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早期胃癌、食道癌,當癌細胞還未侵犯至黏膜下肌肉層時,可利用特殊的電刀從黏膜下層將癌腫瘤整片「刨除」!一名82歲男性,3年來長期深受胃食道逆流和慢性胃炎困擾,經胃鏡檢查未發現有胃潰瘍情形。去年6月定期做胃鏡檢查時,在幽門附近胃壁有小於1公分的潰瘍,由於潰瘍情形特殊,經進一步切片檢驗證實是惡性胃癌。

由於患者屬於第一期胃癌,經電腦斷層檢查該癌腫瘤還沒有侵犯到胃壁肌肉層,也無遠處轉移情形,經患者同意做「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成功將胃癌腫瘤完整剝離,無需再做化療,術後狀態良好。

惡性胃癌常有胃潰瘍 定期檢查助辨別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季宏表示,提醒民眾務必要定期癌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惡性胃癌常以胃潰瘍表現,但胃潰瘍不完全屬胃癌,大部份是良性胃部疾病,胃鏡檢查是辨別的利器。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經全身麻醉,內視鏡由患者口腔進入胃裡,對癌腫瘤施打藥物使它腫脹,形成小小的丘狀,再以特殊的電刀在腫脹的腫瘤周圍劃開掀起,伸入腫瘤黏膜下方將它剝離,剝離的癌腫瘤組織由口腔取出。

治療早期胃癌 術式刨除癌腫瘤

此手術講求精準,要在黏膜與肌肉層間完全將癌腫瘤組織「刨除」乾淨,得藉助精密的儀器和經驗。「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最適合早期胃癌、食道癌、大腸直腸癌治療,然而先決條件是癌細胞尚未侵犯到深層黏膜下層或肌肉層、未遠處轉移。胃癌和食道癌由口腔進入腫瘤處手術,大腸直腸癌則由肛門進入,與傳統手術或多孔腹腔鏡手術不同,不會在身體外觀留下傷口,住院期間更加縮短。

陳季宏醫師提醒,國健署公佈最新國人十大癌症,大腸癌位居首位,胃癌和食道癌分別為第8位及第10位。罹癌原因複雜,最重要是能在最早期就發現癌症的蹤跡,趁還未擴大侵犯和轉移前「連根刨除」,以免後患無窮。(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中國大陸開放多胎化生育政策,國內基因檢測業者看準龐大市場,宣布技轉「新一代全方位非侵入性產前染色體篩檢」,並提供一站式完整檢測服務模式,只要採集孕婦10cc血液,10天內即可檢測胎兒染色體異常疾病,如唐氏症、愛德華氏症及巴陶氏症。

傳統染色體檢測有流產風險

染色體異常造成胎兒疾病百百種。開業婦產科醫師蘇怡寧指出,產前染色體檢測可分為侵入性檢測或非侵入性檢測。傳統產檢如絨毛採樣、羊膜穿刺,都是侵入性檢測,不但採檢難度高、檢查周數也較晚,還可能增加流產的風險。

基因檢測準確度達99%

蘇怡寧醫師強調,如今透過基因檢測的非侵入性檢測,只要懷孕滿10周,透過採集10cc血液,萃取血液中的胎兒游離DNA,以高通量、全基因體次世代定序分析技術,並結合染色體資料庫,可及早篩檢常見的胎兒染色體異常疾病,包括唐氏症、愛德華氏症、巴陶氏症,以及小胖威力症候群、天使症候群、貓哭症等20種染色體微片段缺失,準確度可達99%。

5大族群最適合

蘇怡寧醫師建議,曾多次流產、曾生育染色體異常胎兒、擔心侵入性檢查風險的孕婦、超過34歲的高齡孕婦,以及超音波檢查異常,懷疑胎兒染色體異常者,建議優先進行非侵入性產前染色體檢查;而異卵雙胞胎、具染色體異常的孕婦,則不適合使用。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惡性腫瘤高居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女性癌症發生率的首位是乳癌,每年約有一萬名婦女罹患乳癌,好發於45~69歲之間。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提醒民眾,婦女平時除了做好乳房自我檢查外,若能透過乳房攝影檢查,更能早期發現病兆,及早接受治療。

近年來台灣乳癌發生率急速上升,成為女性的最大威脅之一。目前透過乳房攝影檢查,可發現早期癌症或其癌前病變,提醒婦女應定期檢查,為自己的健康把關。目前政府補助45~69歲的婦女,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攝影檢查;40~44歲二等級內具有乳癌家族史都可接受乳房攝影檢查,二等親是指,包括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等。

目前基隆市除了市立醫院、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基隆長庚醫院可提供服務外,各區衛生所也不定期在社區提供免費乳房攝影車服務,方便社區民眾能就近篩檢,歡迎婦女朋友可多加利用。

為提升市民健康,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於104年4月10日,下午3時到8時在所內辦理癌症篩檢,歡迎符合年齡且兩年內未做過乳房攝影檢查的民眾,踴躍參加;可電話洽詢02-24621632分機809邱護士。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