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心血管疾病

alt
心臟病已成為人類的第一大殺手,因動脈粥樣硬化引致的冠狀脈疾病,最近的發病率在全翃都告增加,尤其是在原本的發展中國家,因在飲食習慣方面,漸漸趨向西化,故患冠心病者大增...

民眾出現關節痛,又發現尿酸高,不見得都是痛風。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指出,根據門診觀察,不少乾癬患者的尿酸值偏高,還沒出現乾癬病灶就先關節痛,因此往往誤認是痛風,患者用盡方法還是無法改善疼痛症狀,甚至延誤治療時機,最後才發現是乾癬性關節炎作怪。

乾癬、乾癬性關節炎環環相扣 台大醫院內科部免疫風濕過敏科主任謝松洲表示,乾癬患者中,約有四到五成會出現乾癬性關節炎,當發炎惡化,關節炎症狀加重,便可能產生組織沾黏,而乾癬問題越嚴重,乾癬性關節炎也會加劇,此時不只患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治療也更棘手。

乾癬病灶 容易遭輕忽 蔡長祐主任分析,乾癬患者在平常陽光照不到的部位,較容易產生乾癬,且部分患者的乾癬症狀並不明顯,有些長在肚臍、腹股溝、耳後等部位,患者可能將乾癬當成濕疹、感染,或者羞於啟齒,診斷就更困難。另外,約有三分之一的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先出現皮膚乾癬病灶,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先出現乾癬關節炎症狀,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是兩種症狀同時出現,若先出現關節痛,醫師不見得在第一時間就能確診是乾癬性關節炎,有時也會被當成類風溼性關節炎。

乾癬性關節炎vs.痛風 乾癬性關節炎與痛風不同之處在於,乾癬性關節炎所產生的疼痛症狀常持續一段時間,不像痛風來得快、去得快,可能痛一、兩天,疼痛就消失。乾癬性關節炎所造成的疼痛很少短時間消失,此外,乾癬性關節炎很少對稱出現。蔡長祐主任提醒,民眾出現關節疼痛症狀,若持續一個月未見好轉,最好盡快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以找出病因。

乾癬性關節炎治療選項增多 目前治療乾癬關節炎藥物包括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與生物製劑。醫師表示,乾癬性關節炎患者使用口服藥物後,若效果不好,對於生物製劑,現在健保採有條件給付。對於乾癬關節炎患者來說,及早接受治療,才能避免關節結構受到破壞、病情一再惡化。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2014/12/18
一名20多歲男子,日前與親友吃火鍋、喝啤酒,結果用餐完,雙腳竟疼痛到無法行走,原來是痛風發作,家人只好用輪椅將他推進急診室就醫。根據醫師診間觀察,每到天氣寒冷的年終,急診室就會湧現大量的痛風病患,原因不乏吃火鍋、跑攤喝酒等。 最近天氣好冷,許多人會以吃火鍋來取暖,甚至會喝兩杯,但是,也應有所節制,以免誘發疾病;新北市立聯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蔡錦鋒表示,痛風是普林障礙的疾病,尿酸容易結晶並堆積在手指、腳趾、膝蓋、手肘以及耳朵,發作時會產生劇烈疼痛,不但無法走路,甚至連風吹都會痛得受不了。 蔡錦鋒指出,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國人痛風盛行率,男女分別是8%及2%,且盛行率有逐年上升及年齡下降的趨勢,推測與國人飲食習慣有很大關聯,當攝取高普林食物及大量酒精,而水分又補充不足,就很容易引發。 如何降低痛風復發?蔡錦鋒建議,有家族遺傳或尿酸偏高者,天冷吃火鍋時,要避免高普林的肉類、海鮮、內臟,以及由大骨長時間熬煮的湯底,另外,外出時則要同時做好保暖措施,以免痛風上身。

一名50多歲的房地產老闆,經常喝酒應酬而罹患痛風,全身上下多處長痛風石,甚至腳趾變形無法穿鞋。醫師提醒,歲末時節聚餐多,免不了多喝幾杯酒,建議多喝水、多排尿,才能避免痛風發作。

藥物+飲食 降低尿酸濃度

收治個案的萬芳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侯宗昀指出,該病患長期飲酒,體內累積過多尿酸,而無法及時排出體外,導致結晶沉積在關節中,形成痛風石;經過使用藥物治療及飲食控制,尿酸濃度降低了,痛風石也自然溶解。

聚餐大吃大喝 年後痛風發作增2成

根據醫師門診觀察發現,每年過年後,痛風發作病患會增加1至2成。侯宗昀主任說明,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質的豐盛菜餚,再加上酒精,往往造成尿酸飆高,進而引起痛風發作,大腳趾關節、腳踝等處是最容易發作的部位,許多病人痛到無法走路。

常運動、多喝水、少喝酒 有效遠離痛風

侯宗昀主任提醒,隨著飲食習慣改變,國人罹患痛風年齡逐漸下降,建議民眾日常飲食少吃紅肉、海鮮等高普林食物,養成常運動、多喝水、少喝酒的好習慣,才能有效遠離痛風。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