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子宮頸抹片檢查正常,就不會得子宮癌症嗎?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陳思宇醫師表示,臨床上有多位婦女,定期做子宮頸抹片皆正常,但卻檢查出子宮內膜癌,呼籲婆婆媽媽們有停經後出血問題,小心子宮內膜癌上身。

一名59歲的婦人,每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都正常,認為不會得到子宮相關的癌症,但半年前開始出現分泌物、出血,小診所診斷為陰道發炎,直到去大醫院檢查才發現是子宮內膜癌。所幸經國泰綜合醫院以達文西機器手臂微創手術切除後,目前恢復狀況良好。

陳思宇指出,子宮內膜癌是國人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第六位,超過90%子宮內膜癌病人出現異常陰道出血,且通常在停經後出現。子宮內膜癌治療以手術治療為首,藉達文西機器手臂3D及放大10到12倍手術視野,可更精準摘除淋巴,出血量較傳統手術少,且術後傷口小,還能減少腸沾黏併發症等。但非所有病人都適合達文西手術,腫瘤體積過大,或癌細胞已轉移擴散,就不適合。

陳思宇醫師指出,受環境荷爾蒙與飲食西化影響,近來子宮內膜癌有增加且年輕化趨勢,但目前子宮內膜癌並不像子宮頸癌可做抹片。九成病人都有停經後出血或月經不規則、出血量大症狀;有時子宮內膜癌組織會掉到子宮頸口,都要特別留心。建議有服用荷爾蒙的婦女每年做抹片檢查並兩年一次乳房攝影,有出血症狀,應盡快就醫確診。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 2014/11/06

 

臨床上,每千名新生兒中,就有8至10位罹患先天性心臟病,部分引起原因不明,但部分則是媽媽在懷孕初期受到病毒感染,或因使用藥物導致;開業診所心臟專科醫師金仁福指出,先天性心臟病又分為發紺型心臟病、非發紺型心臟病及阻塞型心臟病等三種,若胎兒能透過早期心臟超音波檢查診斷,早期治療,就能改善預後問題。

懷孕20至24週 建議做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

胎兒因骨骼和肢體重疊,使得超音波束難進入,因此建議懷孕第20至24週做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就可觀察胎兒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金仁福醫師說,懷孕第7至8週時,超音波就能看到胎兒心跳,每分鐘心跳約為120至160之間,但隨著懷孕週數增加,足月時每分鐘心跳則約為120次。

出生後卵圓孔和動脈導管未關閉 恐是心臟病

金仁福醫師進一步說明,胎兒仰賴兩條臍動脈和一條臍靜脈,尤其透過媽媽胎盤能獲得營養物質和含氧量較高的血液,就會經臍靜脈進入體內,通常新生兒出生後的血液循環會和胎兒時期不同,因此即使在胎兒期,開放性卵圓孔和開放性動脈導管都屬正常,出生後若沒有呈現關閉,就恐是先天性心臟病。

有異狀應及早檢查 及早治療才能改善預後

尤其開放性卵圓孔和開放性動脈導管等疾病,無法透過產前超音波診斷出來,因此若發現新生兒有心雜音、呼吸喘等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金仁福醫師說,醫師會依照新生兒症狀對症治療,施以卵圓孔或動脈導管關閉治療,因此,若能及早發現接受治療,就能避免遺憾發生。

一名91歲的老奶奶,日前在浴室不慎滑倒後右髖部疼痛難耐。X光檢查發現「右側髖骨轉子間骨折」,進行微創骨髓內釘固定手術治療。術後疼痛大幅改善,可自行行走。回診時骨質疏鬆檢查,發現患有嚴重骨質疏鬆症,每半年給予骨質疏鬆藥物治療,加強對骨骼、肌肉等的保護作用,減少骨折發生機率。

5旬以上民眾 76%有骨質流失現象

新營醫院骨科黃柏樺醫師說明,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骨量降低、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會導致骨骼脆弱,發生骨折甚至致命,不容忽視。根據統計,76%的50歲以上民眾有骨質流失現象,且台灣每年1萬6千人骨質疏鬆性髖部骨折,髖部骨折一年內死亡率女性占15%,男性占22%。

骨質疏鬆沒有明顯症狀,風險因子為年齡、種族、體重、停經後婦女、營養素不足、缺乏運動及藥物使用等。骨質密度檢查有4種方式,X光、跟骨超音波型骨質密度偵測儀、電腦斷層攝影及雙能量骨質密度偵測儀。

檢查骨質密度 雙能量骨質密度偵測儀最常見

目前雙能量骨質密度偵測儀是最常見的骨質密度檢查方法,可有效計算出骨質密度及骨折風險。內分泌失調可能加速骨質流失者、非創傷性的骨折者、50歲以上或停經後婦女,接受骨質疏鬆症追蹤治療者及因病情需要者,皆可健保給付方式進行檢查。

黃柏樺醫師建議,應注意自身的骨質密度,提早存骨本,如攝取足量的鈣質和維生素D、避免菸酒、養成規律運動,慎防跌倒。及早預防才是預防骨質疏鬆症的不二法門。(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