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飲食與健康

減重一詞對於現代人來說是永不退流行的一件事,而且不分男女老少。根據統計,隨著年紀增長,體重是會不斷上升的。中醫師陳沛亨表示,從30歲到60歲肌力會衰退30%,肌肉量減少、脂肪堆積,能舉起的重量減少,漸漸的身體脂肪越來越多,活動減少、且運動力下降。

30歲開始肌力下降 脂肪也跟著囤積

許多人把減重這件事當成一輩子的功課!為何需要減重?減重的動機,不外乎追求更健康的身體、更理想的體態、減少身體的負擔、增加自信心等,不論出發點為何,找到一個合適的動機,且能持續下去是相當重要的。

成功減重的有效方法就是達到「熱量赤字」,讓消耗的熱量比吸收的更多,但絕不是鼓勵少吃或是不吃東西,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建立在適當的飲食以及循序漸進的運動。

為什麼「少吃多動」不合理? 消耗熱量分析 

陳沛亨說,「少吃多動」這個說法其實極為不合理,人體怎麼可能在能量不足的情況下動得更多呢?從消耗熱量三個主要內容來分析,第一、基礎代謝率:佔70%,其中大腦就佔20%,最主要影響者為肌肉量;第二、自主活動:佔20~30%,這包含了任何有目的性的勞動或運動;第三、食物熱效應(生熱效應):佔10%,身體消化食物也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其中以蛋白質類的食物消耗最多;這三個要素都會互相影響。

減肥路漫長 不復胖才是重點

陳沛亨強調,減重最難的地方就是不復胖,然而人體生理機制遠比我們想的要複雜得多。減重後的身體,基礎代謝率也會不成比例的下降,若刻意減掉越多體重,身體往往會有極端的反應,最終都會恢復到原來的體重,基礎代謝率也會回到原狀;減重無捷徑,在合理無風險的方式中選取一個對身體健康最有益的方法進行,才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陳沛亨 -高雄榮總住院中醫師)

 

炎炎夏日,天氣悶熱潮濕,為細菌適合生長時節,食物保存不易,一不小心可能會發生食品中毒事件,出現腹部絞痛、上吐下瀉、虛弱甚至頭痛及發燒等症狀。
醫院營養師陳佳祺提供小撇步,呼籲「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注意保存溫度、要澈底加熱」等,讓民眾可以安全享用美食,避免食品中毒發生。

高溫潮溼環境細菌易生長 五至九月高峰期

常見食品中毒的三個地方分別為營業場所、學校與自宅,而最常發生食品中毒案件的月份為5月至9月,在高溫且潮濕的環境最適合各種微生物生長,若食品烹調及保存不當,就易發生食品中毒事件。

最常見引起食品中毒的病因物質,包括了細菌(如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霍亂弧菌、肉毒桿菌等)、病毒(如諾羅病毒等)、天然毒素(如河豚毒素、麻痺性貝毒素、黴菌毒素等) 與化學物質(如農藥、重金屬等)。

預防食品中毒五原則 注意食物保存方式

陳佳祺營養師表示,想要預防食物中毒,食材購買後應儘速放入冰箱中冷凍或冷藏,購買食材不過量,避免冰箱儲存過多食品,導致冰箱冷卻效果不足而微生物滋長;料理食品前後應澈底洗淨雙手,生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以避免交叉污染;餐點烹煮不過量,若未食用完畢,應適當熱藏大於60℃、冷藏小於7℃,復熱應確保中心溫度大於75℃,減少微生物滋生而造成食物腐敗。

購買外食應選擇環境衛生優良且值得信賴的商家,並當餐食用、隔餐勿食。

謹記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注意保存溫度、要澈底加熱」等,以預防食品中毒事件發生。【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 (陳佳祺-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

根據中央氣象局預估,今年冬天又乾又冷,1名張姓女子平日手腳冰冷,以為自己體質虛寒,秋冬到了,應該多進補麻油入菜使身體熱一點,結果卻造成口乾舌燥,以及睡不著的問題,讓她感覺「愈補愈大洞」。

很多人習慣在立冬時進補,臺中慈濟醫院中江昱寬醫師表示,由於每年氣侯不一,且每個人體質也不一樣。而今年冬天屬乾冷,其重點應增加身體免疫力,只要身體氣足,防禦力變好,就比較不怕寒冷與外來病毒。至於合適的度冬食材與中藥才是提升免疫力,抵抗外來病毒侵襲,減少生病的機會。

江昱寬建議,以薑、木耳、山藥、百合、黨蔘、紫蘇葉、防風等藥材來增加抵抗力。由於薑有擴張微血管的效果,以中醫角度來說是鼓動身體陽氣向外表,不過食用時應當注意,吃得過多,氣容易散掉;木耳含有豐富膠質,能潤肺並有益關節活動;山藥健脾胃,可提升腸胃道整體抵抗力;百合能發揮安定效果;黨蔘與防風可補氣增加抵抗力;而紫蘇葉能增加表面抵抗力與身體外表氣的運行,泡茶代茶飲可提升免疫系統。

每個人體質的不同,進補的方式也該隨之不同,至於如何分辨體質有幾個簡易的判別方向。江昱寬醫師說,偏虛寒體質的人,四肢較冰冷,並且氣血循環較差,如果加上感冒偏咳、痰白清稀,吃寒性食物症狀就會加重。體質偏熱的人,感冒後會發熱、發燒,身體發炎明顯並且口乾舌燥,甚至可能有頭暈、頭重,血壓高升高的症狀。但是每個人體質複雜,身體狀況將隨著季節不同而改變,建議由專業的醫師來判斷。

江昱寬醫師提醒,劇烈運動會讓微血管擴張,若受風寒,身體會更不舒服。建議以穴道按摩風池、合谷與迎香三個穴位,增加氣血循環與免疫力,將可舒緩頭痛、頭暈,以及緩和打噴嚏、流鼻水、鼻塞或是感冒、頭重等症狀。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 2014/11/05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