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飲食與健康

一名年約40歲的牙醫師,日前因急性胸悶送醫急救,才驚覺血壓已飆高至200mmHg引發心肌梗塞,幸而及時就醫治療才撿回一命。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張鈞鎧提醒,時序進入春天,雖然平均氣溫升高,然而時有天候不穩定、忽冷忽熱的情形出現,加上早晚溫差較大,高血壓患者若平時未能良好管控血壓,一旦氣溫變化,便容易增加心臟病發和腦中風機會。

身體在低溫狀態下,週邊的血管便會收縮,而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的血管通常較為狹窄,張鈞鎧醫師建議,高血壓患者在進出室內外或清晨及深夜起身前,應做好中樞神經及軀幹的保暖措施,避免因一時環境溫度變化超出人體生理的調節範圍,引發血管阻塞或破裂造成出血。

張鈞鎧醫師提到,過去多認為高血壓是老年人專屬疾病,近年由於工作型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40歲甚至更年輕就患有高血壓的人數已逐漸攀升。然而許多患者雖然外型及生活型態都可被歸類為高風險族群,卻仗勢年輕,對血壓飆升的病識感不深,也不會尋求積極治療,血管長期遭受高壓情況下,罹患腦、心、腎病變機率反而比年紀大的高血壓病患更高。

高血壓患者若未按時服藥控制血壓,將增加15%心肌梗塞風險、28%中風風險,目前臨床上針對高血壓患者的藥物治療,包括ARB(血管張力素受器阻斷劑)、CCB(鈣離子通道阻斷劑)、ACEI(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等,而據統計,70%的高血壓患者需服用兩種以上的降血壓藥物才能控制血壓達標,是患者常見忘藥、自行停藥或減藥的原因之一。

張鈞鎧醫師指出,目前可選擇單錠複方藥物讓服藥更便利,並配合各別患者的血壓高低情形,由醫師建議適切服藥時間,有效幫助血壓控制,進而提升服藥順從性。

張鈞鎧醫師表示,高血壓治療必須透過定期回診、規律服藥,以及居家早晚量測血壓、做好血壓監測,同時搭配生活習慣改善,才能有助血壓控制。除了少鹽、少油、低熱量飲食外,更應維持運動習慣,許多患者由於日常忙碌,常在週末才運動,反而容易對身體造成壓力,誘發心腦血管疾病,醫師建議,一週應至少運動五天,每天運動時間達半小時以上,若工作忙碌也可分段進行,例如早晚各快走15分鐘,就能輕鬆幫助降血壓。

以上衛教資訊由台灣諾華提供; 張鈞鎧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不只是吃油炸物容易長痘痘,喝牛奶、吃巧克力或甜食等,竟然也可能是易致痘的原因!痤瘡即是俗稱的青春痘,其為一種常見的皮膚病,雖不易致命,但可能因此導致喪失自信、性格改變,進而影響到生活。為避免青春痘的生長,除了選擇正確的化妝品、做好臉部的清潔工作及生活習慣的調整外,是不是能藉由飲食來做調整,也是大家相當重視的一個問題。

研究指出乳製品、巧克力 吃了竟有可能長青春痘

營養師倪曼婷指出,根據2017年的一篇系統性文獻回顧指出,雖然目前飲食對青春痘的影響的證據性等級不高,尚未有一套完整的營養建議,但還是列舉了幾項可能促使青春痘生長的飲食型態,其中包含了低脂乳品、乳製品、巧克力、高升糖指數飲食、高升糖負荷飲食及西方飲食型態。西方飲食型態通常是指含有較高的動物性蛋白質、油脂且較低膳食纖維的攝取。

高升糖指數食物 不只易長痘亦會引發代謝症候群

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 GI)是在吃入含醣食物後,影響血糖上升速度的數值,當升糖指數越高,在食入後血糖上升的速度越快,常見的高升糖指數食物像是精緻醣類,如白飯、麵包、麵條、蛋糕、餅乾、含糖食物及飲料…等。 特別是手搖飲料店盛行,幾乎人手一杯,不只可能增加青春痘產生風險,亦可能造成國人肥胖,進而引發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精製糖熱量的攝取應不超過每日熱量攝取的5%,若以每日攝取2000大卡而言,每日精緻糖攝取量應不超過25公克,但往往一杯就已經超過50公克,是標準值的兩倍以上。

燕麥飲、油切綠茶更健康? 不如進食時減少油脂攝取

而常見的燕麥飲、油切綠茶,就是健康的代表?營養師倪曼婷說明,燕麥確實含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B群、膳食纖維,但有些燕麥飲當中,卻額外加入色素、防腐劑、香料、糖等添加物,而發育中的青少年若一餐攝取一瓶燕麥飲,營養稍嫌不足,建議可直接食用燕麥片或其他穀片來代替燕麥飲,並搭配蛋白質食物,如:豆漿、雞蛋,營養更均衡。而茶類雖有助於代謝、減少脂肪堆積,但效果有限,與其依賴茶類希望達到減脂效果,不如直接減少進食中的油脂攝取,更能有效去脂減重。

巧克力伴隨著高油脂及高糖 可能增加青春痘產生風險

有些研究指出巧克力可能增加青春痘產生風險,對於巧克力,總有迷思是月經期間攝取就不會變胖!但事實上,月經期間吃巧克力,也是一樣會發胖。巧克力常伴隨著高油脂及高糖,不因經期來就減少吸收,吃多了還是造成肥胖。但巧克力中的色胺酸,可增加體內血清素的合成,使心情變得較愉悅,除巧克力外,其他富含色胺酸食材,如紅肉、乳製品、堅果類、香蕉、黃豆製品…等,亦可適量補充。

遠離滿臉痘痘 飲食均衡、喝開水、低脂低升糖食物 營養師倪曼婷强調,青少年在發育的期間,首重飲食的均衡性及份量控制,避免攝取過多的糖份、鹽量及油脂。均衡的飲食為主食類,如白飯、粥、麵、吐司、麵包、饅頭…等,搭配青菜及蛋白質食物,豆、魚、肉、蛋類,並可利用水果取代糖果、餅乾、洋芋片、含糖飲料作為點心,在食材的選擇上,可多選用低升糖指數的食材,如全榖食物、蔬菜、豆製品及中/低脂肉類,低升糖指數的食物通常可提供較多的飽足感,有助於體重控制,並使用白開水代替含糖飲料,或將飲料改為無糖且不加配料。

 

「有癌症患者在化療後,食慾降低、口腔不適難以嚥食,導致營養不良只能先中止療程。」謝瑞坤表示,有8成5的癌症病人有營養不良的情形,若未有足夠營養支持,有許多患者無法順利走完療程,或是在治療後因體力消耗變得瘦弱不堪,存活期大幅縮短。營養支持的重要性不比藥物低,術後黃金8周的復原期更需積極營養介入,幫助患者恢復。

85癌友營養不良 難熬療程不適、惡病質反應

謝瑞坤醫師表示,癌症患者因為疾病與療程的影響,常是營養不良的高風險族群,又多集中於體力、消化吸收能力較差的55歲以上之高齡族群,其中有8成5易出現營養補充不足影響預後的狀況。治療癌症常見手術、標靶治療、化療、放療等,其中接受化療的患者容易消化不良、厭食,放療會出現吞嚥不適等問題。

癌症本身也會導致患者營養不良,有半數患者出現惡病質情況,良好的營養補充可以緩和惡病質發生風險。據美國腸外腸內營養學會(ASPEN)統計,患者若因營養不良衰弱、再住院、住院時間延長等,會增加300%治療費用,對經濟也是一大考驗。

MUST工具助營養評估 術後黃金8週營養介入撐療程

但癌友營養補充卻容易被忽視,謝瑞坤醫師表示,根據臨床經驗,會尋求營養師協助的不到2成,僅會根據坊間傳言給予補品,但不見得適合癌友,或會被吸收。癌友術前若營養不良,恐會影響手術成果,尤其頭頸癌患者,應該術前及早評估,利用英國建議的簡易營養不良評估工具(MUST)來評估成人病患是否有營養不良風險。

手術開刀會使患者體力明顯下降,身體機能下降進而影響食慾、消化吸收能力,「術後消瘦並不是好事,多半消失的是肌肉而非脂肪,別想著要趁機減肥,能夠維持更重要。不然體力不夠走完後續的療程。」謝瑞坤醫師補充,術前正常術後還是有營養不良風險,所以術後黃金8週內的營養追蹤與介入也很重要。在手術後,進行化放療前的這期間應確保營養充足,才有體力堅持治療。

5大營養關鍵:高蛋白、高熱量、鋅、低GI、麩醯胺酸

營養師張毓雯說明,一般癌症治療期間如果嚴重營養不足時,醫師會採積極的營養介入方式,包含靜脈注射營養、鼻胃管管灌營養品等,一般癌症患也可依醫師或營養師建議,選用專門的腫瘤配方營養補充品,建議五大營養管理重點,包含:高蛋白、高熱量、麩醯胺酸、低GI、以及鋅。

美國癌症協會於2019年發佈癌症治療期間的飲食指南就提到,建議癌症患者的飲食要高熱量和高蛋白,其中蛋白質為人體細胞、組織、器官的主要構成物質,補充蛋白質有助於組織的修復,幫助肌肉生長;麩醯胺酸是條件型的胺基酸;鋅則有助於維持正常味覺與食慾。(謝瑞坤-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