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飲食與健康

許多人在農曆初一及十五都會有吃素食的飲食習慣,也讓人有一種吃素似乎是跟宗教有關的想法,近年來很多人對養生越來越重視,因此「蔬食」及「低碳飲食」逐漸蔚為風潮,也就是在食物的生命週期中,盡量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不僅維持自身的健康,同時還能替地球的環保盡一己之力。

低碳飲食六大原則

所謂的低碳飲食就是:(1)吃當季食物、(2)選擇在地食材、(3)多蔬果少吃肉、(4)少加工少包裝、(5)利用節能烹調、(6)吃適當份量、減少廚餘垃圾。執行低碳飲食,除了能替地球盡一份心力外,其實還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好處在等著你。

低碳飲食六好康

這六大對自身的好處即是:(1)當季水果,價格便宜食物口感佳。(2)食用在地食材,大大減少運送時間及保鮮問題,能吃到最新鮮及營養的食物。(3)多吃蔬果攝取纖維質,補充人體所需礦物質、維生素等,可以幫助身體抗氧化、預防慢性病。(4)少加工食品,避免吸收添加在食物內的化工食品,對身體造成負擔及傷害。(5)簡單的烹調法,加上健康少油、鹽、糖,減少許多瓦斯、電源的消耗,無形中省下金錢也顧到健康。(6)適當的份量對於胃腸的消化吸收較好,相對熱量攝取也比較不容易過高。

天天都是世界地球日

低碳飲食不只可以低碳救地球,而且好處還多多,這樣利人也利己的行動需要大家一起共襄盛舉,有興趣的不妨也親自來行動一下。天天都可以是世界地球日,大家一起來為你我的地球盡一點心力,同時也為你的健康多一份的努力。

 

許多人都體會過胃脹氣的不適感,美食開心下肚,卻還要忍受胃的抗議,究竟該如何改善呢?醫院肝炎中心內科部暨醫研部主治醫師高嘉宏解釋,腸胃脹氣幾乎每個人都會發生,造成胃脹氣原因多,最常見的當然還是跟飲食有關,想改善胃脹氣的狀況,應從飲食著手。

胃脹氣為一種症狀 多種疾病都可能引發

胃脹氣是一種症狀,並不是一種疾病,導致原因多,包括腸胃炎的病毒感染,或是吃到不潔的食品,使得腸胃乳動變得緩慢,當腸胃乳動變慢時,就會產生脹氣;另外也有些食物容易發酵,這些都是容易導致胃脹氣的症狀產生。

有些民眾會擔心胃脹氣是身體健康出現警訊,高嘉宏醫師解釋,腸胃健康的人吃到不潔的食物,也會有胃脹氣不舒服的狀況,待胃脹氣消除,不適感也跟著消失。

有許多疾病像是胃發炎、胃食道逆流、胃潰瘍,甚至是肝病、心臟病都可能引發胃脹氣,胃脹氣只是一個症狀,醫師很難單從這個症狀推測患者有什麼疾病,若經常發生腸胃脹氣不適,仍建議就醫尋求專業醫師諮詢。

想改善胃脹氣 從飲食改變開始

引起胃脹氣的原因多,胃食道逆流為其中之一,高嘉宏說明,胃食道逆流就是一種疾病,因食道跟胃中間的括約肌比較鬆,胃裡面的食物就會往上跑,胃裡面又有相當具腐蝕性的胃酸,往上跑後就會造成食道黏膜的損傷,引起食道發炎,稱為胃食道逆流。長期胃食道逆流,不僅會引起食道發炎,甚至變成癌症,民眾不應輕忽。

至於該如何改善腸胃脹氣呢?高嘉宏醫師建議,胃脹氣症狀的出現,表示胃已經不舒服在抗議了,所以應減少食物攝取,盡量避免刺激性飲食,發酵食品像是麵包、豆類等也盡量避免,以免造成症狀加重,想改善胃脹氣症狀,從日常飲食中著手,保障腸胃健康。 (高嘉宏 - 臺大醫院肝炎中心內科部暨醫研部主治醫師)

 

1歲前小孩子不要喝蜂蜜!近期本土劇上演孕婦喝蜂蜜卻流產的戲碼,引發大眾對於蜂蜜的好奇心。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李新揚表示,孕婦喝蜂蜜不至於引發流產。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主任黃立民則指出,蜂蜜可能受肉毒桿菌孢子汙染,建議免疫未全的1歲前小孩不要喝。

孕婦喝蜂蜜不會流產 一歲前小孩勿喝

針對孕婦喝蜂蜜是否對胎兒有害,李新揚受訪時表示,蜂蜜對於媽媽和胎兒應該無害,流產不太可能會發生。他也指出,根據他行醫多年的經驗,還沒有碰過任何因為孕婦吃東西,造成胎兒流產的事件。

實際上,兒科醫學會建議1歲前小孩子不要喝蜂蜜,因為孩童免疫發展還沒有完善,如果蜂蜜受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孢子汙染,因免疫力無法抵抗會中毒。黃立民表示,因為市面上蜂蜜產品很多,很難確認哪種牌子沒有受到汙染,因此兒科醫師才做此建議。

肉毒桿菌中毒 支持性療法為主

根據疾管署資料,肉毒桿菌是以孢子形態存在週遭環境,因其會分泌毒素造成肉毒桿菌中毒(botulism)。該毒素會阻斷神經傳導物質釋放,使得神經元傳導受阻,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麻痺等神經症狀。黃立民補充,有時症狀可能也不會立即發生,需視潛伏期而定。

症狀往往從便秘開始,昏睡、倦怠、食慾不振、吞嚥困難、失去頭部控制、肌肉張力低下及全身性虛弱,有時會發展至呼吸無力衰竭而死亡。台灣從2003-2019年,累計約49起肉毒桿菌中毒事件。有些研究指出,約5%嬰兒猝死症因肉毒桿菌中毒引起。

支持性療法為主 所有食物都會汙染

針對肉毒桿菌中毒後續處理,黃立民說明,只能等待患者撐過中毒時期,盡量維持病人呼吸、心跳、水份和電解質等支持性治療。

事實上,肉毒桿菌並非只存在蜂蜜中,黃立民進一步指出,只要食物沒有妥善保存,都可能遭受肉毒桿菌汙染,如醃製品等食品。他強調,蜂蜜只是較常被人與肉毒桿菌聯想在一起,所有食物都要注意。

1歲小孩母乳為主 食物不要太複雜

一歲前小寶貝其實沒有必要餵食蜂蜜,也不用太複雜的食物。黃立民建議,最適當是以母乳哺育為主,其它副食品如奶粉、果汁、米精、麥精,快1歲時可以吃些蛋白質等食物。若民眾有疑慮,可以參考育兒手冊,讓小寶貝吃得頭好壯壯。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