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飲食與健康

食安問題令民眾人心惶惶,生活中化學物質無所不在,民眾要有「安全劑量」概念「看懂怎麼吃、怎麼用,與生活中的化學物質和平相處,就不用太擔心。」;人體有代謝能力,只要適時適量飲食,避免化學物質攝入過多,就能將風險降至最低。

化學物質無所不在 認識「安全容許量」

民眾多由媒體上,認知化學物質有危害,卻不知如何避免,進而心生恐懼。李俊璋感嘆,身邊很多化學物質,一開始創造出來是用來創造生活福祉,但是因為濫用,最後變成毒物。然而,人體對毒物,都有排除和淨化的能力,所以要理解「安全容許量」。

李俊璋解釋,只要吃進去的化學物質,有足夠的時間讓肝臟代謝掉,各種干擾、疾病自然就減少。然而,有多因素是因為個人習慣造成,「例如去外面吃早餐,店家的盤子都套上塑膠袋,再用塑膠杯裝熱豆漿,接著中午又吃紙盒裝的便當。」雖然塑化劑2天就可以代謝掉,這些習慣長期累積,還是有可能超標。

大型魚類汙染超標 天天吃恐超標

他更舉「大型遠洋魚類的戴奧辛和甲基汞含量都很高,到底要不要吃?」說明,歐洲波羅的海汙染嚴重,幾乎所有大型魚類的毒物含量,都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標準,但是歐洲討論後決定,「魚還是要吃,但是要適量吃。」魚對於腦細胞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用,仍然非常重要。

李俊璋調查台灣漁獲也發現,大型肉食性魚類有同樣問題,尤其鯊魚最嚴重。然而,同樣是鮪魚,黃鰭鮪毒量不高,黑鮪魚卻很高,每一種魚類都不一樣。「如果你能認識,就可以自己察覺,決定吃多少。」甲基汞在人體半衰期是120天,如果天天吃,超過建議的頻率,可能就會過量。

大型魚適量吃 多吃小型魚有益健康

據衛福部指南強調攝取魚類,尤其是兒童和孕婦,一份35克,約3片生魚片,而鯊魚、旗魚、鮪魚、魷魚須避免。美國建議,成人每月不要攝取超過兩次大型掠食魚類,每次2-3份為限。政府應該要加強管制,但「政府不可能幫你避毒,自我察覺還是最重要的」。李俊璋說。

由於汞能穿透胎盤,影響胎兒神經發育。食安與漁民生計其實不衝突,「雖然漁民對於公布毒量會排斥,但是民眾有知的權利,因此要教育安全劑量與風險的觀念,民眾適量吃魚對身體有益,漁民也還是有生計。」

除了特定大型肉食魚類適量攝取,李俊璋建議,竹筴魚、鯖魚等小型魚類,其實毒性都很低,平時可以多攝取。 (李俊璋 - 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

 


廣 東 人 最 喜 歡 進 補 食 療 ﹐認 為 這 是 強 身 健 體 的 最 佳 方 式 。 但 最 近 竟 有 專 家 挑 戰 這 個 說 法 ﹐ 認 為 好 「 補 」 的 生 活 習 慣 是 廣 東 鼻 咽 癌 發 病 率 高 的 原 因 之 一 。

進補太多積熱氣

一 班 專 家 認 為 鼻 咽 癌 在 廣 東 發 病 率 高 ﹐ 除 與 城 市 環 境 ﹑ 家 庭 裝 飾 材 料 等 和 其 他 地 區 相 同 的 污 染 影 響 有 關 外 ﹐ 還 與 廣 東 人 的 特 殊 生 活 習 慣 和 地 理 氣 候 有 關 。 廣 東 人 都 很 講 究 「 補 」 ﹐ 吃 東 西 補 ﹑ 吃 藥 還 補 。 不 少 「 補 」 都 會 使 人 體 內 部 熱 氣 上 升 ﹐ 產 生 肝 膽 實 火 ﹐ 也 就 易 犯 鼻 炎 ﹑ 咽 喉 炎 。

此 外 廣 東 氣 候 濕 熱 ﹐ 熱 毒 ﹑ 濕 毒 多 ﹐ 所 以 廣 東 人 容 易 上 火 ﹐ 易 得 鼻 炎 ﹑ 咽 喉 炎 。 廣 東 是 全 國 鼻 咽 癌 發 病 率 最 高 地 區 ﹐ 佔 全 國 的 百 分 之 六 十 ﹐ 較 其 他 地 區 的 發 病 率 高 出 二 十 至 三 十 倍 ﹐ 因 而 鼻 咽 癌 又 被 稱 為 「 廣 東 癌 」 。 據 資 料 顯 示 近 年 來 廣 東 地 區 鼻 咽 癌 發 病 的 情 況 已 到 了 令 人 擔 心 的 地 步 。 在 廣 州 市 腫 瘤 醫 院 今 年 以 來 每 月 新 增 二 百 名 鼻 咽 癌 患 者 ﹐ 而 中 山 醫 科 大 學 腫 瘤 醫 院 則 達 到 四 百 名 。 鼻 咽 癌 發 病 與 平 時 不 太 引 起 注 意 的 鼻 竇 ﹑ 鼻 咽 炎 頻 發 大 有 關 係 。

綜合報道
20001220a

<!-- START: Modules Anywhere -->
<div id=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 />

當嬰兒出生4至6個月後,隨著感官及動作等發育,加上消化能力成長,這時除了母乳外,就可添加副食品,幫寶寶補足所需營養,尤其媽媽奶水不足,讓寶寶吃不飽時,就可提早滿4個月時,開始添加;醫院營養師黃淑俐指出,副食品不僅能滿足不同成長時期的營養需求,也能訓練嬰幼兒咀嚼、吞嚥能力以及接受多樣性食物。

未攝取足夠蛋白質 1歲半罹佝僂症

臨床上,曾有一名1歲半幼兒小志,因動作發展遲緩就醫,經檢查後確診為兒童營養不良合併維他命D缺乏佝僂症。

而進一步諮詢後,才發現原來小志的副食品全來自網購,雖媽媽每天為小志變換各式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但因完全沒攝取牛奶、蛋類、家禽、家畜等動物性蛋白質,加上攝食食物型態無固體食物,才使小志因缺乏足夠蛋白質、維他命D、動物性食物相關的維生素B12、鐵等營養,且不願意咀嚼固態食物,因而造成佝僂症。

鐵質與維生素D 幫寶寶補足營養

根據許多研究指出,若太晚給予寶寶副食品,餵食困難的機會將會提高,但如何選擇適合的副食品呢?黃淑俐營養師解釋,除了要選擇富含鐵質與維生素D的食物,食物種類可依序全穀雜糧類,搭配強化鐵質、維生素D的米精、麥精等;另外,可多食用深綠色蔬菜,並選擇柳丁、芭樂等水果自製成的果汁或磨泥。

餵食副食品應循序漸進 讓寶寶學著改變

若寶寶滿六個月後,則可以開始添加豆、魚、蛋、肉類等蛋白質來源的食物,但要切記,千萬不要給一歲以下的寶寶餵食蜂蜜;黃淑俐營養師提醒,至於供給的食物,可以從湯汁狀的流質或糊狀半流質,逐漸改變成泥狀半固體或固體型式;直到一歲多以後,則可開始餵食多樣且均衡的固體食物,且每次嘗試一種新食材,循序漸進,才能讓寶寶確實補充足夠營養。(黃淑俐 -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營養師)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