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疾病與醫療


一般民眾接受大腸鏡檢查前都需要吃瀉藥、清腸,大腸鏡檢查會比較順利。一名年約五十多歲男性接受健檢大腸鏡檢查時,由於大量腹瀉,加上沒有補充足夠水分,導致身體脫水,這名男性原本就有膽結石病史,大腸鏡檢查後,身體一脫水,第二天馬上引發急性膽囊炎,立刻急診、接受進一步治療。
身體脫水 容易引發急性膽囊炎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外科教授陳瑞杰表示,健檢進行大腸鏡檢查前,民眾需要服用瀉藥,身體大量腹瀉時,水分也會快速流失,此時就容易脫水,膽結石患者若脫水,膽囊發炎機率就大為增加。同樣的,在夏天、天氣炎熱時,民眾運動、大量流汗,若沒有補充水分,便可能產生急性膽囊炎。
大腸鏡檢查前 半天內需喝水2000cc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症外傷外科黃宏昌主任建議,民眾若要接受大腸鏡檢查,檢查前半天內最好補充2000cc水分、分次飲用,身體排除腸胃道廢物需要充足水分,就好像馬桶沖水需要大量的水一樣,因此補充足夠水分不只可以幫助排除腸胃道廢棄物,也能避免身體脫水。
黃宏昌主任指出,在一般情況下,如果感覺口渴、小便顏色變深、皮膚變得乾乾的,可能代表身體脫水,此時就要記得補充水分。
吃太油易膽囊發炎 跟胃痛傻傻分不清 除了水分補充不夠,肥胖、飲食過於油膩、大量喝酒,都容易造成膽結石。黃宏昌主任分析,台灣民眾膽結石比率約一到三成,膽結石患者若吃大量油脂,也可能引發急性膽囊炎。很多患者會將急性膽囊炎當成胃痛,胃痛、膽囊出問題時,疼痛感覺多發生於腹部中間,導致民眾搞不太清楚;胃痛多發生於飯前,飯後若出現肚子悶悶、不舒服感覺,可能就是膽所造成,民眾若有疑慮,最好到醫院接受詳細診斷、檢查。
單孔腹腔鏡手術 開一孔、住一日 傳統治療急性膽囊炎為開腹手術,後來演變成腹腔鏡手術,但還是需要在腹部開四孔。黃宏昌主任表示,對於急性膽囊炎,目前已經可以使用單孔微創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並達到「開一孔、住院一日」目標,以往手術治療恢復至少需要兩星期,後來縮短為七天,現在可能只要住院一天即可出院休養,每天換藥時間也不超過一分鐘,外觀幾乎沒有疤痕。不過要注意的是,患者如果已出現敗血症、敗血性休克,或血壓過低,便暫時無法接受手術。

婦產科門診常看到孕婦於懷孕初期不小心作了X光檢查或電腦斷層檢查,因憂心胎兒受到輻射線傷害而要求進行人工流產,對此,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鄭進和醫師表示,取決於輻射劑量及胚胎發育階段時期有關。
10日法則不必擔心
輻射線必須超過安全劑量才會導致胚胎或胎兒的死亡、流產、畸形、神經系統病變以及胎兒生長遲滯等。妊娠1~14天為早期胚胎著床前或器官發育期前,此時期胚胎較不會受到游離輻射線傷害。早期胚胎發育時期是屬於「全或無」傷害現象,此階段若受到高劑量輻射線影響可能造成胚胎死亡,但如果胎兒沒死亡且繼續發育下去,先天異常發生率與正常胚胎是一樣的。因此,鄭進和醫師建議遵循10日法則,在月經開始第一天算起,10天之內所做的X光檢查,不必擔心。 鄭進和醫師進一步說明,胚胎發育受到輻射線傷害最敏感時期為妊娠受孕後22天,此時輻射劑量需高於200毫格雷才有可能造成胚胎先天性異常的發生。造成胎兒生長遲滯,輻射劑量須高於250~400毫格雷。 至於準媽媽所擔心的胎兒心智發育遲緩以及嚴重小腦症,其最易受輻射傷害通常發生時間是在胎兒發育8~15週,其次是16週以後。懷孕越到晚期(16~25週後)發生的影響就很低了。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針對懷孕婦女接受診斷性放射性檢查作了下述建議:婦女於懷孕期不小心曝露於輻射線,醫師應該詳細給予諮詢建議使其安心,沒有一個單一的診斷性輻射線檢查會造成胎兒輻射傷害,尤其是輻射線檢查劑量在安全劑量以下。鄭進和醫師表示,雖然輻射劑量都是在安全劑量閾值之下,但是否做這些X光檢查以及檢查後對胎兒的影響都應好好與主治醫師討論。 當有醫學正當性必要做X光檢查時,會採用鉛衣作為防護,懷孕婦女不應該因為擔心輻射線檢查會造成胎兒傷害而拒絕接受必要的診斷性輻射性檢查。基於「輻射防護觀念」,能避免不必要的輻射檢查應盡量避免,以降低受輻射曝露的劑量。如果有替代檢查方式,醫師都會優先考量沒有輻射性傷害的檢查。受孕後22天輻射線最敏感期
懷孕晚期影響就很低
照X光不會造成胎兒輻射傷害
穿上鉛衣防護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