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腦神經疾病

alt

有位王媽媽長期失眠,有時還會胸悶,看了內科、心臟科都查不出原因,都靠醫師開立鎮定劑放鬆助眠。她退休後轉至松德院區看診,才知得了憂鬱症,服用抗憂鬱劑約一年左右,症狀明顯改善,慢慢回復正常生活。

憂鬱症病因複雜 三面向探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林彥鋒表示,臨床上像王媽媽這樣的病人並不少見。許多人以為憂鬱症是心情不好,其實成因複雜,必須從心理、生理、社會三個面向探討。生理方面,病人的情緒內分泌失調,主要是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出問題,因此新一代抗憂鬱劑,大多針對三者去調節。另外也可能與遺傳有關;有些慢性病也會誘發憂鬱症。

心理方面,人格特質有關鍵影響,包括成長經驗、兒時曾遭虐待或忽視、對負面情緒的察覺敏感、處理壓力的方式等,都可能導致憂鬱症。社會層面,涵蓋家庭狀況、人際關係、職業功能等,以及社福系統能否給予支持。當巨大壓力來襲時,若沒有足夠的社會支持系統,就可能得到憂鬱症或加重病情。

抗憂鬱劑 不具成癮性

診斷憂鬱症並不容易,林彥鋒指出,必須符合足夠多的症狀,且持續時間夠久,同時嚴重影響到生活,例如無法上班或上學。常見症狀包括食欲變差、失眠、嗜睡、疲勞、無精打采等,還有一些像是頭痛、肚子痛、拉肚子等,若合併焦慮症狀,會出現胸悶、心跳變快、喘不過氣的現象。老年病患較常有身體症狀,部分原因是本身有疾病,心情差讓症狀放大;也可能是不善於表達情緒,轉換成身體狀況來表現。

藥物治療最常使用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約對半數病人有效,使用4至6周後若效果不佳再換藥;試過2種藥物後,約8成病患有療效。林彥鋒強調,抗憂鬱劑並沒有成癮性,服藥後持續2個月未出現症狀,就算「完全緩解」,之後再觀察半年,無異狀便可停藥。

要避免憂鬱症復發,病患須遠離壓力源。由於憂鬱症病人容易「自動化思考」,常見的有「把結果想到最糟」、「沒有達到100分就是零分」、「把自己想得很重要,覺得別人生氣是因自己」。林彥鋒建議,病人要試著改變想法及處理壓力的方式,一旦又陷入情緒低谷,務必隨時回診。

有20%以上的台灣人有慢性失眠的困擾,失眠是精神科門診最常見的主要問題。失眠絕大部分是焦慮或憂鬱所引起,很多人卻沒有找出真正原因,反而長期依賴藥物入睡。有些人只要能夠睡得著,藥吃再多也不以為意,甚至還分享親友,讓別人也變成安眠藥依賴。

要如何成功跟安眠藥說Bye Bye呢?

黃偉俐身心科診所黃偉俐院長表示:尋求專業協助,對症下藥才是正確的治療方式。許多人因為不敢去看精神科或身心科,就到其他科拿藥。結果耽誤了疾病的治療,甚至容易對安眠藥產生依賴性。如果有失眠的情形發生,應該針對造成失眠的原因予以治療,這樣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新竹一位70歲的劉先生,六年前開始覺得頸部不舒服,直到一年前左手手臂開始發麻,一路麻到手指,一開始還可以忍受,但是隨著時間疼痛發作越來越快,甚至晚上都會被麻醒,有時脖子轉到一個角度,整條手臂就如同被電擊一番。就醫之後才發現是「頸神經壓迫」,醫師經核磁共振及神經阻斷術佐證,建議以經皮頸椎內視鏡減壓手術 (PECD)治療,手術後當天症狀就改善大半,也不需戴頸圈,終於獲得一夜好眠。

頸椎神經壓迫不可不慎 嚴重恐四肢癱瘓

收治患者的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黃鼎鈞醫師表示,頸神經壓迫來自於頸神經在神經孔附近受到壓迫,也就是俗稱的骨刺,可能是椎間盤、贅生骨或增厚的韌帶。據統計一千人就有一個人頸神經壓迫,長期低頭可能會加重神經壓迫,最重要的是,若是壓迫嚴重可能產生神經性跛行,若再加上外力創傷,更可能造成四肢癱瘓,建議及早治療、不可輕忽!

擔心頸椎手術風險高 術中神經監測提高安全性

黃鼎鈞醫師說,許多人對於頸椎開刀望之卻步,因為擔心造成四肢癱瘓,但是由於現在術中神經監測的進步,術中能及時提醒醫師,且內視鏡將影像放大更清晰,使術中神經受傷的機會大幅降低,提高手術安全性!

頸椎內視鏡微創手術 後遺症少且恢復快

頸神經壓迫若單純只有上肢麻痛,沒有跛行的症狀,可以用經皮頸椎內視鏡減壓手術『減壓』即可,傷口不到一公分,不需放置植入物,如此頸椎的活動度不受到限制,長期下來較不容易肩頸痠痛。頸椎手術若有植入物後再處理更困難,因此手術前須接受完整檢查評估,不可倉促接受手術。由於頸椎內視鏡的發展,對於頸部肌肉韌帶等構造的破壞減少,病人頸痛少又恢復快速,術後也不需要戴頸圈,更快恢復日常生活與工作,病人接受度及滿意度都大幅提升。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