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健康機構

-IONpath和百時美施貴寶共同為《實驗室研究》撰寫新文章,探索腫瘤微環境的複雜性

加州門洛派克市2020年4月2日 /美通社/ -- IONpath, Inc.今天宣佈,該公司與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 Myers Squibb)共同為《自然》(Nature)雜誌子刊《實驗室研究》(Laboratory Investigation)撰寫了一篇標題為《Multiplexed Ion Beam Imaging (MIBI)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cross Tumor Types》(不同腫瘤微環境表徵多重離子束成像(MIBI))的文章。

透過在單個組織切片中同時區分幾種細胞類型來瞭解腫瘤內所有細胞的能力受到現有技術的限制。在這篇新文章中,作者展示了多重離子束成像(MIBI™)如何能夠透過提供細胞表型鑒定及其空間關係分析詳細描述各種腫瘤的特徵。為此,百時美施貴寶為IONpath提供了50例腫瘤活檢樣本,這些樣本同時用15種抗體染色,每種抗體都用特定的金屬同位素標記。高度詳細的腫瘤微環境成像透過多步驟過程(將樣本分割成單個細胞)提供了免疫細胞分型(圖1)和空間組織(圖2)

圖1:關鍵細胞類型可與不同的腫瘤類型進行對比。a.在CD45+細胞分子內,T細胞亞群、巨噬細胞和其他免疫細胞的頻率如堆積橫條圖所示。b. 每個視場角(FOV)和每類細胞的頻率使用歐氏距離和華德法進行聚類(儘量減少集群間差異)。每類細胞使用其z分數(平均值=0,標準差=1)進行標準化。
圖1:關鍵細胞類型可與不同的腫瘤類型進行對比。a.在CD45+細胞分子內,T細胞亞群、巨噬細胞和其他免疫細胞的頻率如堆積橫條圖所示。b. 每個視場角(FOV)和每類細胞的頻率使用歐氏距離和華德法進行聚類(儘量減少集群間差異)。每類細胞使用其z分數(平均值=0,標準差=1)進行標準化。

圖2:TME結構的差異:免疫細胞和腫瘤細胞的空間分佈。
圖2:TME結構的差異:免疫細胞和腫瘤細胞的空間分佈。

收集這些信息是為了觀察相關樣本的特徵。然而,這種新水平的細胞級腫瘤成像可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科學家和藥物開發人員現在能夠測量免疫細胞與癌細胞的接近程度,並在同一樣本中測量潛在藥物靶點的蛋白質表達水平以及與某些治療(如針對免疫檢查點的治療)相關的其他方差。

病理科主任、文章作者之一Jessica Finn博士表示:「IONpath的使命是為醫學發現提供支持,特別是免疫腫瘤學領域,從腫瘤微環境表徵到細胞級發現。」Finn博士補充道:「檢查這些相互關聯的詳細結構很難,但在治療某些類型癌症的努力中很重要。」

作為IONpath的使命可能會如何影響現實世界決定的一個例子,這項研究證明了除了表達免疫細胞亞群的PD-1和PD-L1之外,計算包括腫瘤和免疫細胞在內的不同細胞亞群之間距離的可能性。這一領域的更多研究可能是為了支持免疫腫瘤學領域實現更好的結果。

體驗IONpath是如何透過基於網頁的視覺化平台MIBItracker™為客戶和合作夥伴提供數據檢查支持的。如欲登錄MIBItracker™平台,請點擊此鏈接。

IONpath, Inc.和IONpath研究服務簡介
IONpath, Inc.正在為組織成像帶來革命性變革,幫助加速醫學發現和改善人類健康。該公司的MIBIscope™系統利用多重離子束成像技術,透過借助單細胞解析度同時為多達40個標記物進行多重成像,在組織成像上面邁出具有變革性的一步。領先的研究所和生物科技與醫藥公司,如今在免疫腫瘤學、免疫學和神經系統科學領域使用MIBIscope,而這些領域都需要高保真多重成像數據。除了透過MIBItracker™增強的MIBIscope™系統以外,IONpath還透過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研究服務部門為學術、生物科技和醫藥領域的合作夥伴的研發计劃提供支持。

查詢詳情,請瀏覽:www.ionpath.com

©2020 IONpath, Inc.保留所有權利。IONpath®是IONpath INC.的注冊商標;MIBI™和MIBIscope™是IONpath INC的商標。只作研究用途,不用作診斷用途。

IONpath傳媒關係部

電話:305-803-0824

Terri Hnatyszyn

電郵: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市場推廣與傳訊


信息圖:https://mma.prnewswire.com/media/1139769/Figure_5_final_Infographic.jpg
信息圖:https://mma.prnewswire.com/media/1139770/Figure_6_final_Infographic.jpg
圖標:https://mma.prnewswire.com/media/1088947/IONpath_Logo.jpg

日本大阪2019年6月24日 /美通社/ -- 鹽野義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鹽野義或公司」)宣佈公司已與億騰醫藥(以下簡稱「億騰醫藥」)達成協議,授權引進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Lusutrombopag,蘆曲波帕(日本品牌名稱為:MULPLETAR®)。

與億騰醫藥的Lusutrombopag授權引進許可協議

中國約有1,360[1],[2],[3]萬慢性肝病成人患者,其中多數患者會接受選擇性侵入性治療。另一方面,由於患者在更高水平醫療護理中對於輸血需求的不斷增加,加之無償獻血的比例要低於歐洲、美國和日本,因此國內長期面臨血液庫存短缺的問題。另外,眾所周知,採集的血液有較高的傳播感染性疾病風險。在現在中國血液供應的大環境下,Lusutrombopag在中國的上市,與輸血小板相比,無疑是一種更優的選擇。

億騰醫藥是一家在中國擁有廣泛的銷售網絡的製藥公司,覆蓋全國範圍內主治肝臟疾病、血液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醫院,即Lusutrombopag會被處方的醫院。產品獲得批准後,雙方將充分利用億騰醫藥的銷售網絡和鹽野義在全球開發和營銷Lusutrombopag的專長,進一步為中國患者的臨床治療做出貢獻。在協議中,億騰醫藥將獲得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對Lusutrombopag的獨家授權引進許可,而鹽野義將向億騰醫藥生產供應該產品,並在協議簽訂後獲得首付款,以及上市銷售後的里程碑付款。雙方公司在產品上市的過程中共同合作,並已開始為在中國申請獲批該產品做準備。

「我們對此次合作感到無比興奮。這項合作對患有慢性肝病的中國患者來說是一項重大的里程碑,為嚴重的血小板減少症並需要侵入性手術的患者提供了一種耐受良好且有效的治療選擇。」鹽野義製藥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Isao Teshirogi博士說道。

億騰醫藥首席執行官倪昕先生指出,「億騰醫藥和鹽野義的聯繫始於12年前,我非常高興最終能與鹽野義在Mulpleta產品上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鹽野義作為一家擁有140年歷史的製藥公司,擁有強大的創新藥物研發能力。能夠支持Mulpleta這樣的優秀產品在中國的上市,我也感到非常榮幸。引進全球優質產品,服務於病患的康復』是億騰醫藥的願景和使命。我們將盡所有努力推進這個產品盡早在中國上市,幫助到有凝血功能障礙患者的治療,為病患的康復提供支持。」

關於鹽野義製藥有限公司

鹽野義製藥有限公司是日本一家研發驅動的大型製藥公司,致力於為患者帶來福祉,其公司理念是「提供最好的藥物,以保護我們所服務患者的健康和安樂」。公司目前銷售多個治療領域的產品,包括抗感染、止痛、心血管疾病和胃腸道疾病。我們的研發產品線專注於抗感染、疼痛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關於鹽野義製藥有限公司,更多信息請訪問 www.shionogi.co.jp/en

關於億騰醫藥

騰醫藥成立於2001年,其一貫的願景和使命是成為中國領先的專利藥品和品牌藥品供應商,長期致力於將全球優質藥品引進中國醫療市場,為病患的康復提供更多可靠的支持。億騰醫藥已在全國30個省擁有近1,000名專業學術推廣人員,覆蓋了19,000多家醫院和超過30,000家藥房。多年來,我們和跨國醫藥企業、專業醫藥公司、領先研發機構合作,通過授權引進專利藥物、成立合資公司、資產併購、建立戰略聯盟、獨家經銷等形式來豐富其產品組合。過去幾年中,億騰醫藥迅速擴展其業務並在各個領域戰略性地部署資源,如今正從單一的授權引進和獨家經銷業務模式升級為全產業鏈醫藥實體。有關億騰醫藥的更多信息,請訪問www.eddingpharm.com

關於Lustrombopag蘆曲波帕

Lusutrombopag是一種口服的、小分子的人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誘發內源性血小板生成,已被批准在美國、歐盟和日本上市,作為常規藥物在臨床使用。

關於慢性肝病的血小板減少症

血小板減少症是慢性肝病 (CLD) 的常見併發症,可由多種機理引起,包括脾隔離症和血小板生成素減少[3]。有證據表明,伴有血小板減少症的CLD患者每年的醫療費用是不伴有血小板減少症的CLD患者的三倍多[4]。血小板減少症 -- 特別是嚴重血小板減少症可能會加重程序性或創傷性出血,此外,它還可能使常規診斷過程和患者護理顯著複雜化,例如肝活檢和肝硬化患者的醫學指征或選擇性手術治療延遲或取消[5]

參考信息

[1] Estimated from DM Report, Global Data

[2] Estimated from Chronic Diseases Statistical Data in China 2008

[3] Datamonitor report

[4] Poordd F, et al. J Med Econ. 2012; 15:112-124

[5] Hayashi H,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20: 2595-2605

前瞻性陳述

本公告包含前瞻性陳述。這些陳述基於對目前可獲取信息的預期和假設,因受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影響,可能導致實際結果與這些陳述存在重大差異。風險和不確定性包括國內和國際宏觀經濟條件,例如整體市場情況以及利率和貨幣匯率的變化。這些風險和不確定性特別適用於與產品相關的前瞻性陳述。產品風險和不確定性包括但不限於臨床試驗的完成和終止;獲得監管部門批准;關於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聲明和顧慮;技術進展;重大訴訟的不利結果;國內外醫療改革和法律法規的變化。此外,對於現有產品存在的製造和營銷風險,包括但不限於產能無法滿足需求,原材料的可及性和競爭產品進入市場。無論是由於新增信息、未來事件或其他情形,我們均沒有意願或義務更新或修改任何前瞻性陳述。

-這款機械臂無大腦植入物

匹茲堡2019年6月20日 /美通社/ -- 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聯手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在非侵入性機器人設備控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使用非侵入性腦機接口(BCI),研究人員開發了有史以來第一個成功的腦力控制機械臂,展示持續跟蹤和跟隨電腦光標的能力。

能夠以非侵入性方式只使用思想來控制機器人設備將得到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對癱瘓病人和運動障礙病人的生活有好處。

腦機接口已被證明在只使用大腦植入物感知的信號控制機器人設備方面實現了很好的性能。當機器人設備可以高精度控制時,它們便可以用來完成各種各樣的日常工作。然而,至今為止,成功控制機械臂的腦機接口已使用侵入性大腦植入物。這些植入物需要大量的醫療和外科專業知識來正確安裝和操作,更不用說受試者的成本和潛在風險,因此,它們僅限用於少數臨床病例。

腦機接口研究的一大挑戰是開發侵入性更小甚至是完全非侵入性技術,使癱瘓病人能夠利用自己的「思想」來控制他們的環境或機械臂。如果成功的話,這種非侵入性腦機接口技術將會給眾多病人乃至整個人類帶來迫切需要的技術。

然而,使用非侵入性外部傳感(而不是大腦植入物)的腦機接口接收「更髒」的信號,導致當前解析度和控制精確度較低。因此,當只使用大腦來控制機械臂時,非侵入性腦機接口並不支持使用植入設備。儘管如此,腦機接口研究人員勇往直前,將目光投向了可以幫助世界各地病人改善日常生活的低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技術。

卡內基梅隆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理事教授、系主任Bin He完成了這一目標,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發現。

He表示:「使用大腦植入物的腦力控制機器人設備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這是一門很棒的科學。但非侵入性技術是最終目標。神經解碼方面的進展以及非侵入性機械臂控制的實際應用將對非侵入性神經機器人的最終開發產生重大影響。」

利用新的傳感和機器學習技術,He和他的實驗室已經能夠獲取大腦深處的信號,實現對機械臂的高解析度控制。透過非侵入性神經成像和新穎的連續跟蹤模式,He正在克服EEG信號帶來的噪音,從而顯著改善基於EEG的神經解碼,並推動即時持續的2D機器人設備控制。

首次使用非侵入性腦機接口來控制在電腦屏幕上跟蹤光標的機械臂,He透過人類受試者展示了機械臂現在可以持續跟蹤光標。由人類以非侵入性方式控制的機械臂此前一直以不穩定、不連續的方式跟隨光標的流動 -- 就像機械臂努力「趕上」大腦的指令一樣 -- 現在,機械臂以順暢、連續的路徑跟隨光標。

在題為《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的文章中,研究團隊制定了新框架,透過增加用戶參與和培訓,以及透過EEG源成像提高非侵入性神經數據的空間解析度,解決和改進腦機接口的「大腦」和「電腦」組成部分。

題為《非侵入性神經成像可增強連續神經跟蹤,實現機器人設備控制》(Noninvasive neuroimaging enhances continuous neural tracking for robotic device control)的文章顯示,研究團隊解決這一問題的獨特方法不僅為傳統的中心外任務將腦機接口學習提升了近60%,還將對電腦光標的持續跟蹤提升了500%以上。

該技術還具有可以幫助各種人的應用,透過提供安全的非侵入性「腦力控制」設備,使人們能夠與他們所在的環境互動並進行控制。迄今為止,這項技術已經在68名身強體壯的人體受試者中進行了測試(每個受試者多達10次),包括虛擬裝置控制和機械臂控制,以實現持續跟蹤。該技術可直接用於病人。研究團隊打算在不久的將來進行臨床試驗。

He說:「儘管使用非侵入性信號帶來了技術挑戰,但我們全心全力致力於將這項安全且經濟的技術帶給能從中受益的人。這項努力是在非侵入性腦機接口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而腦機接口技術終有一天可能會成為無處不在的輔助技術(比如智能手機),幫助每個人。」

這項努力部分由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 Health、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國家生物醫學成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Imaging and Bioengineering)和國家心理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提供支持。

工程學院簡介:卡內基梅隆大學工程學院是一所名列前茅的工程學院,以致力於跨學科研究合作而聞名。該學院以致力於解決科學和實踐重要性問題而聞名於世。該學院的「創造者」文化植根於其所做的一切,帶來了新的方法和變革性成果。該學院備受讚譽的教師團隊專注于創新管理和工程,以帶來變革性成果,提振學院所在社區、國家和世界的知識和經濟活力。

卡內基梅隆大學簡介:卡內基梅隆大學(www.cmu.edu)是一所國際排名靠前的私立大學,其課程包括科學、技術、商業以及公共政策、人文和藝術等。該大學七所學校和學院的13000多名學生獲益于較小的師生比以及以專注於為真正的世界問題、跨學科合作和創新開發和實施解決方案為特色的教育。

聯繫人:Emily Durham;電話:412-268-2406;電郵: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