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脖子有異常腫塊、結節,民眾總會趕緊安排細針穿刺檢查,就怕罹患甲狀腺癌;事實上,甲狀腺結節僅有5%為惡性腫瘤,多數人白白挨針,並承受漫長等待的煎熬,只為了求得心安。台大工學院研發「甲狀腺結節電腦輔助偵測診斷」軟體,透過超音波檢查2分鐘即可診斷,且準確度達8成以上。

根據國建健康署統計,甲狀腺癌擠入國人十大癌症第9位,也是女性十大癌症第5位。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內科名譽教授張天鈞指出,國內約每5位成人,就有1人有甲狀腺結節,但大部分是良性,只有5%為惡性的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其實不可怕!」張天鈞強調,只要早期能從甲狀腺結節中,揪出惡性腫瘤,甲狀腺癌的治療預後及存活率,普遍相較其他癌症要好。但以往透過觸診、細針穿刺,容易產生判讀誤差,現在利用甲狀腺超音波檢查,即可發現很小的結節,讓診斷更快速、檢查且精準。

醫用超音波學會理事長李三剛表示,透過「甲狀腺結節電腦輔助偵測診斷」軟體,分析超音波影像呈現的甲狀腺結節型態、特性,可協助醫師辦別良性、惡性,減少6成患者做非必要做細針穿針,預計年底民眾即可在各大醫院檢查。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許多民眾常因智齒腫痛或矯正需求,而被轉診到口腔外科評估拔牙。到底什麼樣的智齒需要處理,又怎麼樣的智齒一定要拔除呢?

第三大臼齒易成清潔死角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口腔外科楊方瑜醫師表示,大家口中的智齒即為第三大臼齒。因人類演化,下顎越來越小的緣故,有些人先天性缺少第三大臼齒,就少了一個要不要拔牙的煩惱。若是第三大臼齒有發育,常因下顎空間不足使得智齒無法長在正位上,因而常造成清潔上的死角。

堆積細菌與食物殘渣

臨床上常見的是智齒沒有長出來的狀況,與前面一顆第二大臼齒間會產生比較深又細的溝縫,造成細菌與食物殘渣在此堆積、產生蛀牙、牙周發炎、骨頭破壞,甚至形成囊腫病變,或是有較高風險的蜂窩性組織炎。

楊方瑜醫師指出,上顎智齒埋伏較深的狀況可能會高及鼻竇,若拔完有鼻竇穿孔則需做額外的修補手術,避免產生口鼻竇相通或是慢性鼻竇炎的狀況。因此,在評估要不要拔牙時,除了是否已經產生病灶,也會將病人本身清潔能力一併列入考量,以免成為潛在的感染或病變風險。

術後不適約一週緩解

楊方瑜醫師說明,術後最常見的問題有腫痛、下唇下巴麻木、第二大臼齒的齒質構造或牙套受到影響等狀況。腫痛的問題在按時服藥及冰敷後,通常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一般術後大約一週左右緩解。

下唇下巴麻木的問題則與智齒牙根與下齒槽神經的構造位置有關,有時在術前的X光片檢查可以約略判斷出,有時候基於安全需要額外照牙科的電腦斷層判定。此外,第二大臼齒的齒質或牙冠有時可能在拔牙的過程中因擠壓而受傷,或是牙冠脫落,需等拔牙傷口穩定後,才做後續的補牙或牙套治療。

適當時間拔智齒

楊方瑜醫師強調,照顧智齒須有防範未然的概念。除了半年一次的定期檢查外,更要做好心理準備,在適當的時間拔除智齒。不然,若等到智齒腫痛起來,或是第二大臼齒因為清潔不易而蛀牙或牙周病破壞了,更是得不償失。

台中一名7歲小男童,在學校健康檢查時,發現心臟竟有雜音,家長因此帶孩子至醫院檢查,檢查後發現小男童的心房中膈出現1公分的破口缺損。心臟缺損帶來的影響為何?為什麼會有「心臟破洞」呢? 心臟醫學中心執行長黃碧桃醫師表示,心房中膈缺損(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大多數的患者在幼兒期就因心臟雜音而診斷出,但仍有不少個案在學童、甚至成年後才出現症狀。醫師說,他也曾收治過70歲才首次被診斷的心房中隔缺損的案例。 傳統的治療方式是在全身麻醉及人工心肺機協助下以剖胸的手術方式來「開心」,除需在胸部插引流管外,術後還需住進加護病房觀察3至5天,缺點是每日需換藥及傷口疼痛,還會在前胸留下至少10公分的疤痕。此外,傳統的開刀方法,患者的死亡率約有千分之四,更有百分之一的機率發生併發症,包括心包膜積水、心律不整、房室傳導阻滯、感染甚至休克與猝死等。 目前臨床治療方法是以心導管進行心房中膈關閉手術,由鼠蹊部大腿靜脈穿入,當到達心房後則張開封阻器堵住心房中膈缺損處,大約住院3天就可返家休養;因只有在鼠蹊部有針扎,而胸部沒有任何傷痕,術後不需特別的照護,只需每日服用一次預防血栓形成的阿斯匹靈六個月,並定時回診追蹤即可。因此建議,若是經由醫師評估後,採用「心導管心房中膈關閉術」會是較佳的選擇。 黃碧桃醫師提醒,若發現孩子有心臟雜音、氣喘與心律不整或當孩子自述心跳不正常、胸部悶悶、胸痛等不舒服情形時,家長應提高警覺,及早至醫院檢查,若是確診心臟疾病,最好在孩童時期進行手術,因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會引起肺高壓、心臟功能失調及心律不整等,增加手術危險性及術後照顧困難。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