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有位80歲邱爺爺,上個月底,因感覺心窩處不適,由家人陪同至部立苗栗醫院神經內科就醫,意外發現右肺有腫瘤,轉介胸腔內科,進一步做電腦斷層及切片檢查,經確診為惡性腫瘤,隨即安排住院,完成心臟、肺功能等相關檢查、評估後,進行內視鏡手術切除。

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 通常易被輕忽

部立苗栗醫院胸腔外科的連允昌醫師指出,肺癌的首選治療方法是以手術切除,目的是徹底切除肺部原發癌腫病灶和局部淋巴組織,並儘可能保留健康的肺組織。能夠成功地切除的肺癌,只限於較早期的病人,由於肺癌症狀不具特異性,容易被輕忽,因此,肺癌的早期診斷極為重要,建議民眾定期健康檢查,早期發現保健康。

部立苗栗醫院副院長李永恆表示,採用胸腔鏡手術方式,完成難度高的肺葉分節切除及縱膈腔淋巴結廓清,不僅大幅保留患者肺葉完整及呼吸功能,胸管放置時間縮短,降低感染等併發症風險,且傷口小,復原快,患者術後一週就康復出院。

母親節健檢專案 迎接溫馨五月

為增進鄉親的健康及迎接溫韾的五月,苗醫高級健檢中心規劃母親節健檢專案,即日起接受預約排檢,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沒大腸癌家族史會罹癌嗎?許多人以為沒有大腸癌家族史,罹癌風險低,也不需要篩檢;事實上,研究發現,高達8成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史。醫師建議,超過50歲最好接受大腸鏡檢查,每年接受糞便潛血篩檢。

40%以上大腸癌 發生在亞洲國家

台大醫院內科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邱瀚模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的大腸癌有40%以上,發生在亞洲國家,包括台灣、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新加坡的大腸癌發生率逐年增加,都是西化、老化的結果。

生活西化 增加大腸癌風險

邱瀚模醫師說明,西化簡單來說就是都會化,包括生活及飲食習慣改變,例如活動量、運動降下降,以及蔬菜量攝取減少、動物性脂肪及紅肉攝取增加,長期維持這種生活模式容易導致肥胖,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50歲應大腸鏡檢查

而老化也是罹患大腸癌的重要危險因子。邱瀚模醫師指出,根據研究顯示,高達75至80%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史及其他危險因子,而年齡就是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建議超過50歲以上民眾,應接受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第11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腸胃道沒有不適,也沒有血便等症狀,就不需做大腸癌篩檢,但大腸癌初期通常無症狀,等到症狀出現時,病況往往相對複雜,也會影響生活品質,因此想要遠離大腸癌,就應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偵測大腸癌 一管「便」知有沒有

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從民國95年開始攀升,每年高達約1萬5千人罹患大腸癌。

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為此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的民眾每2年1次免費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只需要將採便管帶回家,使用採便棒在糞便上來回沾幾次放入專屬的套管後,再送至符合健保特約的醫療院所,就可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採便前不須限制飲食或使用灌腸。

想要「腸」保健康 糞便潛血檢查莫輕忽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指出,實證證明糞便潛血檢查可以有效預防大腸癌,經由篩檢早期發現癌前病變(大腸瘜肉),並經切除後可以降低死亡率;台灣大學團隊分析335萬人年的癌症相關資料庫,顯示50-69歲符合大腸癌篩檢的民眾已降低大腸癌死亡率達7%,可見推動糞便潛血檢查成效顯著。

現階段國人的篩檢率為4成,而男性大腸癌的篩檢率比女性低,因此王英偉署長也呼籲,50-74歲符合篩檢的民眾應善加應用國家提供之糞便潛血檢查,別小看這小小一管,定期篩檢可遠離腸癌。

培養良好飲食習慣 少吃燒烤

國健署也提醒,想要遠離大腸癌,基本之道就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國人愛吃的燒烤肉品,因高溫(溫度超過100度以上)烹調的過程中易有多環芳香烴類(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致癌物質附著於食物表面。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