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健康機構

Omicron等各種變異株展示高效中和能力

上海2022年9月12日 /美通社/ -- 近日,綠葉制藥集團控股子公司博安生物自主研發的治療/預防新冠病毒肺炎的廣譜中和抗體——BA-CovMab注射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開展臨床試驗。BA-CovMab對於D614G及Alpha、Beta、Delta、Omicron BA.1-BA.5等18種病毒變異株均具有廣譜高效的中和能力,有望成為應對新冠病毒變異株的有力武器。

對各種變異株展示高效中和活性,小鼠新冠感染模型中展現良好療效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征冠狀病毒2(SARS-CoV-2)造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流行,對全球人民健康以及經濟帶來巨大威脅。BA-CovMab是一款重組全人源單克隆中和抗體,通過多種變異株的表面刺突蛋白(Spike)/受體結構域(RBD)蛋白序貫免疫和序貫篩選獲得,可特異性結合SARS-CoV-2病毒Spike蛋白的RBD區,並能有效阻斷病毒與宿主細胞表面受體ACE2的結合,從而抑制SARS-CoV-2病毒對宿主細胞的侵染。冷凍電鏡研究顯示BA-CovMab結合在RBD的保守表位上,避開了RBD中的大多數突變敏感位點,可以廣泛有效地中和SARS-CoV-2各種變體,且大大降低對未來變體失去中和活性的風險。

BA-CovMab的臨床前藥效學研究結果顯示:體外假病毒中和活性結果表明BA-CovMab可高效、廣譜中和18種SARS-CoV-2變異株,對Omicron BA.1, BA.2, BA.2.12.1, BA.2.13, BA.2.75, BA.3, BA.4和BA.5的假病毒中和活性IC50值達1.24~5.52 ng/mL;真病毒中和活性研究結果表明對Omicron BA.1和BA.2變異株中和活性優異,IC50值分別為53.20、18.17 ng/mL;BA-CovMab對9種新冠毒株(WT strain、B.1.1.7、B.1.351、P.1、B.1.617.2、Omicron/B.1.1.529、C.37、B.1.621和B.1.617.1)的RBD具有較高的親和力,對除B.1.621之外的其他8種毒株均有較高的阻斷活性;小鼠體內真病毒藥效學研究顯示BA-CovMab能有效預防和治療Omicron BA.1和BA.2感染,顯著降低動物感染模型肺部活病毒滴度2~3.5 log10(p<0.005),基本清除肺部病毒,保護作用優異。

博安生物專業技術平台助力新冠抗體高效開發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兩年有余,盡管世界各國已開展大范圍疫苗接種,也有多款治療藥物投入使用,但病毒的不斷變異削弱了疫苗的保護效力及藥物療效,感染率依舊居高不下。當下國內外主要流行的變異株Omicron具有極高傳染性,與以往的新冠病毒突變株相比,全球現有新冠疫苗及絕大部分治療用中和抗體對其抑制效果普遍較弱,甚至完全失去中和作用,面對新冠病毒的持續變異,開發廣譜、高效的中和抗體藥物用於治療和預防給藥顯得尤為迫切。

博安生物憑借自有的全人抗體轉基因小鼠及噬菌體展示技術平台,快速完成中和抗體篩選並鎖定最優抗體BA-CovMab,這進一步驗證了博安生物高效的新藥創新能力。

博安生物研發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竇昌林博士表示:「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博安生物快速響應國家號召、積極行動,憑借自主知識產權的全人抗體轉基因小鼠及噬菌體展示技術平台,開發和研制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相關科研成果獲得了有關部門和專家的高度評 價。根據BA-CovMab的臨床前研究數據的優異表現,我們將加快推動這一藥物的臨床研究和開發,以便早日為我國新冠肺炎的治療和預防做出突出貢獻。」

關於博安生物

博安生物為綠葉制藥集團的控股子公司,是一家全面綜合性生物制藥公司,專業從事治療用抗體開發、生產和商業化,專注於腫瘤、自身免疫、眼科和代謝疾病。該公司的抗體發現活動圍繞三大平台展開,即全人抗體轉基因小鼠及噬菌體展示技術平台、雙特異 T-cell Engager 技術平台及抗體藥物偶聯(ADC)技術平台。目前,博安生物的在研管線中已構建了多個擁有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的創新抗體和生物類似藥的產品組合,其首個生物藥博優諾®(貝伐珠單抗注射液)已在華上市。

博安生物擁有完整的涵蓋抗體發現、細胞株開發、上游及下游工藝開發、分析及生物分析方法開發、技術轉移及中試與商業化規模生產的全整合型產業鏈。除了在中國,博安生物也在美國及歐盟市場從事生物藥產品開發。

杭州2021年5月21日 /美通社/ -- 近日,艾康生物技術(杭州)有限公司研發的Flowflex™新冠病毒抗原自檢測試劑產品獲得歐洲CE0123自測證書。這意味著艾康生物可為歐洲疫情防控帶來更加便利的檢測體驗和更加充足的檢測資源。

作為一種歐盟安全指令,CE認證幾乎就是歐盟和歐洲經濟區內合法銷售的「通行證」。貼有CE標識表示產品已經通過某些檢測且可以在歐盟和歐洲經濟區內的任何地方合法銷售。強制性CE標識為產品進入歐盟提供保證,允許產品在構成歐洲經濟區的31個成員國內自由流通,直接進入超過5億消費者人群的市場。Flowflex™ 新冠病毒抗原自檢測試劑獲得這一認證,不僅意味著產品將在歐洲各國實現廣泛應用,更將加快全球同胞的抗疫進程,引領著全球新冠病毒抗原檢測進入全新時代。

早在今年4月份,艾康生物Flowflex™ 新冠病毒抗原自檢測試劑產品就已獲得德國、法國、荷蘭、丹麥、奧地利、捷克、葡萄牙、斯洛伐克等歐洲多國批准進入自測清單,為歐洲民眾自測防疫帶來極大便利。此次Flowflex™ 自測版獲得歐洲CE0123自測證書,再次證實了艾康生物這款新冠抗原自檢產品優異的實測性能和良好的使用者體驗。

之所以能夠獲得歐洲CE自測證書,是因為Flowflex™新冠病毒抗原自檢測試劑具備檢測結果精準、檢測效率高、易於操作等多重優勢。這款檢測產品採用鼻拭子檢測方式,提高了測試的舒適度,降低了取樣的專業性操作要求,方便個人及家庭進行新冠病毒的自檢測。並且使用方便,無需設備,僅15min即可獲得結果,能較好地滿足各國疫情防控現場快速檢測的需求。對於普通民眾而言,不僅生命健康得到了更好的保護,而且大大解放了他們的時間和自由。

作為Flowflex™試劑盒的研發生產機構,艾康生物自1995年成立以來,就始終致力於生物技術研發,並依託中美兩地研發實力、嚴苛的品質控制系統等,多年來持續積累、不斷突破,先後通過了IS013485、歐洲CE、美國FDA等權威機構認證。全球疫情的反覆,時刻提醒著艾康生物的企業使命,肩負著全人類的抗疫重任,艾康生物矢志為世界範圍內的疫情防控做出貢獻。疫情爆發的一年多以來,艾康生物不負眾望,所研發生產的Flowflex™試劑盒得到各國權威醫療衛生機構的廣泛認可。

目前,Flowflex™ 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專業版)/(自測版)均已獲得了多國權威機構的多重驗證。作為防疫第一道防線,Flowflex™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獲得歐洲CE0123自測證書,服務版圖將再次擴大,持續助力全球範圍內各國的疫情防控工作,引領歐洲乃至全球疫情防控進入嶄新階段。

童華兵
+86-18751894863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香港首份肺癌患者心理挑戰認知公眾意見調查顯示:近七成港人認為末期肺癌患者缺乏生存希望

「呼吸希望」活動為患者重燃生存希望 有效實踐「與肺癌共存」

香港2017年5月18日電 /美通社/ -- 香港肺癌學會今日公佈有關「肺癌患者心理挑戰認知公眾意見調查」之結果,藉此瞭解香港公眾對肺癌患者的心理看法。學會早前委託獨立調查機構於今年4月以網上問卷形式成功訪問1,029名年齡為18歲以上的本港市民,主要調查結果如下:

香港肺癌學會公佈肺癌患者心理挑戰認知公眾調查結果。(由左至右):聖雅各福群會高級經理黃培龍先生、肺癌患者黃女士、香港肺癌學會理事會成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香港肺癌學會會長、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區兆基、香港肺癌學會成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廣泉、香港肺癌學會成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丘德芬
香港肺癌學會公佈肺癌患者心理挑戰認知公眾調查結果。(由左至右):聖雅各福群會高級經理黃培龍先生、肺癌患者黃女士、香港肺癌學會理事會成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香港肺癌學會會長、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區兆基、香港肺癌學會成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廣泉、香港肺癌學會成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丘德芬

  • 近七成受訪者認為末期肺癌患者生存希望很渺小。
  • 受訪者認為「缺乏治療選擇」及「治療帶來的副作用」為末期肺癌患者失去生存希望的主要兩項原因。
  • 「消極」情緒被認為對末期肺癌患者成最大心理影響。
  • 約七成受訪者認為公眾應給予肺癌患者及其照顧者心靈支持,當中近六成受訪者認為提高公眾意識有所幫助。

末期肺癌非生命終結 患者可選擇個人化治療增存活率

香港肺癌學會會長、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區兆基表示:「肺癌是全球及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也是本港的頭號致命癌症殺手。調查顯示,香港市民普遍誤以為患上末期肺癌的病人便是藥石無靈,均認為在缺乏治療選擇及治療帶來的副作用下,患者便失去生存希望。事實上,隨著醫學技術不斷進步,現時已有嶄新及更多個人化治療方案供末期肺癌患者選擇,尤其是末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這不但能幫助控制腫瘤,副作用亦較少,可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質素,令患者重拾生存希望,維持正常及有尊嚴的生活。」

大部分肺癌可以分為兩大類:非小細胞肺癌 (NSCLC) 及小細胞肺癌 (SCLC)。非小細胞肺癌是最常見的肺癌類別,約佔肺癌的80-85%1。醫學研究發現,某些肺癌細胞帶有一些驅動基因突變 (driver gene mutation),例如表皮細胞生長因數受體 (EGFR) 或間變性淋巴瘤激酶 (ALK) 基因突變。EGFR基因突變是肺癌最常見的一種驅動基因突變,在末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當中,其發生率在亞裔患者中佔30-40%2

基因突變測試在幫助識別基因突變和決定治療選擇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當末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採用一線標靶治療後出現病情惡化,進行另一次測試可有助找出癌細胞是否出現進一步的EGFR T790M基因突變,從而導致患者對一線標靶治療產生抗藥性,並能瞭解患者是否需要採用個人化治療方案以控制癌症的惡化。

心理健康及提高公眾認知有助患者重拾生存希望 積極對抗癌魔

在這首份針對香港人對肺癌患者心理挑戰的認知及意見調查中,不少港人認同末期肺癌患者需要面對各項心理挑戰,當中以「消極」情緒被列為對末期肺癌患者造成最大影響。香港肺癌學會成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廣泉表示:「儘管現時能提供更多治療方案供肺癌患者選擇,但他們在整個治療當中仍需要面對各種生理及心理挑戰。從接受一線治療、病情受控、出現惡化、到接受二線治療,患者的心情就猶如坐過山車。因此,維持病人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如果病人失去生存希望,什麽治療也起不了顯著的作用。正如調查結果所顯示,大部分受訪者表示家人、朋友和照顧者接受病人患癌的現實,保持樂觀心境,是主要支持患者的方法。」

香港肺癌學會理事會成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補充:「在我自己親身接觸的病人當中,不少末期肺癌患者因病情起伏而缺乏生存希望,但在醫護人員、家人、朋友及照顧者組成的支援團隊的不斷鼓勵及支持下,病人可以重拾生存希望,繼續積極對抗癌魔,不輕言放棄,從而贏得更多與親人摯愛相處的時間。」

另外,調查顯示港人贊同應提高公眾對肺癌的認知,從而使公眾對肺癌患者在抗癌路上給予更多心靈支持。香港肺癌學會成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丘德芬表示:「我們喜見絕大部分的受訪者均表示,社會公眾應對肺癌患者及其照顧者給予心靈支持。有見及此,香港肺癌學會將於今年舉辦一連串的活動,以提高公眾對肺癌的認知,亦提供不同途徑讓公眾能對肺癌患者及其家庭給予更多的支持,我們期盼公眾積極參與,讓我們一同攜手,傳達我們的關懷和鼓勵,為肺癌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呼吸希望」活動為患者重燃生命希望 有效實踐「與肺癌共存」

對於肺癌患者來說,每次呼吸都是無比珍貴、格外難得,每次呼吸都是生存的希望。因此,香港肺癌學會在今年舉行名為「呼吸希望」的大型公眾教育計劃,透過舉辦多項不同的活動,旨在提高公眾對肺癌的瞭解和關注,同時為肺癌患者提供支援,為他們送上祝福,鼓勵他們積極對抗疾病,重燃呼吸希望,做到名副其實「與肺癌共存」。計劃亦設有肺癌教育網站,提供關於肺癌的教育資訊、短片和活動詳情,讓大家瞭解更多有關肺癌這個疾病(www.livingwithlungcancer.asia)。

計劃的首項活動為「向肺癌患者傳遞呼吸希望」展覽,在2017年5月18至21日期間,「呼吸希望」將一連四日在iSQUARE國際廣場地下舉行大型活動。公眾可以在創意攝影區拍攝照片,或寄出手寫明信片為肺癌患者送上祝福。每一張在攝影區所拍攝並上載的照片,以及每張寄出之明信片,「呼吸希望」的主辦機構將向聖雅各福群會捐贈港幣5元,用以支援癌症患者。

在大型展覽活動結束後,「呼吸希望」會緊接推出多項讓肺癌患者與家人及照顧者一同參與的有益心身健康活動,鼓勵肺癌患者真正實踐「與肺癌共存」,並在抗癌路上繼續充滿生存希望。暫定活動包括氣功班,養生飲食烹飪示範班及物理治療班,活動詳情及最新消息可留意官方網站(www.livingwithlungcancer.asia)。

關於香港肺癌學會

香港肺癌學會 (HKLCSG) 乃屬慈善機構團體,於2003年由一群腫瘤科專業人士創立。其宗旨是增強公眾對肺癌的知識、協助促進對治療肺癌的研究及提高對肺癌病人治療的質素。

關於「呼吸希望」

「呼吸希望」是一項肺癌關注計劃,獲香港肺癌學會 (HKLCSG) 全力支持,目的旨在為肺癌患者提供支援,鼓勵他們積極對抗疾病,為他們送上祝福,重燃呼吸希望。本項計劃設有肺癌教育網站,提供關於肺癌的教育資訊、視頻和小冊子,讓大家瞭解更多有關肺癌這個疾病。在未來數個月,我們將會舉辦多項活動,以提高公眾對肺癌的瞭解和關注。每一位的參與非常重要,一同攜手,傳達我們的關懷和鼓勵,為肺癌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如欲瞭解更多,請瀏覽「呼吸希望」網站www.livingwithlungcancer.asia

關於聖雅各福群會

聖雅各福群會於1949年創辦,是一間多元化的社會服務機構,為社區內不同需要的人士,提供高質素的綜合服務,鼓勵自助助人,從而建立一個融合、和諧的社會。2009年,聖雅各福群會創辦全港首間非牟利的社區藥房-[惠澤社區藥房],除資助昂貴藥物,以紓緩貧乏的病人沉重的經濟負擔外,更透過多項的服務,提升患者和其家人身心靈健康,協助他們走過抗癌大道。

參考資料:

1.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Lung Cancer (Non-Small Cell). Available at: https://old.cancer.org/acs/groups/cid/documents/webcontent/003115-pdf.pdf. Accessed 17 Jan 2017.

2.

Li L, et 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utation analysis in cytological specimens and responsiveness to gefitinib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Chin J Cancer Res. 2015;27(3):294-300.



461,612.022 16/05/2017

圖片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70518/1854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