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飲食與健康

一項針對女性的「油脂攝取管理習慣」調查發現,7成6料理時每日食用油使用量不到3茶匙。探究其原因,最主要是擔心油脂攝取過多,怕囤積體脂肪。醫師提醒,其實油脂攝取不足,對身體也會造成許多影響。營養師則建議,健康成人每日可攝取3至7茶匙油脂;除了總量控制之外,選擇含有脂肪酸組成對健康有益的食用油更是重要。因此建議民眾把握「健康用油3原則」:每日油脂攝取至少3茶匙、選擇中鏈脂肪酸的食用油、購買小包裝食用油。

怕吃油變胖 攝取不足反成肉肉女

35歲上班族林小姐,很重視自己的體脂肪率,做健康檢查時發現體脂肪率超出標準值,覺得可能是料理時放太多油,所以就忌口不吃油炸食品,並開始做無油料理,可是體脂肪率反而上升到40%,影響了自信心,也覺得皮膚變粗糙,還有便秘的困惱。後來詢問醫師的意見後,發現原來是每日的油脂攝取量不足引起,於是開始重視油脂的攝取,並控制每日至少吃3茶匙(1茶匙=5公克),且選擇含有中鏈脂肪酸的食用油,體脂肪率反而下降到28%,連皮膚粗糙及便秘問題都改善了。

油脂攝取不足 當心反易囤積體脂肪

陳欣湄醫師, 台北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指出,從上述的調查中發現食用油三迷思:(1) 迷思一為「無油最健康」,認為不攝取就能避免囤積體脂肪,其實刻意不攝取油脂,會對健康造成許多影響,如:易有飢餓感,反而吃進更多其他能量來源,如澱粉、醣類等,可能囤積更多體脂肪。(2) 迷思二是「少油也健康」,有近6成女性每日食用油攝取不足3茶匙,因為擔心一旦油脂攝取過多,易引起囤積體脂肪、脂肪肝、新陳代謝症候群及高血壓等健康問題;其實這樣反而造成脂溶性維生素A、D、E、K攝取不足,容易出現腸胃道老化、皮膚粗糙,甚至影響排便。(3) 迷思三為「忽略營養均衡」,以為只要用油少就均衡,小心造成食用油攝取不足,反可能囤積體脂肪或引起其他健康問題。

重量也重質 把握「健康用油3原則」

邱詩涵呼籲,因油脂具有提供能量及隔絕保護作用,是維持體內能量正常代謝的營養素,與其過度拒絕不如反之重視其攝取的總量,把握「健康3茶匙」原則才能兼顧均衡營養護健康。除了「量」之外,「質」更是重要;邱詩涵營養師提醒,選擇「中鏈脂肪酸」的食用油較佳,因中鏈脂肪酸分子較小,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代謝,不易囤積在皮下或內臟周圍形成體脂肪。

因此秉持「健康用油3原則」,能夠吃得安心又健康:(1) 3茶匙:每日油脂攝取至少3茶匙,以達到每日六大營養素的均衡攝取。(2) 中鏈油:因其分子結構比一般植物油的脂肪酸小,容易經由肝臟分解並轉為能量代謝掉,較不易形成體脂肪。(3) 小規格:建議購買1公升內的食用油,較能保持油品新鮮、安全。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許多年輕女性的噩夢,也是常見的婦女疾病之一,主要症狀為月經不規則、雄性激素分泌異常導致青春痘、毛髮增生等;其中,最讓患者感到困擾的就是「肥胖」的問題,新陳代謝科黃維人醫師指出,由於患者體內細胞脂肪過量飽和,以及肥胖導致的慢性發炎,使胰臟分泌再多的胰島素也無法讓血糖正常進入細胞,形成「胰島素阻抗」,導致患者血糖數值不穩,更提高罹患糖尿病風險。而「胰島素阻抗」本身,又會造成進一步的肥胖,導致惡性循環。

因多囊性卵巢症求助新陳代謝科的患者也不在少數,黃維人醫師表示,曾有位年輕的多囊性卵巢症患者,由於內分泌失調、胰島素阻抗的關係,體重一路飆升至120公斤,曾單靠意志力努力少吃多動減重,但成效不彰令她相當灰心;而後經由醫生建議加入「營養師減重計畫」,與營養師進行一對一對線上營養衛教指導,建構正確飲食熱量概念,並隨時記錄回報每日飲食狀況進行調整評估,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體重成功減少近15公斤,達到健康且理想的減重成效,從中改善體質、胰島素阻抗情形,連月經週期也重返正常,正向回饋讓患者充滿信心,體重也持續正常平穩下降,整個人煥然一新。

缺乏營養衛教知識 將成為減重阻力

黃維人醫師提到,民眾仍普遍缺乏完整營養衛教知識,對於自己每日攝取熱量計算方式不了解,或因生活條件、工作步調快速的情況下,無意間攝取過多加工、精緻食物,成為減重過程中很大的阻力。理想減重目標設定以每週減輕 0.5 -1公斤為原則,傳統的減重觀念來說,以每週減少0.5公斤為目標,每週則需減少 3500 大卡的熱量攝取;而新的減重觀念,則強調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但不論哪種方法,減重目標應逐步設定勿求快速,必要時也可尋求體重管理門診或專業營養師協助。

瘦得健康 避免長期激進斷食

與其追求體重計數字高低,更重要的減重目標還是為了身體健康,想成功減重最佳方法就是尋求醫師協助,訂定安全且個人化的減重計畫,黃維人醫師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已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而現在醫學上也有相關安全的藥物可以輔助使用,透過調整腸道荷爾蒙減少食慾控制飲食,盡量避免長期採取激進斷食法,減重這條路才能走得健康且長久。(新陳代謝科專門診所黃維人醫師)

 

根據研究顯示,高穩定藻褐素除了可以調節脂質異常代謝及減少自由基外,最新研究並發現,還具有修復胰島細胞及調節血糖的作用;對於有血糖調控不佳的民眾而言,可謂是一大福音!

藻褐素學名是岩藻黃素 即海洋中的類胡蘿蔔素

近年來,針對藻褐素的研究非常多,至於什麼是藻褐素?為何又有所謂的高穩定藻褐素呢?蔡儀冠營養師表示,藻褐素的學名是岩藻黃素,也就是海洋中的類胡蘿蔔素,許多醫學文獻指出,藻褐素具有調節血糖、改善脂肪代謝、抗自由基與抗氧化作用。至於藻褐素與高穩定藻褐素都是萃取而來,但是高穩定藻褐素則是較一般藻褐素多了一層包覆技術保護。

高穩定藻褐素有包覆技術 活性不會衰敗

由於一般藻褐素比較不易保存,且容易因為光照與氧化而失去活性,但是經由特殊萃取技術包覆的高穩定藻褐素,不僅活性可較一般藻褐素提高2倍,其穩定性也大幅提升。蔡儀冠營養師指出,若是儲存於攝氏4度的環境下,一般藻褐素的活性約會於50小時內衰退至50%以下,但高穩定藻褐素的活性卻仍趨近剛萃取出的樣態。

可調控胰島細胞活性 進而調節血糖

蔡儀冠指出,經由動物實驗發現,有糖尿病小鼠胰島細胞切片原本呈現不規則與萎縮,但是以高穩定藻褐素投予糖尿病小鼠連續攝取4週後,其胰島細胞結構明顯恢復。由於構造決定功能,因此這也意味著胰島細胞因為高穩定藻褐素的介入而有一定的修復;進一步深入試驗結果顯示,連續攝取4週高穩定藻褐素的小鼠,其腸泌素GLP1及受體活性有提升作用,而相關肝糖轉換及血糖肌肉利用亦皆顯著提升,血糖則顯著下降。此結果表示高穩定藻褐素可藉由GLP1路徑調控胰島細胞功能,減少胰島素阻抗,進而調節血糖。

60公斤濕褐藻 只能萃取1公克藻褐素

藻褐素含量最多的就是褐藻,昆布、裙帶菜、馬尾藻…等即是生長於海洋中之褐藻門植物;不過,想要從褐藻中攝取到藻褐素,以期能調節血糖,並不容易。蔡儀冠營養師解釋,如果想要從昆布中直接攝食達1公克藻褐素,大概要吃到60公斤的昆布;因此目前才會利用生化技術來製作出高穩定藻褐素。

調節三高與慢性病較理想 研究成果最快明年公布

高穩定藻褐素除了有關調節血糖的研究之外,還有很多相關研究正如火如荼的展開。蔡儀冠營養師說,目前還有進行慢性腎臟病以及脂肪性肝炎的研究,並且正在進行人體臨床試驗;初步發現,高穩定藻褐素對於調節三高與慢性病的作用較理想,至於研究成果預計最快會在明年公布。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