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對於有氣喘、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炎、反覆呼吸道感染及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來說,冬天因為氣溫明顯降低,部分體質較虛弱易過敏者,因本身陽氣不足,抵抗寒冷的能力較弱,導致這些疾病非常容易發作。

「夏有三伏、冬有三九」,三伏天是夏季最炎熱的時節,是陽氣最旺盛的日子;而三九日是冬天最冷的時候,也是陰氣最旺盛的時期;新營醫院中醫科何裕鈞主任表示,中醫以傳統中醫學的「穴位敷貼」療法在陰氣最盛的冬季三九天,透過辛溫中藥刺激穴位,以增強人體正氣,有助提高免疫力,驅散體內寒邪,進而達到有效控制,對於過敏性疾病有相當好的療效。

何裕鈞主任表示,根據實證醫學之系統性回顧研究,此類穴位藥材敷貼對於過敏性鼻炎、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有顯著療效,就動物實驗而言,亦發現藥材藥效經皮膚吸收後,可誘發局部免疫反應,進而達到整體免疫系統功能調節的效果。

三九貼治療的主要是皮膚過敏、噴嚏打不停、久咳不癒、經常性腹瀉或便秘,甚至氣喘,在中醫觀點均與肺、脾、腎這三個臟腑相關者。也可治療或預防哮喘,尤其在緩解期,可減少西藥的使用,還能減少因西藥帶來的副作用。另外因陽虛或寒濕造成的脾胃或呼吸系統疾病,以及一般過敏性疾病或腸胃虛弱者,都可以經由此法改善症狀。但若是發燒、孕婦、一歲以下幼兒、心臟病、高血壓、肺結核、哮喘急性發作期,均不適合進行三九貼。

注意事項:

1.一般成人建議敷貼6〜8小時,小孩則2〜4小時,若貼敷處有溫熱感或僅有輕微之刺痛則可貼敷2小時後再將藥餅取下。

2.若貼敷處有燒灼感或強烈之刺痛,則須立刻取下藥餅以避免起水泡(可先塗抹凡士林或植物油)。

3.藥餅取下后,若貼敷之局部有發紅及輕微之觸痛,屬於正常之現象,無須擔心(除非劇痛難忍否則不建議塗藥膏)。

季節交替之際,感冒早上起床後一邊的臉不能動,眼睛閉不起來,嘴巴也不能動,一直流口水,是不是中風了?其實這是顏面神經麻痺,是一種急性的神經發炎疾病。

中風通常合併同側手、腳的癱瘓 甚至意識改變

發炎的神經是支配臉部表情的顏面神經,症狀表現會出現臉部單側抬頭紋減少、眼瞼閉合不全、法令紋減少、嘴角歪斜等為主的症狀,甚至有可能伴隨味覺、聽覺、淚水異常及耳後疼痛感。有些患者會誤以為是中風,分辨方式為中風通常會合併同側手、腳的癱瘓,甚至是意識改變,與只有單側臉部麻痺的顏面神經麻痺不同。

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王韋翔說明,顏面神經麻痺可分為中樞型與周邊型。中樞型常見於中風、腦部外傷、腦部腫瘤等腦部疾病;周邊型則常見於病毒感染,其中最常見的是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約80%患者可在發病後3個月恢復。

按摩臉部4要點 刺激穴位助恢復

治療上,除了西醫常規治療外,中醫針灸治療也有顯著效果。籍由針刺的刺激,急性期可以減緩神經發炎及顏面部脹痛、不適;恢復期則可幫助臉部神經、肌肉功能恢復。儘早介入治療,縮短恢復時間及減少後遺症發生。

王韋翔醫師表示,希望有面癱問題的患者治療後,都可以早日擺脫口眼歪斜的困擾。也可以配合臉部按摩幫助恢復面部肌肉動作,藉由面部穴位刺激來達到治療效果。以食指及中指指腹,操作方式如下:

1、由眉頭沿眼眶上緣向外推到眼尾,再由眉頭沿眼眶下緣向外推到眼尾。可刺激攢竹穴、魚腰穴、絲竹空穴、四白穴。

2、由鼻翼外側沿顴骨下緣順推至耳前。可刺激迎香穴、顴髎穴、下關穴、聽會穴。

3、由唇上下緣外推至嘴角,再向外至耳朵下緣。可刺激水溝穴、口禾髎穴、地倉穴、頰車穴。

4、每個動作可重複操作3-5次,每日做2-3次。(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一名工作壓力大、三餐不定時的女子,有長期失眠、體虛的問題,常依賴中醫針灸來放鬆,不料,在一次針灸療程中竟昏厥,清醒後還向醫師表示,希望下次再讓他「暈倒」。

收治病例的中醫師劉建忠說,這就是所謂的「暈針」,即指在扎針的過程中,病患突然感覺不適,發生暈厥的現象。臨床上主要的症狀為,頭暈目眩、噁心想吐、臉色蒼白、四肢發冷、血壓下降等。一般來說,「扎針」這動作,很少會有「暈針」的現象,只有在少數體質較為虛弱、敏感、精神容易緊張者才會有偶發現象。

為何暈針會如此有效呢?以中醫學來說,認為暈針是「暈針者,必獲大效,以血氣交泰之故。」劉建忠醫師解釋,因體內氣血受到極大的刺激,進而調整經絡運行。而暈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體質虛弱、神經緊張、疲勞等,其中又以過敏體質與血管神經機能不穩定者最常見。

病例中的女子因神經緊張、工作壓力大,因而以針灸治療。剛進針,患者突然一陣顫抖就昏厥過去,面部蒼白,意識也不清楚。昏睡約十多分鐘後,意識逐漸清醒。醫師也強調,尤其是容易緊張的患者,常勉強接受針灸,反而容易引起暈針,但並非人人都會暈針,針灸仍是安全無虞的。

 

下級分類