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飲食與健康

天氣轉涼,很多人都喜歡吃火鍋,不但暖身暖心又暖胃!但你知道一碗風味濃厚熱騰騰的火鍋湯竟然可能隱含高鈉、高熱量的健康危機嗎? 因此如何慎選食材是重要的課題,以免享受美味火鍋的同時,體重也跟著節節上升。

在外吃鍋要注意當心熱量破表成負擔

建議每日鈉攝取量上限為2400毫克,但吃鍋習慣搭配火鍋料,因食材過度加工容易導致鈉攝取量過高;同時,在外吃鍋也很容易被餐廳提供的飲品、甜食誘惑,一頓餐下來,熱量可能將近3000大卡,約相當於11碗白飯的熱量,已遠遠超過成年人中餐或晚餐的建議熱量600~800大卡,甚至超過一整天的熱量需求。

牢記吃鍋選材7秘訣慢性疾病遠離你

若經常食用火鍋,吃進過多熱量、脂肪、鈉及糖,可能會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及相關併發症;即使偶爾食用,也應需慎選火鍋食材及沾醬,並注意食用的份量。此外,更應避免食用火鍋店所提供的含糖飲料、冰淇淋、甜食點心等,除容易引起蛀牙外,還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血脂異常等代謝性疾病。

有鑑於此,提供民眾「吃鍋選材7秘訣」,讓民眾在享用火鍋時,也能顧及身體的健康。

秘訣1、先選清湯底:

建議選擇由昆布或蔬菜熬製的清湯底,拒絕高熱量及高鈉含量之湯底,如麻辣鍋底、韓式鍋底等,若選擇非清湯底,建議減少喝湯量。

秘訣2、少點加工品:

選擇新鮮食材取代加工火鍋料,加工火鍋料多為高熱量、高脂肪含量及高鈉含量食品,建議於購買前詳閱包裝上的營養標示,並且避免食用過多。

秘訣3、多加蔬菜量:

選擇當季新鮮蔬菜類及菇類等高纖食材,不僅可增加飽足感,同時還能攝取到豐富的纖維質及營養素,促進腸道蠕動、改變細菌叢生態。

秘訣4、肉類挑低脂:

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白肉取代高脂的紅肉,例如魚肉、雞肉或海鮮類等,且肉類應去皮以減少脂肪攝取。

秘訣5、調味選天然:

選擇蔥、薑、蒜及香菜等新鮮食材提味,減少使用高熱量、高脂肪含量及高鈉含量的調味料,如沙茶醬、豆瓣醬、胡麻醬等。

秘訣6、降低含糖飲:

選擇天然水果取代甜點,並飲用白開水或無糖茶水取代含糖飲料,甜點中含大量糖分及熱量,過量攝取可能造成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等疾病發生。

秘訣7、飯後揪運動:

用餐後可和親朋好友到附近公園散步,或以步行方式取代乘坐交通工具回家,增加身體運動的機會,也可促進飯後消化。

 

孩子在成長發育階段,需要攝取足夠的鈣質,才能長得像大樹一樣!要孩子攝取到足夠的鈣質,喝牛奶是最好的方法;不過,就是有很多孩子不愛喝牛奶,營養師建議家長,可以將牛奶加入食材中,就能攝取到豐富的鈣質。

發育中孩童每日要飲用1.5杯牛奶

根據衛生福利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4~6歲孩子鈣質攝取量為600毫克、7~9歲800毫克,10~12歲1000毫克,13~18歲增加為1200毫克。一杯牛奶240毫升,大約就有240毫克的鈣質,衛生福利部即建議在發育中的孩童,每日要飲用1.5杯牛奶。

牛奶除了鈣還含有豐富營養成分

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顯示,約6成學童沒有天天喝牛奶,超過8成學童平均每天僅喝0.7杯牛奶,有3成學童認為早餐店的「奶茶或鮮奶茶」有鮮乳,其實有很多店家並不是使用鮮奶;約有2成家長認為鮮奶營養成分可從其他食物補充,殊不知,牛奶除了有豐富鈣質,還含有多種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B群及礦物質磷和鎂等。

學童愛喝調味奶

洪若樸,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 營養師表示,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與鎂,可以使人放鬆,因此都會建議在睡前喝杯牛奶,也會鼓勵午餐搭配牛奶;然而,很多學童不愛喝牛奶,但是卻愛喝調味奶。

南瓜湯加牛奶+用牛奶製優格

如果孩子不愛喝牛奶,也可以改變一些作法,洪若樸營養師指出,平常在做菜時,也可利用牛奶,例如可以在做南瓜湯時,就直接用牛奶,不要用水,增加牛奶的攝取,或是用牛奶製作成優格,都可以攝取到牛奶的營養。

牛奶+水果打成汁

洪若樸營養師進一步指出,也可以用牛奶和水果打成汁,例如木瓜牛奶,也可以攝取到牛奶的營養;但是,牛奶不可和酸性水果一起打成汁,牛奶和酸性水果在一起會改變pH值,進而會使牛奶結塊。

 

天氣漸漸轉涼,進入秋天,過敏體質的人得多注意了,因為秋天意指秋燥,除了容易乾燥外,也容易傷害人體水分津液,甚至肺部,這時就容易出現皮膚搔癢、鼻癢、打噴嚏等症狀;鄒曉玲,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 指出,秋季是呼吸道疾病好發時節,臨床上,因過敏好發症狀的患者也因此有增加趨勢。

肺容易邪氣侵犯 未好好保養恐犯病

以傳統中醫而言,秋天和人體的肺相呼應,尤其肺屬於容易邪氣侵犯的臟腑,包括鼻腔、氣管、支氣管、肺部和皮膚等都包含在肺系統內;鄒曉玲總醫師表示,想避免症狀加劇,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秋冬保養,尤其可從平時膳食保養開始。

透過潤肺養陰藥膳 有效舒緩過敏發作

鄒曉玲說,若有乾咳少痰症狀出現,可選擇百合、山藥、秋葵、黑白木耳等,具有滋潤性質的藥膳作為保養食材,另外,藥膳食譜集錦中也曾提到一道貝母秋梨的潤肺養陰藥膳,利用川貝母、水梨和冰糖等食材,就能做出簡單的秋季食療方式,但要注意,因水梨偏寒性,若屬於怕冷、腸胃不佳、咳嗽痰多等虛寒體質者應減少食用。

把握時間保養 避免過敏找上門

若屬於工作必須長時間講話者,建議則可利用這段期間,好好保養呼吸道且滋陰養肺,但患者若除了咽乾口燥,還容易感到疲憊且胸悶短氣等,則可酌量食用生脈飲緩減症狀;鄒曉玲總醫師提醒,把握時節好好保養,就不用害怕秋冬來臨之際,過敏症狀一發不可收拾。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