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飲食與健康

少子化社會持續發展,現代父母更重視自己的孩子是否能「贏在起跑點」。而寶寶出生後一直到三歲,營養的攝取是否恰當、給予的刺激是否足夠,都將深刻影響寶寶未來的發展。日前「新一代嬰幼兒營養專家論壇」多位小兒專家齊聚,共同探討嬰幼兒營養新觀念-母乳的「關鍵脂質」(Key Lipids),以期能提供正確觀念,給寶寶更好照顧。

三大關鍵脂質 為寶寶的未來扎根

已有許多科學研究指出母乳中富含對於嬰幼兒腦部發育、潛能發展及成長所需的關鍵營養。其中母乳中的「關鍵脂質」占比雖然少,卻對幼兒潛能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前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資深營養師黃苡菱指出,「關鍵脂質包括能幫助神經突觸串聯及傳導的PS&PC(磷脂質)、促進腦細胞發展的AA&DHA(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啟動關鍵脂質全面吸收的Sn-2 PA(棕櫚酸)」。「三大關鍵脂質」以獨特的比例與結構成形,幫助寶寶的腦部成長、神經反應及吸收效率,為寶寶的未來扎根。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

許修平小兒科診所與馬偕兒童醫院醫師陳奕璇表示,鼓勵家中有初生嬰兒的父母哺育母乳,因為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其中母乳脂質中的「關鍵脂質」由特定結構組成,包含Sn-2 PA、AA&DHA、PS&PC,而當中佔比最高的Sn-2 PA,可提升腦部發育營養素的吸收效率。

陳奕璇醫師進一步補充,歐洲小兒腸胃肝膽營養學會對早產兒攝取AA&DHA建議的比例為2:1,同時也有許多研究指出,AA&DHA可提升嬰幼兒智能及視敏度。此外,關鍵脂質中還有珍貴的PS&PC,透過交互作用能促進腦細胞的連結與傳導,幫助腦部發育、發揮最大效能。

適當刺激與關鍵營養有助發展

我們常說「3歲定終身」,因為在初生寶寶大腦神經元間,已有上兆突觸互相連結,而突觸有「用進廢退」之特色,在0~3歲間會因日後環境的刺激及經驗將決定哪些「用不到」的突觸會被切斷,使腦部的使用更有效率。

針對要如何把握寶寶3歲前的黃金發展,張凱忻醫師則建議,可以從「刺激」及「營養」著手。給予寶寶適當的刺激、邏輯的訓練,像是兒歌、遊戲、積木…等,以建構寶寶對數量、因果的概念;在營養方面,母乳中的PS&PC能幫助寶寶大腦網路的建構,成為促動寶寶反應力的最佳助力。

攝護腺肥大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見疾病。據統計,5、60歲的男人,約一半以上會有攝護腺肥大,年紀到了80歲,更有8成以上,容易急尿、頻尿、夜尿、殘尿,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醫師強調,攝護腺肥大輕者可服藥治療,嚴重則需手術切除;若沒有做好平時保養仍可能復發,建議可多攝取抗氧化、植物固醇的食物,如大豆、南瓜子。

家族史攝護腺肥大增4.2倍

許齡內, 安南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表示,罹患攝護腺肥大的風險與基因、家族遺傳大有關係,一等親內有攝護腺肥大者,風險增加4.2倍之多。當年紀超過50歲,攝護腺肥大風險高5成,到7、80歲提升至8成以上;另外,BMI大於32,以及高蛋白、高油脂及紅肉飲食習慣,都會增加罹患攝護腺肥大的風險。

攝護腺肥大早期 可服藥治療

許齡內醫師指出,攝護腺肥大的早期症狀,有小便變細變慢、解尿困難、尿流中斷、腹部用力才能解尿、尿不乾淨、夜尿、頻尿、尿急卻尿不出來;嚴重則無法排尿導致膀胱疼痛、影響腎功能,造成泌尿道感染、出血。症狀輕微者可藉由規律服藥及日常生活保養有效控制;若出現尿路阻塞、腎積水、腎功能低下、尿路出血感染、膀胱結石等情形,則需手術治療。

多吃抗氧化物食物保養

如何保養攝護腺呢?許齡內說明,日常生活習慣應日間多喝水,以及避免久坐、憋尿、長時間騎自行車,還要有規律性生活及時常溫水坐浴;飲食部分則避免高脂肪、紅肉攝取過量,應多吃富含纖維、植物固醇、抗氧化物、抗發炎的食物。她舉例,南瓜子富含礦物質鋅、微量元素硒、植物固醇,可降低攝護腺的發炎反應;而大豆富含植物固醇,能減少男性荷爾蒙過度作用,功效類似男性荷爾蒙阻斷劑。另外,蛋類、堅果、花椰菜、深海魚類,也有助保養攝護腺。

攝護腺保健產品這樣選

市面也有不錯的攝護腺保健產品;許齡內醫師建議,選擇藥用品種南瓜子、原料來源可信賴,具優良製程的水溶性南瓜子萃取不易腐敗,添加含異黃酮素的大豆胚芽萃取物已證實效果良好,夜尿、頻尿等問題,都可以大幅獲得改善。

 

民眾千萬不要以為歐洲、國外來的食品就比較安全。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全球食品安全學院調查當地市售嬰兒米製副食品,結果發現,約一半以上的產品無機砷含量超標,學者擔心,這可能傷害嬰幼兒健康、發展。

近75%米製嬰兒食品 砷含量超標

無機砷會帶來一些健康風險,因此歐盟(EU)在2016年1月訂出食品無機砷含量上限,希望食品製造商可以確實遵守,但這項調查報告發現,當地米製嬰兒食品中,有近75%砷含量超標。調查結果已發表於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PLOS ONE)。

研究首席作者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植物與土壤科學系教授安迪‧梅哈格表示,一般來說,米製品出現無機砷機率比其他食品多10倍多,長時間接觸無機砷,可能引起發展障礙、心臟病、糖尿病,或引起神經功能受損。

小寶寶 對砷害特別敏感

雖然歐盟特別強調砷會帶來一些健康風險,但這項調查證據顯示,許多小寶寶正面臨砷毒威脅。5歲以下小寶寶正處於迅速生長時期,加上體重比成年人輕,因此對砷毒特別敏感、脆弱,一旦接觸砷毒,不只生長受影響,智力、免疫系統等,也都可能受傷害。

研究團隊針對喝母乳與喝配方奶的寶寶做研究,分析他們尿液中的砷含量,結果發現,喝配方奶的寶寶,尿液砷含量較高,特別是吃非乳製品、米製強化配方產品的寶寶,更是如此。這些寶寶通常是因為身體無法耐受小麥、乳製品,所以家長就選擇米製配方產品。

嬰幼兒到了副食品階段 更容易接觸砷毒

研究也發現,當寶寶到了副食品階段,接觸砷毒機率更增加5倍之多,這代表米製嬰兒食品與砷暴露確有關連。

對於產品砷含量 廠商應誠實告知 研究人員也分析嬰兒食品中的砷含量,結果發現,近75%的嬰幼兒產品,砷含量超過歐盟標準。研究作者認為,食品製造商應該要負起責任,避免產品砷含量超標,而廠商也應誠實告知產品的砷濃度含量,這樣消費者才能對砷毒威脅提高警覺,並得以獲得正確資訊、做出正確選擇。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