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退伍軍人病症」(Legionnaires' Disease ) 是由退伍軍人桿菌引起的傳染病。此病源於1976年在美國召開的退伍軍人大會時,曾引致肺炎爆發而命名。本港自1994年3月起,已將退伍軍人病症列為法定須呈報傳染病。

傳播途徑

退伍軍人桿菌可在多種的環境中存在,尤其適合在攝氏25 – 40度的温水中生長。它可存活在不同的水源環境裏,如水缸、冷熱水系統、冷卻水塔、按摩池、噴水池和家居呼吸道醫療器材等。

患者有機會因為吸入人工製水系統釋出受污染之水點和霧氣而染病。在處理花園土壤、堆肥和培養土時亦有可能染上此病。

退伍軍人病症並不會透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飲食而傳播。

易受感染的人士

任何人士均有機會患上退伍軍人病症,但以下組別的人士有較高的患病風險:

  • 男士(受感染機會較女士高二至三倍)
  • 長者(通常在65歲或以上)
  • 吸煙人士
  • 酗酒人士
  • 免疫力較弱的人士,尤其是長期病患者(如癌症、糖尿病、慢性肺病或腎病)和正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藥物的病人

以下是可能會增加患病風險情況:

  • 供水系統保養欠佳,導致積水儲存
  • 居所的供水設施為舊式系統
  • 居所附近設有冷卻水塔或噴水池
  • 使用電熱水器、按摩池或溫泉
  • 近期曾在酒店或船隻內逗留

「退伍軍人病症」的潛伏期 :約2 –10日。


病徵

主要病徵包括發燒、乾咳、呼吸困難、疲倦、頭痛、肌肉疼痛、腹痛和腹瀉。病情嚴重時可出現神經系統病徵(如精神錯亂)和呼吸衰竭,並引致死亡。

部份受退伍軍人桿菌感染的患者,可能只會出現短暫和自行減退的發熱病徵,這類非肺炎性的情況稱為「龐蒂亞克熱」。


治理方法

抗生素可治療退伍軍人病症。

 

預防措施

現時並沒有預防退伍軍人病症的疫苗。

應使用和維修妥善設計的供水系統以防止退伍軍人病症的傳播。如欲獲得更多有關正確處理供水系統的資料,請瀏覽機電工程署之網頁 www.emsd.gov.hk/,並參考預防退伍軍人病症委員會發表的工作守則。

為減低患病機會,應該採取以下建議:

  • 注意個人衛生
  • 不吸煙和不酗酒
  • 妥善保養家用式濾水器,並定期更換濾芯
  • 定期清洗大廈水缸
  • 使用家居呼吸道醫療器材時,須諮詢和跟從醫生的專業意見
  • 須處理花園土壤、堆肥和培養土的人士,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 使用低水壓灌溉花園和堆肥
    • 慢慢開啟培養土的包裝袋,並確保開口遠離面部
    • 替盆栽移盆時可將泥土弄濕,以免塵土飛揚
    • 避免在通風較差的環境中工作,如密封的温室
  • 此外,免疫力較弱的人士應﹕
    • 使用無菌、蒸溜、或經煮沸的水(或出水口配備適當的過濾器),作飲用、刷牙及漱口的用途;
    • 避免使用加濕器,或其他可產生霧氣的設備。淋浴也可能會產生細小的霧氣。

 

資料來源:香港衞生防護中心

alt

 

 

甚麼是慢阻肺病?

慢阻肺病,即慢性阻塞性肺病(英文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或COPD),是令患者逐漸失去呼吸能力的嚴重肺部疾病,有機會導致殘障,甚至死亡的慢性疾病。

慢阻肺病是一個統稱,病症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慢阻肺病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大部分患者均忽略持續多年的咳嗽或輕微的呼吸問題。在呼吸經常感到困難時才就醫,這時病情可能已達至中期至晚期。

慢阻肺病可嚴重影響患者的肺功能,患者的肺功能下降速度,比正常人快三至四倍[1]。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於2008年5月公佈的數據當中,慢阻肺病的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慢阻肺病於2004年被列為全球第四大殺手, 平均每10秒就有一人因該病而死亡[3]。世衛估計在未來20年內,由於慢阻肺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將暴增,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死因。

香港:

  • 本港方面,慢阻肺病已成為本地第五大殺手。跟據醫院管理局[5]的數據顯示,在2006年間,共有1,671名病人是死於慢阻肺病,佔住院死亡人數大概5%。

慢阻肺病的影響

慢阻肺病患者除了身體機能受影響外,日常生活亦大受影響。隨著肺功能進一步下降,患者在進行輕量運動時,也會出現嚴重氣喘的情況。患者在應付日常起居生活都會氣喘,更甚者,坐著休息時也會覺得呼吸困難,因而大大減低活動能力和影響生活質素。 病情嚴重的患者,不單需要長期接受氧氣治療,更可能引至併發症,導致死亡。


患者的氣管會變得狹窄,阻塞氣流進出肺部,痰多、咳嗽、喘鳴、氣促、呼吸困難等症狀相繼出現。

若有以下任何一種異常現象,並且曾經吸煙或目前吸煙者,可能已患有慢阻肺病:

  • 數年來,每年總有至少三個月都有多痰多咳嗽的情況。
  • 在患傷風感冒後久咳頻密。
  • 在進行一些以往能輕易應付的日常活動時,出現越來越嚴重的氣促。晚間或運動後喘鳴發作。

慢阻肺病的可能成因,

  • 長期吸煙人士
  • 常吸二手煙者
  • 常在煙塵或油煙多的地方工作者
  • 空氣污染
  • 遺傳

[1] 香港胸肺基金會網頁www.hklf.org (accessed on 9 November 2008)

藥物 功效 副作用 優點
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
  • 減少膽鹼神經收縮
  • 鬆弛氣管的平滑肌
  • 舒張氣管
  • 口乾
  • 長效劑適用於不同程度患者作維持性治療
  • 是現時全球唯一、只需每日吸用一次劑量的藥物
  • 可減低慢阻肺病的死亡率
短效抗膽鹼能劑(Ipratropium)
  • 減少膽鹼能神經收縮
  • 鬆弛氣管的平滑肌
  • 舒張氣管
  • 口乾
  • 適用於不同程度患者作維持性治療
短效β2腎上腺素顯效劑(Salbutamol)
  • 刺激交感神經以改變鈣離子儲存,擴張氣管
  • 心跳手震
  • 骨骼肌輕微震顫
  • 可作救急用
長效β2腎上腺素顯效劑(Salmeterol / Formoterol)
  • 刺激交感神經以改變鈣離子儲存,擴張氣管
  • 心跳手震
  • 骨骼肌輕微震顫
  • 比短效b2腎上腺素顯效劑長效
短效抗膽鹼能劑 + 短效β2腎上腺素顯效劑(Ipratropium & Salbutamol)
  • 減少膽鹼神經收縮
  • 鬆弛氣管的平滑肌
  • 改善呼吸受阻
  • 刺激交感神經以改變鈣離子儲存,擴張氣管
  • 輕微口乾
  • 心跳手震
  • 骨骼肌輕微震顫
  • 適用於不同程度患者作維持性治療

 

 


 

UPLIFT -一項對慢阻肺病患者的重要研究

證實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能減低死亡率及持續四年改善肺功能


UPLIFT (Understanding Potential Long-term Impacts on Function with Tiotropium) 是一項集合了全球共5,993名慢阻肺病患者參與的研究,結果已在2008年10月5日經在歐洲呼吸學會年會中(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Annual Congress)發佈。

根據這項剛在醫學界權威刊物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英文簡稱NEJM)公佈的研究結果顯示,慢阻肺病患者接受長效抗膽鹼能劑治療(Tiotropium)後,不但死亡率降低16%,患者的肺功能亦持續四年得到改善,對患者帶來正面的效益。更重要是,這項研究再次證實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的安全性,是爲慢阻肺病研究的一個里程碑,對慢阻肺病患者帶來一大喜訊。

UPLIFT結果顯示,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不但能有效延遲患者再次嚴重發病時間約4.1個月,亦明顯地降低患者的每年發病的次數。還有,對比其沒有接受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的慢阻肺病患者,接受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治療者因發病而入院的機會也顯著地減低。

UPLIFT是全球首項最大規模集中探討慢阻肺病患者治療的研究項目,參與這項慢阻肺病研究的患者共有5,993人,分別來自世界各地包括亞洲及香港的37個國家或地區。 UPLIFT研究跟據隨機性抽樣方式,分配一半的慢阻肺病患者每天吸入18ug的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而另外一半的參與者則獲分配同等分量的吸入安慰劑。除了其他抗膽鹼能劑以外,所有患者在四年研究測試期間,均可繼續服用其醫生原來指定的治療慢阻肺病的藥物。

值得一提,若套用聖喬治呼吸問卷(Sain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 SGRQ) 來評估患者的生活質素,接受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治療的患者,較接受安慰劑治療的患者在生活質素方面有顯著的改善。

此外,這項全球性的研究發現,接受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治療的病患者的死亡率明顯降低16%。在完成測試後30天所作的評估中,顯示曾接受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治療的病患者的死亡率減少 11%。

研究結果進一步指出,接受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治療的患者,無論是肺和心臟的罹病率、死亡率,甚至生活質素方面都獲得持久性的改善和效益。最重要的是, 是次研究再次證實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的安全性,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口乾。

本身為這項研究首席研究員的及比利時Catholic University Hospital 的醫學教授Professor Marc Decramer指出:「UPLIFT的研究過程充滿挑戰,此項研究跟其他肺病治療研究不同,我們允許病人繼續使用其他跟治療肺部有關的藥物。UPLIFT研究結果顯示,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在持續改善肺功能、死亡率、病發率以及病人的生活質素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現,而且安全性亦進一步被確認。UPLIFT 的研究結果,令我們更了解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對慢阻肺病治療有正面效益,加強了醫生對慢阻肺病患者早期處方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治療的信心。」

 


 

1. 甚麼是長效抗膽鹼能劑 (Tiotropium)?

  • 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是治療慢阻肺病的一線藥物。它能改善慢阻肺病的臨床治療過程,並幫助改善病人的生活質素。
  • 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的功效已被廣泛臨床研究肯定,它迄今已治療超過25,000個慢阻肺病病人!
  • 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是全球最常被醫生處方的慢阻肺病藥物。[4]
  • 它是目前唯一一種每天只需吸用一次的支氣管擴張劑。
  • 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已在全球超過55個國家推出並使用。

 

2. 長效抗膽鹼能劑 (Tiotropium) 如何發揮療效?

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可以持續阻隔M3受體,幫助鬆弛平滑肌,達到擴張支氣管,發揮全日擴張支氣管的功效,令呼吸持續暢順,

根據慢阻肺病全球創議(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英文簡稱GOLD)[7]的治療指導方針,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pium)是一種非常適合中度至非常嚴重程度慢阻肺病病人,用作維持治療的第一線藥物。


 

[1] Cassburi R, Kukafka D, Cooper CB, et al. Improvement in exercise toleranc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iotropium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PD. Chest 2005; 127: 809-817

[2] Vincken W, van Noord JA, Greefhorst APM, et al. Improved health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OPD during 1 year's treatment with tiotropium. Eur Respir J2002; 19: 209-216.

[3] Kesten, S. Jara M, Wentworth C, Lanes S. Pooled clinical trial analysis of tiotropium safety. Chest 2006; 130: 1695-1703.

[4] IMS Health. IMS MIDASTM. 2Q2005

5 Disse B, Speck GA, Rominger KL, et al. Tiotropium (SPIRIVA®): mechanis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clinical profil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Life Sci 1999; 64: 457-464.

6 Barnes PJ. The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tiotropium. Chest 2000; 117 (2 suppl): 63S-66S.

7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ecutive summary. Updated 2007. Available at: www.goldcopd.com 

 


表二:慢阻肺病的主要吸入式藥物治療, 

 

藥物 功效 副作用 優點
長效β2腎上腺素顯效劑 +

類固醇

(Salmeterol & Fluticasone/ Budesonide & Formoterol & Formoterol fumarate)

  • 刺激交感神經以加速鈣離子儲存,擴張氣管
  • 對治療慢阻肺病的作用不大
  • 只有10-15%慢阻肺病患者能改善肺功能
  • 只用於嚴重病患者
  • 骨骼肌輕微震顫
  • 心跳手震
  • 增加患上肺炎風險
  • 可能會引起骨質疏鬆
  • 未知長期使用的安全性
  • 對部份嚴重患者有效

 

 

全球:


[1]

 

[2]

 

[3]

 

[4]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ecutive summary. Updated 2007. Available at: www.goldcopd.com.

 

 

 

 

 

 

 

香港胸肺基金會網頁www.hklf.org (accessed on 9 November 2008)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ecutive summary. Updated 2007. Available at: www.goldcopd.com.香港胸肺基金會網頁www.hklf.org (accessed on 9 November 2008)

[2] 世界衛生組織網頁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15/zh/index.html (accessed on 9 November 2008)

[3] 世界衛生組織網頁 www.who.int/features/qa/48/zh/index.html (accessed on 9 November 2008)

[4]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08 P.24

[5] Hospital Authority Statistics Report (2006-07) Table 3.1 P.83-91 

 


慢阻肺病可以治療嗎?

醫療技術的進步令治療慢阻肺病有新突破。慢阻肺病是可以醫治的,藥物治療除了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狀,亦可提升生活質素。最近有醫學文獻證實長效抗膽鹼能劑(Tiotropium) 可減低慢阻肺病的入院次數及死亡率。而愈早診斷及展開治療,治療的效果愈佳。

一般在香港常見經醫生處方的藥物類別共有六種,簡介如下:

表一:慢阻肺病的主要吸入式藥物治療,

 

 

慢阻肺病的病徵[6]

 
慢阻肺病的發病率

一名60歲剛退休婦女,其妹於日前發現罹患晚期乳癌,她擔心自己也「中獎」,到醫院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果真發現0.5公分的早期乳癌;另一名45歲職業單身婦女,姊姊有乳癌病史,她進一步做新一代顯影劑乳房攝影檢查,竟也發現許多微小乳癌。醫師表示,目前已有基因檢測及風險評估軟體可得知乳癌風險,搭配優良的影像檢查定期追蹤,能及早發現零期乳癌,免於切全乳、打化療的痛苦。

乳癌發生率排名第3 日增32人

近年來,國內乳癌發生率逐漸攀升,根據衛福部103年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統計,總共有1萬1769人罹患乳癌,排名首度躍居十大癌症第3名,平均每天有32人罹患。

年紀、基因是關鍵 45歲後為高峰期

高雄榮民總醫院乳房放射科主任周春平指出,老化與遺傳基因是乳癌的主因,國內好發年齡為40至50歲婦女,而停經前後更是高峰期;若有乳癌家族史風險增加2至3倍之多。另外,乳腺細胞越密集者、過量食用雌激素食物,以及過量飲酒者,罹患乳癌的風險也越高。

BRCA1、BRCA2基因檢測 1成有乳癌

周春平主任進一步說明,正常人都帶有抑制乳癌基因BRCA1、BRCA2,若BRCA1、BRCA2發生基因突變,則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據統計,國內每10名年輕或高風險家族史乳癌患者中,就有1人發生BRCA1、BRCA2基因突變,透過抽血、口腔黏膜、唾液就可以進行基因檢測。

突變無法預防 基因檢測可預防

檢測發現BRCA1、BRCA2基因突變怎麼辦?周春平主任表示,基因突變無法治療,若是基因突變乳癌發生風險較高者,第一步應購買醫療保險,可提供日後較佳的醫療照顧,並降低經濟負擔;第二步要定期檢查追蹤,美國放射學會(ACR)建議針對乳癌高風險婦女每年定期接受一次優良的影像檢查,例如超音波乳房檢查、核磁共振MRI、3D乳房斷層攝影、顯影劑乳房攝影等。

優良影像檢查 發現零期乳癌

周春平主任強調,早期小於1公分乳癌沒有任何症狀,目前國健署提供的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較適合一般無乳癌風險的婦女,診斷約是乳癌第一期到第二期;而針對乳癌高風險婦女的影像檢查則可偵測到小於1公分的零期及第一期乳癌,早期診斷、及早治療,多數病患不需要切除全乳及接受化療,得以保留乳房與頭髮等女性特徵。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