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今天是九九重陽節,子女們可別錯過盡孝的機會!除了聚餐、送禮外,不妨試試與他們一起看電影,藉由共處的時間,給予長者陪伴支持的感覺,同時透過影片的內容,還能引發討論分享心情的話題,甚至一起感受電影所帶來的感動。不僅能紓解壓力,高齡長輩、陪伴者更能歡度重陽、共享好時光。

老年憂鬱症易受疾病、心理、社會因素影響

根據國發會資料顯示,2018年台灣就邁入高齡社會,也就是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達14%;到2025年時,台灣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老化人口首當其衝帶來的重大問題,是老年憂鬱症的發生率。老年憂鬱症除了與身體疾病有關外,也受到面臨老化而出現的心理、社會因素影響,在沒有足夠支持系統時,就可能引發老年憂鬱症。

讓老人開心 齊看電影共享時光

葉雅馨指出,調查發現,他人互動頻率與憂鬱程度有顯著相關,與他人不來往者,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協助比例最高。因此,為了讓有明顯憂鬱情緒、不願外出者或行動不便的長者,一起歡度重陽節,今年董氏基金會與friDay影音特別合作,舉辦電影特映活動,希望藉此提醒陪伴者找回陪伴長輩時相處點滴的感動、初衷,重新思考與長輩互動的方式,喚起大眾對長輩照顧的重視,且面對困境也不要放棄。

新冠疫情肆虐,至今已造成超過400萬人死亡,也是全球開啟高齡化世界指標,年長者在新冠肺炎的防疫規範下可能面臨更大的孤獨風險,大家不妨趁著即將到來的中秋佳節返鄉陪伴家中長輩,或是透過電話、視訊傳遞對長輩們的關心之意。

沒人陪不一定產生孤獨 孤獨與身心症狀相關

台灣精神醫學會前理事長暨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孤獨」是個人內在的感受,而不是由外界來定義,身邊沒有人陪伴不一定會感到孤獨,而當我們渴望與他人建立親密感或友誼,但實際與預期有落差,這時就可能產生孤獨感,而孤獨往往與身心症狀息息相關,例如憂鬱、焦慮、物質濫用等,因此面對孤獨的長輩,可先了解其感到孤獨的原因,像是生理疾病、憂鬱傾向、社會文化、經濟因素等,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及早建立自我社會支持網絡 有助預防失智

賴德仁理事長建議,邁入中年的民眾,從現在就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絡,像是參與社區鄰里活動、志工服務等,提早為老年生活做準備也有助於預防失智。尤其現今老老照顧,未與子女同住者越來越多,除了利用共餐、日間照護等相關資源,在面對感到孤獨的長者,照顧者更要先照顧好自己,可多善用長照、喘息服務,並建立適時紓壓的習慣。

3法改善孤獨 保持生活熱忱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年長者可透過三個方式來避免因孤獨影響身心健康:一、「感覺有被關心」可能希望被拜訪或問候,但晚輩無法滿足期待,可試著理解期待落空的可能原因,體諒對方並知道自己是被關心的;二、「主動營造喜歡的感覺」將期待化為行動,主動為親友、晚輩做一些利他的事情;三、「計畫性的預防孤獨」安排每天(走走路、買買菜、聽音樂)、每週(和親友聚會/視訊、安排下午茶時間)、甚至每月(定期就醫回診、到景點逛逛、做些點心分送他人)要做的事情,每早醒來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有助於保有生活的熱忱與期待。

一名近80歲周姓老婦人,這幾年來,漸漸的會覺得右邊的髖關節卡卡的,而且常有僵硬疼痛感覺,且現在走幾百公尺就走不下去了,就醫後診斷為髖部退化性關節炎。經施行「關節內髖關節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後,現已可以恢復以往愜意散步,並且能連續走4公里,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髖部退化性關節炎 症狀嚴重影響日常

隨著年齡增長、活動量增加,軟骨組織逐漸受損,進而影響關節的穩定度。部立南投醫院復健科周建文主任表示,髖部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會難以負重或活動角度受限,例如半蹲撿東西困難等,並有關節僵硬、疼痛等症狀,影響日常生活。

透視X光檢查 昂逛且易受輻射暴露

患者依嚴重程度接受藥物、復健治療,若症狀未改善則可能需討論手術治療,而現在醫師評估下可考慮關節內髖關節注射治療來修復、穩定關節。

周建文主任表示,關節內髖關節注射具有挑戰性,因為髖關節位於身體深處無法觸及,且股神經、動脈和靜脈非常靠近前髖關節,所以執行診斷注射時對準確性的需求更高,通常建議使用影像引導注射,大多數臨床醫生在透視X光檢查下進行這些注射。

然而,透視X光檢查非沒有缺點。其透視檢查需要昂貴的笨重的設備,使操作人員和患者遭受輻射暴露,無法觀察到重要的神經血管和軟組織結構。

超音波導引應用廣 疼痛患者新選擇

周建文主任指出,目前超音波導引注射已廣泛應用於疼痛醫學及運動醫學,沒有絕對的禁忌症,不產生輻射、不需要注入顯影劑、不需麻醉也不需住院,並且能夠以更便宜的方式於門診施行,因此容易為患者所接受;相信對更多疼痛患者有多一種治療選擇,並且隨著科技進步,機器解析度增加,超音波導引注射會更精準、更便利、應用範圍會更廣。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