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一名91歲的老奶奶,日前在浴室不慎滑倒後右髖部疼痛難耐。X光檢查發現「右側髖骨轉子間骨折」,進行微創骨髓內釘固定手術治療。術後疼痛大幅改善,可自行行走。回診時骨質疏鬆檢查,發現患有嚴重骨質疏鬆症,每半年給予骨質疏鬆藥物治療,加強對骨骼、肌肉等的保護作用,減少骨折發生機率。

5旬以上民眾 76%有骨質流失現象

新營醫院骨科黃柏樺醫師說明,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骨量降低、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會導致骨骼脆弱,發生骨折甚至致命,不容忽視。根據統計,76%的50歲以上民眾有骨質流失現象,且台灣每年1萬6千人骨質疏鬆性髖部骨折,髖部骨折一年內死亡率女性占15%,男性占22%。

骨質疏鬆沒有明顯症狀,風險因子為年齡、種族、體重、停經後婦女、營養素不足、缺乏運動及藥物使用等。骨質密度檢查有4種方式,X光、跟骨超音波型骨質密度偵測儀、電腦斷層攝影及雙能量骨質密度偵測儀。

檢查骨質密度 雙能量骨質密度偵測儀最常見

目前雙能量骨質密度偵測儀是最常見的骨質密度檢查方法,可有效計算出骨質密度及骨折風險。內分泌失調可能加速骨質流失者、非創傷性的骨折者、50歲以上或停經後婦女,接受骨質疏鬆症追蹤治療者及因病情需要者,皆可健保給付方式進行檢查。

黃柏樺醫師建議,應注意自身的骨質密度,提早存骨本,如攝取足量的鈣質和維生素D、避免菸酒、養成規律運動,慎防跌倒。及早預防才是預防骨質疏鬆症的不二法門。(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中國大陸開放多胎化生育政策,國內基因檢測業者看準龐大市場,宣布技轉「新一代全方位非侵入性產前染色體篩檢」,並提供一站式完整檢測服務模式,只要採集孕婦10cc血液,10天內即可檢測胎兒染色體異常疾病,如唐氏症、愛德華氏症及巴陶氏症。

傳統染色體檢測有流產風險

染色體異常造成胎兒疾病百百種。開業婦產科醫師蘇怡寧指出,產前染色體檢測可分為侵入性檢測或非侵入性檢測。傳統產檢如絨毛採樣、羊膜穿刺,都是侵入性檢測,不但採檢難度高、檢查周數也較晚,還可能增加流產的風險。

基因檢測準確度達99%

蘇怡寧醫師強調,如今透過基因檢測的非侵入性檢測,只要懷孕滿10周,透過採集10cc血液,萃取血液中的胎兒游離DNA,以高通量、全基因體次世代定序分析技術,並結合染色體資料庫,可及早篩檢常見的胎兒染色體異常疾病,包括唐氏症、愛德華氏症、巴陶氏症,以及小胖威力症候群、天使症候群、貓哭症等20種染色體微片段缺失,準確度可達99%。

5大族群最適合

蘇怡寧醫師建議,曾多次流產、曾生育染色體異常胎兒、擔心侵入性檢查風險的孕婦、超過34歲的高齡孕婦,以及超音波檢查異常,懷疑胎兒染色體異常者,建議優先進行非侵入性產前染色體檢查;而異卵雙胞胎、具染色體異常的孕婦,則不適合使用。

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已有定期健康檢查的概念,但面對令人眼花撩亂的健康檢查項目,受檢者多在意檢查結果能否反應真實的身體狀況?提供了多少健康保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李崇豪醫師表示,想要選擇健康檢查,應確認檢查項目是否達到最佳的性價比(C/P值),且是否由醫師提供正確的報告解釋及建議。

依個人需求挑選 勿盲目檢查

李崇豪說,檢查是做不完的,多久做一次檢查也沒有正確答案,就像世界上永遠不可能沒有壞人一樣,警察定期巡邏可以達到嚇阻效果,「定期」健檢自然也有其必要性存在。只是,3個月、3年都是定期,並沒有制式化的公式可循,最好是依照年紀、性別、家族病史、危險因子等做綜合考量,選定此次想做健檢的適應症。只有挑選了最符合需求的檢查,才能達到檢康檢查的最佳效益。

李崇豪醫師也指出,醫療不是萬能,疾病盛行率不高或檢查工具敏感性不高,就有未能檢查出疾病的可能;且有些疾病從被檢查出,到已無法治癒的時間點間隔很短,疾病又恰巧出現在2次檢查之間,就算是「定期檢查」也很難預防,但萬一做完檢查不久就出現重大疾病,經常就是醫病關係破裂的那一天。

健檢報告勿擅自解讀 須由醫師解釋

健康檢查報告只能反映「目前瞬間」的健康狀況,既不能完全反映以前的健康狀態,也不一定能預測以後的健康狀態,如當下胸部X光顯示沒有腫瘤,但若繼續抽菸,無法保證未來就不會生病。李崇豪說,如果只看當下的檢查報告,而不在無病的狀態下改變既有的危險因子,生病時再來問:「我從來都沒有這個病,為什麼現在會有?」已太遲。

健康檢查的報告若沒有醫師綜合解釋,任憑民眾自行解讀紅字,沒有去改變生活型態、減少危險因子,這樣的健檢是盲目的。通常人總是生病才就醫,然而疾病症狀產生需要一定的時間發展,並非短時間內造成。

李崇豪醫師指出,大醫院在檢查前會安排專業健康管理師提供諮詢,提供客製化檢查項目組合的選擇,有些檢查不需列為標準套裝的常規項目,不必每個人每年都做。如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體,不論是帶原者或有抗體的人,B肝的標記不會改變,而帶原者本來就應該進一步做完整的肝功能檢查及治療,常規在套裝中反覆檢驗這種項目是一種浪費。他說,更重要的是會由醫師在中心內完整綜合解說健檢報告,對接受心臟及肺部高階影像檢查的人,更會安排多科會診解說,省去多次門診掛號的不便性。 (李崇豪- 成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醫師)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