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健康機構

美國舊金山和中國蘇州2021年6月21日 /美通社/ -- 信達生物製藥(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01801),一家致力於研發、生產和銷售用於治療腫瘤、代謝疾病、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的生物製藥公司宣佈,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聯合達攸同® (貝伐珠單抗注射液)用於晚期肝癌一線治療的隨機、對照、開放多中心II/III期關鍵臨床研究(ORIENT-32)結果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柳葉刀·腫瘤學》上。

該臨床研究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樊嘉院士牽頭,採用兩項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聯合使用,是全球首個達到主要研究終點的PD-1抑制劑聯合治療用於晚期肝癌一線治療的III期臨床研究發佈。

2021年1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經受理了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聯合達攸同®(貝伐珠單抗注射液)治療一線肝癌患者的新適應症上市申請(sNDA)。

ORIENT-32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樊嘉教授表示:「這項研究發表在《柳葉刀·腫瘤學》雜誌,體現了國際腫瘤學界對這項高質量中國原創研究的認可,在此項研究中,信迪利單抗與貝伐珠單抗的聯合治療提供了全球最大規模的、乙肝相關肝癌患者接受免疫聯合治療和傳統靶向治療的對比數據,給全世界乙肝相關肝癌患者治療帶來新的希望。同時,這也是全體研究團隊以及受試者在新冠疫情下,克服重重困難共同付出而實現的成果,為中國乃至全球肝癌患者提供了又一個有效的治療手段,對於改善肝癌的療效和預後具有重大意義。」

信達生物製藥集團臨床開發高級副總裁周輝表示:「全球首個達到主要研究終點的PD-1抑制劑聯合治療晚期肝癌一線的III期臨床研究發表在《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上,對我們而言既是肯定又是激勵。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推動這一治療方法早日上市,惠及更多的肝癌患者及其家庭。達伯舒®和達攸同®均為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成果,信達生物也將繼續在醫藥領域創新實踐,響應貫徹健康中國2030戰略,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為健康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動力。」

關於ORIENT-32研究

研究背景

中國肝細胞癌發病率較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為其主要致病因素。肝細胞癌患者預後較差,目前臨床需求仍未得到滿足[1]。ORIENT-32是一項2/3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信迪利單抗(程序性死亡1[PD-1]抑制劑)聯合貝伐珠單抗(IBI305)對比索拉非尼用於一線治療不可切除HBV相關的肝細胞癌。

研究方法

全國共50家臨床研究中心參加了這項隨機、開放、多中心的2/3期研究。研究入組患者的主要標準為:年齡≥18歲,經組織學或細胞學診斷或臨床確認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肝細胞癌,且既往未接受過全身繫統性治療的肝細胞癌患者,基線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COG)體能狀態評分為0或1。

本研究分成2個部分,第1部分是2期單臂安全導入期,患者接受信迪利單抗(200 mg,每3周1次)聯合貝伐珠單抗(15 mg/kg,每3周1次)靜脈給藥。第2部分是3期隨機對照研究,符合條件的患者隨機(2:1)接受信迪利單抗(200mg,每3周1次)聯合IBI305(15mg/kg,每3周1次)靜脈給藥;或口服索拉非尼(400mg,每日兩次),直至出現疾病進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採用隨機分組,並按大血管浸潤和/或肝外轉移(是vs否)、基線甲胎蛋白(AFP)水平(<400 vs≥400 ng/mL)和ECOG體能狀態(0 vs 1)進行分層。3期的主要終點為總生存期和獨立影像學審查委員會(IRRC)根據RECIST 1.1標準評估的、在意向性治療(ITT)人群中的無進展生存期。本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s.gov中註冊,編號為NCT03794440。

研究結果

從2019年2月11日至2020年1月15日,本研究共入組595例患者,其中,2期共24例患者入組且接受治療,3期共571例患者隨機分配至信迪利單抗-貝伐珠單抗組(n=380)或索拉菲尼組(n=191)。在2期研究中22例(92%)發生與任一研究藥物相關的不良事件,其中3-4級發生率為29%,與任一研究藥物有關的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例(25%),未發生導致死亡的不良事件。根據2期部分的初步安全性和療效數據,經安全性評估委員討論後開始3期研究。

截至數據截止日期(2020年8月15日),信迪利單抗-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組的中位隨訪時間為10.0個月(IQR 8.5-11.7),索拉非尼組為10.0個月(IQR 8.4-11.7);與索拉非尼組相比,獨立影像學審評委員會(IRRC)評估的信迪利單抗-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組的無進展生存期也顯著改善(中位值4.6個月[95%CI 4.1-5.7] vs.2.8個月[95%CI 2.7-3.2],分層HR 0.56[95%CI 0.46-0.70],p<0.0001)。

圖A:獨立影像基於RECIST V1.1評估的PFS Kaplan–Meier曲線圖[2]
圖A:獨立影像基於RECIST V1.1評估的PFS Kaplan–Meier曲線圖[2]

在總生存期的首次期中分析中,與索拉非尼相比,信迪利單抗-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的總生存期也顯著改善(中位值未達[95%CI 未達–未達] vs 10.4個月[94%CI 8.5-未達],HR 0.57 [95%CI 0.43-0.75],p<0.0001)。

圖B: ITT人群Kaplan–Meier生存曲線圖[3]
圖B: ITT人群Kaplan–Meier生存曲線圖[3]

最常見的3-4級治療期間的不良事件為高血壓(信迪利單抗-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組380例患者中55例[14%]vs索拉非尼組191例患者中11例[6%])和掌跖紅腫疼痛綜合征(無vs 22例[12%])。信迪利單抗-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組123例(32%)患者和索拉非尼組36例(19%)患者發生嚴重不良事件,兩組與任一研究藥物相關的導致死亡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分別為6例(2%)和2例(1%)。

研究結論

信迪利單抗-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在一線治療不可切除的HBV相關肝細胞癌中國患者中顯示出顯著的總生存期和無進展生存期獲益,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特徵。這個聯合用藥方案為該類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選擇。

參考文獻

原文鏈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1)00252-7/fulltext

關於肝癌

肝癌是全世界範圍內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國的肝癌患者佔全球數量的一半左右,肝癌嚴重地威脅著我國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肝癌的病理類型主要是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85%~90%;還有少數為肝內膽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 混合型等。在我國,HCC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引起。

關於信迪利單抗

信迪利單抗,中國品牌名為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是信達生物製藥和禮來製藥共同合作研發的具有國際品質的創新PD-1抑制劑藥物。信迪利單抗是一種人類免疫球蛋白G4(IgG4)單克隆抗體,能特異性結合T細胞表面的PD-1分子,從而阻斷導致腫瘤免疫耐受的 PD-1/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通路,重新激活淋巴細胞的抗腫瘤活性,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目前有超過二十多個臨床研究(其中10多項是註冊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以評估信迪利單抗在各類實體腫瘤和血液腫瘤上的抗腫瘤作用。信達生物同時正在全球開展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的臨床研究工作。

信迪利單抗已在中國獲批三項適應症,包括:

  • 用於治療至少經過二線系統化療的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 聯合培美曲塞和鉑類化療用於EGFR或ALK陰性的晚期非鱗狀NSCLC的一線治療
  • 聯合吉西他濱和鉑類化療適用於不可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鱗狀NSCLC的一線治療

信迪利單抗另有兩項上市申請已獲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審評,包括:

  • 聯合達攸同®(貝伐珠單抗注射液)用於肝細胞癌的一線治療
  • 用於鱗狀NSCLC的二線治療

2021年5月,信迪利單抗聯合培美曲塞和鉑類用於非鱗狀NSCLC一線治療的上市申請已獲美國FDA正式受理審評。

信迪利單抗已於2019年11月成功進入中國國家醫保目錄,成為全國首個,也是當年唯一一個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PD-1抑制劑。

關於達攸同®(貝伐珠單抗注射液)

達攸同®為貝伐珠單抗注射液生物類似藥,又名重組抗VEGF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VEGF是一種血管生成過程中重要的因子,在多數人類腫瘤內皮細胞中過度病理表達。抗VEGF抗體,可以高親和力地選擇性結合VEGF,通過阻斷VEGF與其血管內皮細胞表面上的受體結合,阻斷PI3K-Akt/PKB和Ras-Raf-MEK-ERK等信號通路的傳導,從而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生長、增殖、遷移以及血管新生,降低血管滲透性,阻斷腫瘤組織的血液供應,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轉移,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從而達到抗腫瘤的治療效果。原研藥貝伐珠單抗注射液自上市以來,全球已獲批其用於治療包括非小細胞肺癌、轉移性結直腸癌、膠質母細胞瘤、腎細胞癌、宮頸癌、卵巢癌、輸卵管癌、腹膜癌等多個實體瘤,其顯著的療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已得到普遍認可。在中國,達攸同已獲批包括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轉移性結直腸癌、成人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和肝細胞癌治療四項適應症。

關於信達生物

「始於信,達於行」,開發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是信達生物的理想和目標。信達生物成立於2011年,致力於開發、生產和銷售用於治療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2018年10月31日,信達生物製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股票代碼:01801。

自成立以來,公司憑借創新成果和國際化的運營模式在眾多生物製藥公司中脫穎而出。建立起了一條包括24個新藥品種的產品鏈,覆蓋腫瘤、代謝疾病、自身免疫等多個疾病領域,其中6個品種入選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公司已有 4個產品(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商品名:達伯舒®,英文商標:TYVYTR;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商品名:達攸同®,英文商標:BYVASDA ®;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商品名:蘇立信®,英文商標:SULINNO ®;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商品名:達伯華®,英文商標:HALPRYZAR)獲得NMPA批准上市,其中信迪利單抗在美國的上市申請(BLA)獲FDA受理,6個品種進入III期或關鍵性臨床研究,另外還有14個產品已進入臨床研究。信迪利單抗已於2019年11月成功進入國家醫保目錄,成為全國首個,也是當年唯一一個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PD-1抑制劑。

信達生物已組建了一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端生物藥開發、產業化人才團隊,包括眾多海歸專家,並與美國禮來製藥、Adimab、Incyte、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和韓國Hanmi等國際合作方達成戰略合作。信達生物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提高中國生物製藥產業的發展水平,以滿足百姓用藥可及性和人民對生命健康美好願望的追求。詳情請訪問公司網站:www.innoventbio.com

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所發佈的信息中可能會包含某些前瞻性表述。這些表述本質上具有相當風險和不確定性。在使用「預期」、「相信」、「預測」、「期望」、「打算」及其他類似詞語進行表述時,凡與本公司有關的,目的均是要指明其屬前瞻性表述。本公司並無義務不斷地更新這些預測性陳述。

這些前瞻性表述乃基於本公司管理層在做出表述時對未來事務的現有看法、假設、期望、估計、預測和理解。這些表述並非對未來發展的保證,會受到風險、不確性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有些乃超出本公司的控制範圍,難以預計。因此,受我們的業務、競爭環境、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情況的未來變化及發展的影響,實際結果可能會與前瞻性表述所含資料有較大差別。

[1]1. Chen W, Zheng R, Baade P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CA Cancer J Clin 2016; 66: 115-32.
2. Xie DY, Ren ZG, Zhou J, Fan J, Gao Q. 2019 Chinese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pdates and insights. Hepatobiliary Surg Nutr. 2020 Aug;9(4):452-463. doi: 10.21037/hbsn-20-480.

[2][3]Reprinted from The Lancet,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21)00252-7, Prof Zhenggang Ren, MD, Prof Jianming Xu, MD, Prof Yuxian Bai, MD, Prof Aibing Xu, MD, Prof Shundong Cang, MD, Prof Chengyou Du, MD, et al., Sintilimab plus a bevacizumab biosimilar (IBI305) versus sorafenib in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RIENT-32):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2–3 study, Copyright (2021), with permission from Elsevier

特拉華州紐瓦克2020年6月2日 /美通社/ -- QPS是一個遵守GLP/GCP(良好實驗室規範/藥品臨床試驗管理規範)、獲得CLIA(美國《臨床實驗室改進法案修正案》)認證的合約研究組織(CRO),自1995年以來一直提供發現、臨床前和臨床藥物開發服務。作為備受讚譽、關注生物分析和臨床試驗的領導者,QPS現已榮獲Life Science Leader》雜誌的兩項2020 CRO Leadership Awards(2020年CRO領先獎)。由於超出了客戶的預期,QPS獲得了他們的表彰,此次該公司在兩個核心評獎類別 -- 專長(大藥廠)和可靠性(大藥廠),得到了認可。

為了決出一年一度的CRO領先獎的獲獎者,Life Science LeaderClinical Leader網站與提供全方位服務的醫藥市場研究公司Industry Standard Research (ISR)合作,一起借助20多個性能指標,對60多個合約研究組織進行了評估。2019年,QPS也獲得了兩項CRO領先獎,這兩個獎項表彰QPS在可靠性(大藥廠)和品質(大藥廠)上面的卓越表現。

評獎調查的參與者來自於不同規模的製藥和生物製藥公司,只能評估那些他們在過去18個月裡與之一起開展外判項目的企業。調查的參與者還接受了嚴格的篩選程序,確保他們的回應能夠展現他們關於CRO的真實體驗,而不是涉及CRO的感受。

QPS行政總裁簡銘達(Benjamin Chien)表示:「 QPS很榮幸能夠獲得專長和可靠性這兩個類別的CRO領先獎表彰。我們對我們的全球實驗室能力和容量,以及我們的高品質臨床試驗深感自豪。我們的合作夥伴知道,他們能夠依靠我們遵守GLP/GCP、獲得CLIA認證的生物分析實驗室的科學家的專長,來提供可靠的頂線數據。我們很高興我們的團隊成員的努力工作獲得了認可。」

CRO領先獎在2012年面世,旨在促進選擇外判合作夥伴的審批程序。Clinical Leader網站主編Ed Miseta說:「當與臨床營運主管談話的時候,我被告知,參加CRO選拔過程算得上是他們壓力最大、最耗時間的一項艱巨任務。我們為讀者所開展的一切工作,都是幫助指引他們找到那些最適合他們的需求的合作夥伴,這將大大減輕他們尋找CRO合作夥伴的負擔。這正是我們很榮幸再次與Industry Standard Research一起評選我們一年一度的CRO領先獎的原因。獲獎公司在兼容性、能力、專長、品質、可靠性和四期研究上面,證明它們自身的卓越表現。我們讚賞這些公司努力達到醫藥和生物技術客戶的需求與期待。」

QPS HOLDINGS, LLC簡介

QPS是一個全球合同研究組織(CRO),1995年以來,一直提供發現、臨床前和臨床藥物開發服務。QPS擁有通過CLIA認證和符合GLP標準的實驗室,可以快速追蹤新冠病毒和新冠肺炎RT-qPCR/QPCR,以及血清學檢測和疫苗開發計劃。QPS專注於生物分析和臨床試驗,是一個屢獲殊榮的領導者,以可靠的品質標準、技術專長、靈活的研究方法、客戶滿意度、交鑰匙實驗室和設施而聞名。欲瞭解更多信息,請瀏覽www.qps.com

-利斯的明多日透皮貼劑可有效提升患者依從性

上海2020年5月18日 /美通社/ -- 綠葉製藥集團宣佈,其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創新藥物 -- 利斯的明多日透皮貼劑(商品名Rivalif®,產品編號LY30410)的上市申請已獲得歐盟主管部門受理。該藥物由德國子公司Luye Pharma AG的透皮釋藥技術平台開發,是集團在中樞神經治療領域的核心產品。

Rivalif®的上市申請基於第2001 / 83 /EC號指令第10 (3)條下的非集中審評程序,以德國作為其參考成員國,該上市申請已獲德國聯邦藥品與醫療器械管理局 (BfArM) 正式受理,亦已啟動審評流程。關鍵性的臨床試驗均已在開發階段與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和BfArM的科學咨詢過程中完成討論,並成為此次上市申請的基礎。

當前,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大健康難題。一方面,患者群體日益龐大,《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顯示,每3秒鐘,全球就有一位癡呆症患者產生。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萬的癡呆患者,而這一數字預計將在2050年達到1.52億[1];另一方面,該領域的新藥開發挑戰重重,利斯的明是目前該疾病領域的一線用藥。

Rivalif®在給藥方式上創新,通過每週給藥兩次,進一步提高了患者依從性,為看護人員減輕照料負擔的同時降低社會經濟負擔。此外,該藥物達到穩態時血藥濃度比口服給藥更平穩,更能使患者獲得穩定的足劑量治療,通過透皮給藥的方式,亦為存在吞嚥困難的病患提供了良好的用藥便捷性,噁心、嘔吐等腸胃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

目前,Rivalif®的產品及制劑工藝已受到多個專利的全球保護。除德國以外,綠葉製藥也計劃在歐洲其他國家、中國、美國及日本等市場註冊該產品。綠葉製藥位於德國的子公司Luye Pharma AG是歐洲最大的獨立透皮系統製造商之一,擁有工藝難度大、技術壁壘高的透皮製劑製造車間。此前,由Luye Pharma AG開發的利斯的明單日透皮貼劑已在全球20多個國家成功上市並已在中國申報上市申請。

綠葉製藥集團管理層表示:「憑借我們在德國公司的先進的製造體系、成熟的商業運營資源,相信我們能夠盡快將這一新的治療選擇帶給廣大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我們也將持續深化在中樞神經領域的產品線佈局,進一步提升在該疾病領域的全球競爭力。」

中樞神經系統是綠葉製藥戰略佈局的核心治療領域之一。目前,公司圍繞該領域已形成一系列在研產品線,涵蓋抑鬱症、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阿爾茨海默病等多個病種,多個新藥已在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進入NDA或臨床後期階段。公司正在全力推進這些新藥的研發及上市進程,以期造福全球更多病患。

關於綠葉製藥集團

綠葉製藥是致力於創新藥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際化製藥公司。綠葉製藥在中國、美國和歐洲設有研發中心,擁有超過40個中國在研藥物和10多個海外在研藥物,在中樞神經和腫瘤領域已有多個創新制劑和創新藥在歐洲、美國、日本開展註冊及臨床研究。綠葉製藥在微球、脂質體、透皮釋藥等先進藥物遞送技術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在生物抗體、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領域進行了積極佈局和開發。

綠葉製藥深度佈局全球供應鏈體系,已在全球建有8大生產基地,超過30條生產線,並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GMP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公司現有30余個上市產品,產品覆蓋腫瘤、中樞神經、心血管、消化與代謝等治療領域;業務遍及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中國、美國、歐洲、日本等全球主要醫藥市場,以及高速增長的各地新興市場。

如需瞭解更多內容,請訪問綠葉製藥集團官網:www.luy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