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透過換水大腸鏡 減輕患者檢查疼痛

大腸癌有90%為腺瘤病變,檢查上多以大腸鏡為主,但因檢查時造成的疼痛,或無痛大腸鏡的麻醉風險,都讓患者望之卻步,導致延誤就醫治療;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謝毓錫指出,目前可透過換水法大腸鏡檢查,非但有效減輕患者疼痛,也能提高腺瘤發現率。

換水大腸鏡提高腺瘤發現率 研究刊登國際期刊

換水法大腸鏡檢查,就是抽出患者大腸內多餘空氣,並反覆灌水、抽水撐開腸道以便檢查,但因腸道沒有被空氣撐脹變長,維持塌陷自然狀態,讓患者疼痛感降低;謝毓錫醫師表示,研究發現,換水法大腸鏡檢查因在大腸鏡進入前,已將大腸洗乾淨,使得腺瘤發現率有效提高,目前研究成果也刊登於美國內視鏡醫學會官方期刊腸胃內視鏡。

腺瘤發現率增12% 換水大腸鏡檢查新選擇

換水大腸鏡的腺瘤發現率為49.8%,比起傳統充氣式大腸鏡的腺瘤發現率37.8%,明顯增加12%,類似研究在義大利、中國都有獲得相同結果;謝毓錫醫師表示,每增加1%的腺瘤發現率,可減少3%大腸癌發生率,即使是麻醉患者,也不會有疼痛問題出現,是患者檢查上的新選擇。

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恐是大腸癌徵兆

其實大腸腺瘤起初多為良性,但因長期不良飲食習慣、便秘,加上致癌物等原因,就可能埋下演變成癌症的危險因子;謝毓錫醫師呼籲,有大腸癌或大腸息肉家族史者,50歲前應至少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且配合定期追蹤,一般人則約50歲左右接受一次檢查,另外若發現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恐也是徵兆,應盡快就醫檢查。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一名91歲的老奶奶,日前在浴室不慎滑倒後右髖部疼痛難耐。X光檢查發現「右側髖骨轉子間骨折」,進行微創骨髓內釘固定手術治療。術後疼痛大幅改善,可自行行走。回診時骨質疏鬆檢查,發現患有嚴重骨質疏鬆症,每半年給予骨質疏鬆藥物治療,加強對骨骼、肌肉等的保護作用,減少骨折發生機率。

5旬以上民眾 76%有骨質流失現象

新營醫院骨科黃柏樺醫師說明,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骨量降低、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會導致骨骼脆弱,發生骨折甚至致命,不容忽視。根據統計,76%的50歲以上民眾有骨質流失現象,且台灣每年1萬6千人骨質疏鬆性髖部骨折,髖部骨折一年內死亡率女性占15%,男性占22%。

骨質疏鬆沒有明顯症狀,風險因子為年齡、種族、體重、停經後婦女、營養素不足、缺乏運動及藥物使用等。骨質密度檢查有4種方式,X光、跟骨超音波型骨質密度偵測儀、電腦斷層攝影及雙能量骨質密度偵測儀。

檢查骨質密度 雙能量骨質密度偵測儀最常見

目前雙能量骨質密度偵測儀是最常見的骨質密度檢查方法,可有效計算出骨質密度及骨折風險。內分泌失調可能加速骨質流失者、非創傷性的骨折者、50歲以上或停經後婦女,接受骨質疏鬆症追蹤治療者及因病情需要者,皆可健保給付方式進行檢查。

黃柏樺醫師建議,應注意自身的骨質密度,提早存骨本,如攝取足量的鈣質和維生素D、避免菸酒、養成規律運動,慎防跌倒。及早預防才是預防骨質疏鬆症的不二法門。(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