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臭 雖 然 僅 是 一 種 症 狀 , 並 不 算 是 甚 麼 大 病 , 但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 它 卻 常 常 令 人 感 到 不 便 、 煩 惱 及 難 堪 。
中 醫 認 為 , 口 臭 是 由 於 脾 胃 消 化 不 良 , 或 肺 與 大 腸 積 熱 所 致 。 《 沈 氏 尊 生 書 》 曰 : 「 口 者 脾 之 竅 也 , 能 知 五 穀 之 味 又 諸 經 皆 會 於 口 , 病 則 口 中 之 味 隨 諸 經 而 異 。 」 又 曰 : 「 脾 熱 上 昇 , 肺 為 火 爍 , 郁 熱 蘊 於 胸 胃 , 或 心 勞 味 厚 之 人 , 皆 可 形 成 口 臭 。 」 由 此 可 見 , 凡 胃 腸 消 化 不 良 而 又 喜 吃 味 甘 肥 膩 之 食 物 , 大 便 秘 結 , 勞 心 傷 神 , 休 息 不 足 或 有 慢 性 呼 吸 道 感 染 及 消 化 道 疾 病 患 者 , 例 如 慢 性 鼻 炎 、 扁 桃 腺 炎 、 咽 喉 炎 、 肺 炎 、 胃 炎 、 腸 炎 、 肝 炎 或 胰 腺 炎 等 病 者 , 皆 有 口 臭 的 可 能 。
治 療 口 臭 , 應 以 清 肺 胃 之 熱 、 潤 大 腸 之 燥 為 原 則 。 驗 方 可 用 竹 葉 石 膏 湯 加 減 : 生 石 膏 、 蘆 根 各 一 兩 , 生 地 、 金 銀 花 各 四 錢 , 竹 葉 、 玄 蔘 、 麥 冬 、 法 夏 、 連 翹 、 桔 梗 各 三 錢 , 甘 草 一 錢 , 清 水 五 碗 半 煎 取 一 碗 溫 服 , 服 藥 期 間 少 吃 蝦 、 蟹 、 筍 、 蛋 、 花 生 等 易 發 物 及 其 他 肥 膩 、 難 消 化 食 物 。
若 胃 腸 燥 熱 較 甚 , 腹 部 脹 滿 而 便 秘 者 , 可 用 麻 子 仁 丸 加 批 杷 葉 清 肺 湯 飲 : 火 麻 仁 一 兩 , 枇 杷 葉 、 桑 白 皮 、 黃 柏 、 枳 實 、 厚 朴 、 白 芍 、 北 杏 、 玄 蔘 、 知 母 、 麥 冬 各 三 錢 , 大 黃 ( 後 下 ) 二 錢 , 黃 連 、 甘 草 各 錢 半 , 清 水 六 碗 煎 取 一 碗 溫 服 。 便 秘 甚 者 , 可 酌 加 蕃 瀉 葉 錢 半 , 以 加 強 通 便 作 用 。
如 因 慢 性 鼻 炎 或 鼻 竇 炎 而 致 口 氣 腥 臭 者 , 可 用 加 味 鼻 炎 丸 : 辛 夷 花 、 蒼 耳 子 、 蘇 葉 、 玄 蔘 、 枳 實 、 厚 朴 、 魚 腥 草 各 三 至 四 錢 , 鵝 不 食 草 、 甘 草 、 薄 荷 葉 ( 後 下 ) 各 錢 半 , 水 煎 內 服 。
飲 食 療 方 中 , 用 土 銀 花 、 土 茵 陳 、 土 牛 七 各 三 錢 , 紫 蘇 葉 錢 半 , 雞 蛋 一 隻 , 冰 糖 少 許 , 煲 糖 水 食 用 , 或 咀 嚼 普 洱 茶 葉 ( 其 他 茶 葉 亦 可 ) 或 檳 榔 , 對 除 口 臭 亦 有 一 定 作 用 。
筆 者 十 數 年 前 偶 得 一 民 間 治 口 臭 食 療 方 , 經 常 推 薦 給 來 診 病 者 , 屢 試 不 爽 , 無 往 不 利 , 大 獲 好 評 。 驗 方 如 下 , 各 位 不 妨 一 試 : 青 蘿 蔔 一 個 、 豆 腐 二 磚 、 煎 白 鯽 魚 一 至 二 條 ( 如 無 白 鯽 , 黑 鯽 魚 亦 可 ) , 生 薑 三 片 , 加 水 煲 約 二 小 時 , 取 湯 調 味 飲 用 。 此 湯 清 潤 、 鮮 甜 、 可 口 , 凡 屬 肺 熱 , 胃 腸 炎 、 消 化 不 良 ( 偏 熱 症 者 ) 、 鼻 炎 、 肝 炎 等 所 致 口 臭 者 , 皆 適 宜 用 , 但 屬 寒 症 或 病 久 體 質 潺 弱 者 , 則 慎 用 或 酌 加 少 量 白 胡 椒 及 陳 皮 , 以 中 和 湯 中 之 寒 性 。
董 氏 醫 學 研 究 中 心
中 醫 董 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