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一名70歲謝先生,血便3天,到埔心鄉彰化醫院腸胃科門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有一處扁平瘜肉以及一處惡性腫瘤,即時安排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切除扁平瘜肉與外科腹腔鏡手術,將惡性腫瘤全切除,目前只需門診追蹤。

內視鏡黏膜下層切開術恢復快

該院腸胃科楊智超主任說,個案謝先生血便3天,安排大腸鏡檢查,竟然發現在大腸30公分處有3.7公分大的惡性腫瘤,另外,在大腸70公分處有3公分癌前病變的瘜肉。這兩處病灶若直接用外科手術切除,病患就只會剩下少許的大腸,手術後的生活品質將大受影響,會診外科討論後,癌前病變的瘜肉,先安排內視鏡黏膜下層剝離術,利用內視鏡將病灶完整切除,保留原病灶處的大腸;另1處3.7公分大的惡性腫瘤,則立即安排腹腔鏡手術切除。

楊智超主任指出,大腸惡性腫瘤是由黏膜生長出來,慢慢往下侵犯,近年來內視鏡的進步,已經可以利用放大內視鏡以及特殊的內視鏡光線評估惡性腫瘤侵犯的狀況,如果腫瘤還侷限在黏膜範圍,就可以用內視鏡黏膜下層切開術進行切除腫瘤;內視鏡黏膜下層切開術是利用內視鏡使用特殊電刀,將侷限在黏膜的病灶,由病灶下方的黏膜下層慢慢切開,像蘋果去皮一般,把病灶完整切下來。這項技術可以治療侷限在黏膜層的早期腸胃道腫瘤切除,優點是免開刀、出血少、恢復快,而且病患的生活品質會跟原本的情形一樣,不受影響。

糞便潛血篩檢 有助及早發現腸癌

國民健康署建議,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養成每天運動習慣,定期篩檢,以預防大腸癌的發生。而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50歲以上民眾應每1~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但是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建議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

透過換水大腸鏡 減輕患者檢查疼痛

大腸癌有90%為腺瘤病變,檢查上多以大腸鏡為主,但因檢查時造成的疼痛,或無痛大腸鏡的麻醉風險,都讓患者望之卻步,導致延誤就醫治療;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謝毓錫指出,目前可透過換水法大腸鏡檢查,非但有效減輕患者疼痛,也能提高腺瘤發現率。

換水大腸鏡提高腺瘤發現率 研究刊登國際期刊

換水法大腸鏡檢查,就是抽出患者大腸內多餘空氣,並反覆灌水、抽水撐開腸道以便檢查,但因腸道沒有被空氣撐脹變長,維持塌陷自然狀態,讓患者疼痛感降低;謝毓錫醫師表示,研究發現,換水法大腸鏡檢查因在大腸鏡進入前,已將大腸洗乾淨,使得腺瘤發現率有效提高,目前研究成果也刊登於美國內視鏡醫學會官方期刊腸胃內視鏡。

腺瘤發現率增12% 換水大腸鏡檢查新選擇

換水大腸鏡的腺瘤發現率為49.8%,比起傳統充氣式大腸鏡的腺瘤發現率37.8%,明顯增加12%,類似研究在義大利、中國都有獲得相同結果;謝毓錫醫師表示,每增加1%的腺瘤發現率,可減少3%大腸癌發生率,即使是麻醉患者,也不會有疼痛問題出現,是患者檢查上的新選擇。

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恐是大腸癌徵兆

其實大腸腺瘤起初多為良性,但因長期不良飲食習慣、便秘,加上致癌物等原因,就可能埋下演變成癌症的危險因子;謝毓錫醫師呼籲,有大腸癌或大腸息肉家族史者,50歲前應至少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且配合定期追蹤,一般人則約50歲左右接受一次檢查,另外若發現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恐也是徵兆,應盡快就醫檢查。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一名64歲的婦女,2年前曾做過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正常;去年7月,來台探親,身為女兒的婦產科醫師,再次為母親安排子宮頸抹片檢查,竟發現已罹患子宮頸癌第二期,必須接受為期3個月的化療、電療,所幸病情獲得控制,目前持續追蹤。

「我感到非常內疚。」開業婦產科醫師張建玫說,自己身為婦產科醫師,每天忙著幫婦女朋友看病,也時常叮嚀要每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卻忽略自己母親的健康狀況,未能協助及早發現、預防子宮頸癌,看著媽媽歷經辛苦抗癌的過程,感到非常不捨。

張建玫說,當得知母親罹患子宮頸癌後,也馬上通知家族中的女性,約10多人,建議到醫院做子宮頸抹片檢查,還提醒要做HPV DNA檢測,才能及早檢出罹癌風險,大幅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

為什麼要加做HPV DNA檢測?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婦癌科主任屠乃方指出,傳統抹片檢查的檢出率只有6成,即使每年檢查仍有2成的偽陰性;若加做HPV DNA檢測,則可進一步發現致癌型的HPV病毒,及早得知致癌的風險,才可有效預防。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