升免疫力的食物。美國Tufts大學營養免疫團隊負責人Simin Meydani表示,「飲食對於免疫系統非常重要。」維生素D、鋅和硒等微量營養素可以幫助增強身體對感冒、流感甚至Covid-19的防禦力,不過大量吃單一種營養素或食物並不能提高免疫力,務必要均衡攝取。

提升免疫力日常菜單:蔬菜水果、全穀類、蛋白質、健康油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營養科學家加德納說,需要各種各樣的食物來提供身體所需的微量營養素,以產生強大的細胞免疫反應。包括各種紅色、黃色、橙色、藍色、綠色水果和蔬菜,以及一些優質全穀物、一點瘦肉蛋白質和少量健康油,都可以運用於日常菜單。

Simin Meydani表示,吸收營養物質後要能好好啟動免疫力,取決於年齡、整體健康狀況和身心壓力狀況。因此除了吃得好之外,保持健康的體重、減輕壓力、良好睡眠品質和定期鍛煉、運動也很重要,讓免疫系統維持在備戰狀態,如果沒有維持健康基礎,免疫系統不得不耗費心力一一擊倒入侵者,甚至可能投降認輸。

Simin Meydani建議,如果想透過食物提升免疫系統,需要大幅增加每天吃的水果和蔬菜量。其研究團隊發現,每天吃2到3份水果和蔬菜的動物,與每天吃5到6份,或每天吃8到9份的動物進行比較,發現吃8到9份效果才是最佳,Simin Meydani強調,「所以這不僅僅增加一點點攝取量,必須要大幅增加才對。」

根據CNN報導,在 2017年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每天攝取10份水果或蔬菜,發現心血管疾病,包括中風,以及癌症和過早死亡的風險明顯降低。並且發現,全球五分之一的死亡人數(約 1100 萬人)是因為平時食物攝取的鈉含量過高以及缺乏全穀物、水果、堅果造成的。

多吃蔬菜、水果 穩定體內的發炎反應

多吃蔬菜水果還有一個原因,控制身體對細菌和病毒的發炎反應。Simin Meydani表示,「一般來說,人體需要一定程度的發炎反應來清除病原體。但如果發炎反應太嚴重,會損害體內周圍的組織,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導致慢性疾病。」慢性發炎與癌症、心髒病、糖尿病、關節炎、憂鬱症、失智症和許多其他疾病有關。

不幸的是,現代的飲食充滿了過度加工、富含脂肪的食品、含糖飲料、紅肉、餅乾、冰淇淋等等,都會導致體內持續發炎。相反地,綠葉蔬菜、番茄、水果、堅果、富含脂肪的魚和橄欖油,這些食物能穩定維持健康的發炎反應,而不會過度。研究也發現,泡菜、酸菜或康普茶等發酵食品,也能改善消化道中的微生物來幫助降低發炎反應。

文章來源:How to use food to boost your immune system

雞蛋是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許多家長希望家人吃得營養又健康,該怎麼挑選到比較新鮮的雞蛋呢?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涂蒂雅表示,無論選購的雞蛋為散裝或盒裝洗選雞蛋,建議應優先挑選大小適中、外殼較厚、蛋殼光滑較新鮮的雞蛋,在保藏方面建議可以用一個專門的盒子放雞蛋,或是以塑膠盒或塑膠袋一起存放,保存效果更好。

挑選新鮮雞蛋 把握五大原則

1. 大小適中:大顆雞蛋為年紀長的母雞所生,較小顆很可能是發育不良或年紀小的雞所生。

2. 蛋殼光滑:蛋殼光滑代表毛細孔比較細緻,較不容易受到汙染,挑選上應避免粗糙顆粒。

3. 蛋殼厚實:蛋殼厚度難以觀察,若是體積相同的雞蛋,挑選體積較沉重者。不妨可以用1公升水配6公克鹽巴的比例調製,再將雞蛋放入鹽水中,沉在水中代表品質較新鮮。

4. 裂痕破損、搖晃感不選:雞蛋氣室較大表示存放時間久,拿起來有晃動感代表雞蛋較不新鮮。

5. 認清標章:購買雞蛋多認明CAS或產銷履歷的標章。

雞蛋不需清洗 塑膠袋包覆好

現在仍有少部分看到外殼上有些汙漬想要清洗,涂蒂雅表示,雞蛋購買回來後不需清洗,因為蛋殼外面有肉眼看不見的保護膜,清洗後等於失去一層保護,容易使雞蛋受到汙染,甚至是吸附冰箱的味道。若是洗選雞蛋,蛋殼外面的保護膜已經不見,保存上則會建議與塑膠盒一起存放,不需特別拆開置於冰箱門旁的蛋架上,因拉門的溫度變化大,容易影響雞蛋品質;若是購買散裝雞蛋,也建議用塑膠袋包裝,或者是一個專門的盒子放雞蛋,以免冰箱內食物沒有包覆完好,最後汙染冰箱的食物。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