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飲食與健康

你一口、我一口,共餐不用公筷,當心幽門螺旋桿菌悄悄找上您!

幽門螺旋桿菌或幽門桿菌(學名:Helicobacter pylori)屬於革蘭氏陰性、微需氧的細菌,能躲過強烈胃酸攻擊,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內。傳染途徑為糞、口傳播,一旦感染後導致發炎,引發潰瘍,甚至可能發展成胃癌。

幽門桿菌可「口口相傳」 腹脹、胃痛等症狀

絕大多數感染者不會出現病徵,仍有部分的人會出現腹痛、腹脹、噁心、打嗝、食慾不振、嘔吐及胃痛等症狀。由於此菌可「口口相傳」,若家中有成員感染,通常會建議所有成員一同檢查、治療,降低再次感染的風險。

臨床檢驗胃鏡為主 確診靠「尿素酶檢測試劑」 

目前臨床檢驗仍以胃鏡檢查為主,在檢查過程中取出胃黏液檢體,可利用「幽門螺旋桿菌尿素酶檢測試劑」檢驗活菌體。「幽門螺旋桿菌尿素酶檢測試劑」屬第一等級醫療器材管理,須由專業人員操作。試劑組成包含尿素及酚紅指示劑,其檢測原理係利用幽門螺旋桿菌具有分泌大量尿素酶特性,能水解尿素,產生氨和二氧化碳,改變pH值,導致指示劑顏色產生變化。

因此由患者胃內取出檢體若帶有幽門螺旋桿菌,其反應結果會呈現粉紅色至紅色判讀為陽性,反之,呈現黃色則為陰性。

保有良好衛生習慣 從此揮別幽門螺旋桿菌

保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就能揮別幽門螺旋桿菌!只要早診斷、早治療,即可消除身體的幽門螺旋桿菌,以維持身體健康。

 

一名貨車司機,三餐不定時且暴飲暴食,為了提神,菸、藥酒不離身,這一星期只要一進食就覺得胃脹,剛開始只是自行到藥局買止痛藥,直到聚餐後喝了幾杯酒,出現吐血及解大量黑便症狀,送醫後診斷為「胃潰瘍合併出血」,才發現原來罪魁禍首是「提神藥酒」。

進食當下同時感到飢餓及飽脹恐為警訊

桃園醫院護理師程盈溎表示,胃壁黏膜受到胃液侵蝕,造成黏膜受損,受損的程度比破皮更深就造成了潰瘍。不良飲食習慣、情緒壓力、消炎止痛藥物、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都是胃潰瘍常見原因。若出現進食當下同時感覺飢餓及飽脹、進食後30分鐘後感上腹部疼痛、燒灼感、打嗝、解黑便、吐血等症狀要有警覺並立即就醫。

胃潰瘍日常注意事項

程盈溎護理師表示,胃潰瘍的藥物治療主要在促進潰瘍癒合,預防復發及避免併發症。除了藥物治療外,胃潰瘍日常飲食及注意事項也非常重要: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要細嚼慢嚥,定時定量、少量多餐。

2)溫和飲食:好消化不油膩且具有足夠營養的飲食。

3)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酒、辛椒、油炸或過冷過熱等食物。

4)奶類並不會改善胃潰瘍,牛奶確實有鈣質能中和胃酸,但研究發現,牛奶實際會增加胃酸的分泌,而更加損傷胃的黏膜。

5)紓解壓力、保持心情舒暢。

6)使用止痛藥、阿斯匹靈時,確實遵照醫師用藥指示,不濫用。

7)解便後需觀察解便的顏色、性質及量。出血時會出現嘔吐血、咖啡色物體或解黑便,嚴重時會心跳加快,冒冷汗,頭暈,臉色蒼白,昏倒,此時應立即就醫。

8)潰瘍治療後,縱使疼痛消失,仍需定期追蹤,直到潰瘍完全癒合。(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